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粟芒蝇即双毛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俗称粟秆蝇,是谷子的重要害虫。在北方谷子产区普遍发生,尤以晚播春谷和春夏谷混种区的夏谷受害严重。粟芒蝇为害的枯心苗常被误作钻心虫为害,导致防治失利而影响产量。作者近年来通过人工接虫试验对粟芒蝇为害谷子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方法是将感虫品种304号分期播种,以获得不同苗龄的谷子;供试虫源为人工饲养获得1、2代粟芒蝇初孵幼虫。接虫苗龄设3—4、5—6、7—8、9—10、11—12、13—14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延安地区栽培方式与粟灰螟发生的关系,指出由虫源的有无多寡,粟灰螟以为害山地粟为主,为害川地粟的主要是玉米螟。第二部分对老的和仍在提倡的三种防治粟灰螟的栽培方法,即:越冬期防治,调节播种期和早播诱杀田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它们在生产上未能大规模推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倒茬与间苗灭虫两项可供选择的办法和提出这种办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粟灰螟是晋城市等晋东南地区谷子的主要害虫。1979年在晋城水东镇等地调查,一代为害率8.6%,二代为害率高达24.95%,个别地块因为害严重而造成毁种。多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在防治上采取以处理根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粟灰螟为害程度有所降低,到20世纪80年代,一般被害株率已控制到2%左右;而9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尤其是近年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谷子种植面积呈回升趋势,由于原来的许多农业防治措施已不适应,导致该虫发生程度有抬头趋势。近几年平均被害株率为4.8%~6.4%,最高达15%。2003年平均被害株率为5.8%。1粟灰螟发生期本站…  相似文献   

4.
赤峰地区近几年粟灰螟为害加重。1999~2001年连续3a大面积采取综防统治措施,突出应用农业防治方法,严把消灭越冬幼虫、控制幼虫钻蛀、把住幼虫转株为害三关,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黍子是河北蔚县农作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蔚县黍子常年播种面积在10万hm^2以上.占粮田面积的10%-15%。黍子常年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黍黑穗病.发生的虫害主要有粟茎跳甲、粟鳞斑叶甲、粟番死甲、粟灰螟(钻心虫)、黏虫和土蝗等。病虫为害直接影响黍子的生长,造成减产。为有效防治黍田病虫害.笔者现介绍黍田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孟文 《植物保护》1964,2(1):15-17
谷子(粟)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粟灰螟(Chilotraea infuscatellus(Snellen))是谷子上的大害虫,在谷子产区都有分布。河北省的冀中、南及渤海地区年年发生,一般年分春谷因第一代粟灰螟造成枯心茎率在10%左右。1963年是严重发生年,仅就吴桥、景县等部分地区调查,平  相似文献   

7.
粟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发生的轻重,除与虫源基数、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有关外,天敌也是一个因素。从1975年至1983年对粟灰螟的主要天敌——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的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杨伦伦 《植物保护》1992,18(4):51-51
谷子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但常因粟番死甲、粟灰螟等害虫危害导致减产,我们针刈(谷地)害虫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1.播前药剂处理种子 选择以粟番死甲为主,其次谷跳甲、粟灰螟发生严重的地块,设15%铁灭克颗粒剂300克/亩随耧伴种施入,播后27天甲虫类害叶率13%,防效85.3%;  相似文献   

9.
阎毅 《植物保护》1984,10(1):5-5
溴氰菊酯是近年来迅速推广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对于暴露于作物表面为害的多种鳞翅目幼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但用于防治谷子钻心虫的报道尚未见到。目前粟灰螟的防治,仍主要采用六六六粉毒土撒施为摸索取六六六的新农药品种的防治效果,1983年我们进行了溴氰菊酯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防治第一代粟灰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区粟芒蝇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芸亭 《植物保护》1994,20(6):25-26
太行山区粟芒蝇发生规律研究秦芸亭(河北省涉县农业局056400)粟芒蝇(Atherigoabisetakall)为太行山区谷子主要害虫,一般为害率20%~40%,严重地块达80%~90%。自80年代以来,采取人工饲养、田间诱集、大田调查等方法,对其发...  相似文献   

11.
粟灰螟 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 是谷子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应用昆虫性诱剂测报害虫发生量和发生期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1986年应用情况报告如下:一、冬后幼虫存活量调查粟灰螟越冬期的总虫量和冬后存活量是当年一代被害轻重的基础.为了掌握虫情,分析趋势,5月中旬前凋查了各地粟灰螟的冬后残存量,从7个县(区)不完全统计,百茬活虫量平均为3.4头,幼虫存活率为72.8%,除郊区和壶关县百茬含活虫头数较高外,其余各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粟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夏谷生产的严重障碍。中国是谷子的原产地,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抗虫性研究利用的潜力很大,但对谷子抗粟芒蝇的内在机制,尤其是谷株体内一些生化物质在抗虫中的  相似文献   

13.
吕梁山区海拔高度悬殊较大,形成垂直气候带。粟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的垂直分布也随海拔高低有轻重之分,即在1300米以下,螟害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反之,在1300米以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据1980年和1981年在离石县调查结果计算,海拔高度与螟害率呈极显著的差异。据此可将粟灰螟生境区分为低适生区、最适生区和高适生区。又据损失估计和经济允许水平,将防治区划为:必治区、挑治区和不治区。由于吕梁山区春旱时间长,谷子播种期晚,越冬幼虫迟迟不化蛹,直到6月中旬,总积温达1500℃左右,才开始化蛹,较大降水,有利于化蛹、羽化。此点可作为测报的依据,粟灰螟在吕梁山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它的产卵场所特殊,隐害株数量大,根据以上发生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4.
粟灰螟Chilo infnscafellus(Snelle-n)又名二点螟,由于蛾体较小,黑光灯诱测在毒瓶里经过一晚上后,主要特征(前翅中央的一个小黑点)往往消失。使测报人员很难确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在原有形态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补充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螟为害小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螟(Sesamia in erens Walker)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寄主的杂食性害虫,然而关于其为害小麦的调查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大螟在麦田的发生规律,作者于2011年5月上、中旬,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地区麦田大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大螟以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为害小麦,在小麦茎秆上蛀孔后,可取食麦茎组织,形成白穗.滁州市南谯区麦田大螟为害最为严重,田间平均受害株率达到9.83%,有虫株率为6.17%.  相似文献   

16.
阎毅 《植物保护》1984,10(4):33-33
在息烽县调查玉米苗期害虫发生为害程度时,发现玉米螟、大螟、粘虫、蝗虫、以及软体动物蛞蝓等几种害虫和有害动物为害状,极易混淆。为了提高调查质量,笔者对上述几种害虫的为害状及为害特点作了仔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县,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无霜,夏热冬暖,年温差小,一年可以2—3熟,因而病虫种类繁多,稻螟的为害也很严重。 关于稻螟虫的种类,过去都认为只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三种,但1962年12月及1963年1月在允景洪曼井兰合作社及思茅农校附近稻田进行越冬稻螟虫种类调查时,发现稻桩中有很多台湾稻螟的幼虫。在1,009条稻螟的活幼虫中,二化螟占39.85%,台湾稻螟24.70%、三化螟23.65%,大螟11.80%。 由此可见,允景洪地区不但有台湾稻螟,而且还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方文杰  雷化莹 《植物检疫》1993,7(5):353-356
26 玉米野螟学名 Marazmia trapezalis 英名 Maize Webworm 寄主主要是玉米,还可选择粟、高粱、甘蔗、水稻、小麦和许多野草(禾本科)。为害此虫通常是较次要的害虫,但在某些季节为害很常见,十分引人注意。幼虫吐丝将叶片的两个叶缘粘在一起,使叶片形成漏斗状,幼虫在里面从上表皮一小段一小段咬食。  相似文献   

19.
樟丛螟的观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耀章 《植物保护》1988,14(2):20-21
樟树是上海城市主要绿化树种之一,近年受樟丛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为害,树叶常被吃光,残留枝梗。据调查该虫在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樟树上亦有发生,尚未见到为害其他树种。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mm,翅展23—30mm。前翅深棕色,中间有2条波纹状黄线;后翅棕灰色,头部和全身灰褐色。 卵:集中排列成鱼鳞状,褐色略带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23mm,全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国各地利用柞蚕卵、蓖麻蚕卵、松毛虫卵、银杏大蚕蛾卵、米蛾卵和兰目天蛾卵等来繁殖赤眼蜂,利用大量繁殖出来的赤眼蜂,以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松毛虫、棉铃虫、粟灰螟、甘蔗螟和梨小食心虫等多种农业、林业和经济作物的多种害虫,取得良好效果,并不断扩大防治面积和扩大防治害虫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