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2.
ITTO在2002提出的《热带退化与次生森林恢复、经营和重建指南》中将热带森林类别划分为原始林、修正天然林和人工林。修正天然林可分为经营原始林和退化与次生森林2个类型, 其中的退化与次生森林包括退化原始林、次生林和退化林地。不同森林类别之间存在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详细阐述ITTO对原始林、退化原始林、次生林和其他热带森林类别界定的同时, 综述了ITTO热带森林类别分类体系的发展和其他组织与国际进程对不同森林类别的相关定义。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开展热带次生林经营,在国际热带木材组织“旨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热带地区次生林经营研究与示范”项目(ITTO PD294/04)的资助下,对较为典型的中国热带次生林——广东古兜山林区开展了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调查,其结果认为:中国热带林区的热带森林除自然保护区外,几乎都以低产低质的次生林状况存在,这类林分质量普遍较差,很少开展经营活动,因此缺乏经济和生态效益。林区居民主要依靠政府的生态公益林补偿、砍伐林木、出租林地供商品林经营以及农耕等获得收入,生活仍然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人均年收入仅3780元(约合556美元)。林农普遍的愿望是将次生林地改种以桉树为代表的速生丰产商品林经营,以获得较高的经营效益,次生林的保护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的资助下,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广东新会和海南通什开展了“旨在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热带地区次生林经营研究与示范”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在干扰破坏较严重的次生林中引入具有较好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优良物种,使林分物种增加,林区居民能从经营中取得非木质产品的经济收益,达到保护和促进次生林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在广东新会热带次生林经营研究与示范区活动中,选择101个引入物种进行试验研究,其中区域缺失和退化的乡土树种68种,占67.3%;外来树种13种,占12.9%;非木质产品物种20种,占19.8%。总结了低质低效次生林经营中物种选择的原则、方法和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在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的资助下,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广东新会和海南通什开展了“旨在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热带地区次生林经营研究与示范”。其目的是通过在干扰破坏较严重的次生林中引入具有较好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优良物种,使林分物种增加,林区居民能从经营中取得非木质产品的经济收益,达到保护和促进次生林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本文广东新会热带次生林经营研究与示范区活动中,通过91个引入物种的试验研究,其中区域缺失和退化的乡土树种68中,占75%;外来树种13种,占14%;非木质产品物种10种,占11%。总结了低质低效次生林经营中物种选择的原则、方法和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热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概述了次生林的内涵及中国热带次生林的2种产权形式和2种经营体制, 阐述了目前次生林经营的边缘化和人工化趋势, 并说明了这2种经营趋势不是可持续经营, 同时指出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在于树立生态哲学的世界观, 接受"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思想, 探索促进多方参与的经营体制, 以及形成"激励相容"的经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经营相关资料,在对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重点热带次生林林区或典型经营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中国热带次生林经营管理政策、经营现状和经营技术。中国的热带次生林经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开始提出,但在20世纪50至80年代中期,主要以利用为目的,经营方式以封山育林为主。到了80年代后期,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广东开始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营林方向转化的大规模经营活动,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加大。1998年发生严重的洪涝之后,中央政府加强了以林业为主题的生态环境建设,热带次生林开始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一阶段的经营特点是生态建设,经营方式以政府主导的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为主。经营技术除封山育林外,强调了退耕还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和地带性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但是,中国的热带次生林经营始终未能走出木材利用或是生态防护的两个极端,缺乏既提高生态效益又提高经济效益、能满足生态和林区居民生存经济需求的可持续经营技术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非洲热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进行了综合述评,现将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期对我国天然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热带次生林生产潜力与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现状、经营情况的相关资料分析和重点地区的实地调查后认为:从目前次生林的生态效益来看,对比人工林,次生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益;与原始林比较,次生林在吸收CO2和释放O2和改良土壤的功能相对强,而固土效益和蓄水效益则较低。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样地的调查分析,由于缺乏经营,次生林的木材生产能力相当低,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约仅78m^3/hm^2,为世界平均森林蓄积水平的68%左右。通过经营,中国次生林有较大的生态和经济潜力开发空间。由于中国经济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存问题都很突出。因此,要保护和发展次生林,只有选择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的经营模式,才能实现其可持续性。通过一年的调研,根据中国的经营传统和结合现实状况,归纳出目前在中国可以普遍推广的三个主要经营模式,即:社区综合经营模式、天然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和经济物种套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的天然次生林占有林地面积的68%,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丰富,在优化森林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多种效益、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改善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南白沙2类退化天然次生林的森林发展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2类退化天然次生林林学特性的对比分析,确定2类退化天然次生林在乔木树种组成结构、幼苗幼树组成结构、更新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以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为依据,针对2类退化森林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森林发展类型。早期天然次生林:森林类型的发展目标为环境保护和木材生产。在未来树种组成上,主林层林分目标树种为烟斗柯、乌墨、枫香。烟斗柯主伐木胸径50cm,主伐年龄≥50年;乌墨主伐木胸径70~80cm,主伐年龄≥50年;枫香主伐木胸径45cm,主伐年龄≥20年。较老天然次生林:森林类型的发展目标相同,但在未来树种组成上,主林层林分目标树种为黄樟、乌墨、华润楠、枫香。黄樟的主伐木胸径40cm,主伐年龄≥50cm;乌墨主伐木胸径70~80cm,主伐年龄≥50年;华润楠主伐木胸径60~70cm,主伐年龄≥60年;枫香的主伐木胸径45cm,主伐年龄≥20年。  相似文献   

12.
森林认证与生态良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详细论述了森林认证与生态良好之间的辩证关系,介绍了森林认证的概念、机制和体系,回顾了森林认证的国内外进展,详细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而促进生态良好的积极作用。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机制正在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挥着积极作用。森林可持续经营意味着森林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也就是生态良好、社会有益和经济可行。森林认证能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也就意味着森林认证能够促进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
The sal forest is the only plainland forest in Bangladesh, and is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ortance. High population and ever increasing poverty has stimulated exploitation of the forest alarmingly and brought it near extinction. In facing this situation, the Bangladesh Forest Department implemented a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approach, involving the householders living in and around the forests, for forest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ing participatory forestry on the settlers’ livelihood in the encorached area of the sal forest. The settlers were given degraded and encroached forest land through the program. Two major social forestry models — namely agroforestry and woodlots — a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articipation in the resettlement increased household incom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financial and non-land asse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regime could attai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forest and accelerate the standard of settlers’ livelihood, hence the program is an efficient management option towards sustainability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role for extending the approach to rehabilitate other degraded and encroached forest lands in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述了世界热带地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基本类型、主要特征,以及世界次生林的经营现状和主要经营方式。这些经营方式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经营、"采掘主义"、限制采伐和伐后更新、"砍三留七"法、"扶持"式育林法、"抑制"式育林法、整体培育法、专门培育法、带状皆伐法、开发欠知名树种、自然更新和封山育林。同时提出了森林分类经营,即按照经营的主要目的将其划分为商品林、公益林和多功能林等基本类型的方法。此外,分析了热带次生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东北地区森林经营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有3700多万hm2森林资源, 大部分为已严重退化的天然次生林。如何经营这些森林, 是不予管理、任其退化, 直至形成杂灌丛; 还是"砍次留好", 促进更新, 逐步引向永久性森林?哈尔滨市林业局在山河、转山和丹青河3个直属林场, 开展了以均衡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地的经营实践, 仅10余年时间3个林场就已获得了低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效果, 走上了资源与经济良性循环的轨道。2009年9月, 哈市林业局在中国林科院专家支持下, 邀请德国森林经营专家Heinrich Spiecker教授和法国农业部高级顾问Dominique Danguy des Deserts先生考察了经营现场, 并深入探讨了这些科学实验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Understanding tropical forest succession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fores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worldwide, given that tropical secondary forests can be considered the forests of the future. Tropical dry forests (TDF) are among the most threatened tropical ecosystems, there are more secondary forests and forest restoration efforts that requ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uccessional processes. The main goal of this synthesis for this special issue on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ropical dry forests in the Americas is to present a summarized review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ssociated to TDF succession. We explore specific issues associated to tropical dry forest success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use of chronosequences, plant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plant phenology and remote sensing, pollination, and animal–plant interactions; all under the integrating umbrella of ecosystem succession. We also emphasize the need to conduct socio-ecological research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land-use history and its effects on succession and forest regeneration of TDF. We close this paper with some thoughts and idea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ong need for an integrating dimension not considered until today: the role of cyberinfrastructure and eco-informatics as a tool to support sou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TDF in the Americ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