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平衡为基本原则,对人工林栽培最优密度决策进行经济分析。运用密度-收益关系曲线、树木价格-规格关系曲线、折现率-轮伐期-收益关系,以及各种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成本、折现率、价格等经济因素对初植密度、间伐次数与强度、间伐方式、间伐时间等密度决策的作用与影响规律。进而分析初植密度、间伐密度与轮伐期之间的关系.引入低密度种植、少次数与弱度间伐、延长间伐、上层间伐等带有经济色彩的密度决策概念,从而得出密度决策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建德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4):14-15,36
通过对马尾松人工林试验地调查并选取标本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合理起始期及不同起始期对林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高,间伐合理起始期提前,反之,间伐合理起始期推迟。超过间作合理起始期间伐会抑制林木生长。间伐合理起始期可以通过分析胸径加年生长量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杉木建材林初植密度幼龄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镇丘陵地区的上国营林场,选用广西融水优良种源,采用3330-166650株/hm^2的11种初植密度营建杉木短轮伐建材材林,探讨不同橼材(小条木)和小径材生产的效应,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树冠、胸径、树高、高径比、幼林蓄积、地上部份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幼林木材基本密度(6年)影响不明显。3370-5550株/hm^2造林密度是该地区短轮伐期小径材作业适宜的初值密度,可望8年间伐椽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在我省黄土高原栽培区域和栽培类型条件下的水分代谢特点,比较不同杨树品种(系)之间和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林木生理指标的变化,了解水分代谢与林木生长规律的关系,选择速生丰产的杨树优良品系,确定最佳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庆阳试验区栽培的速生丰产样板林,进行了部分生理指标的测试分析。测定结果证实:树种应选择北京杨0567号;初植密度:8年为一轮伐期的应选择4×4m,10年为一轮伐期的应选择5×5m,而7×7m栽植密度的杨树人工林,在第10年蒸腾耗水量增大,水势继续上升,正值速生高峰,应延长轮伐期。  相似文献   

5.
蓝桉纸浆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蓝桉纸浆林应重点考虑施肥。较好的栽培模式是撩壕整地加合理施肥 ,并将初植密度确定在 2 5 0 0~ 30 0 0株·hm-2 。从蓄积量、经济效益考虑 ,蓝桉在一个轮伐期内 ,可间伐 1~ 2次 ,最后保留木应为 5 6 0株·hm-2 左右。蓝桉作为纸浆用材 ,轮伐期确定为 7~ 8a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杨志敏  赵天锡 《林业科学》1992,28(3):271-275
杨树人工林密度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初植密度不同,对林分未来产量和效益影响很大。根据营林目的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轮伐期是杨树集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和基本前提,它可以保证林木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单位面积上得到最大的生长量和经济效果。在辽宁西部半干旱区的建平县,用该区广为栽培的优良杂种无性系昭林六号杨(Populus Zhaoling 6′)进行集约栽培下的密度试验,旨在研究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量、林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真     
南方地区杨树纸浆与胶合板材优化栽培模式通过鉴定本研究是南京林业大学吕上行教授主持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于1997年7月8日在北京通过了由林业部科技司组织的会议鉴定,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该专题采用超短、中短和短轮伐期经营模式,对纸浆材定向培育进行了系统完整的研究,提出的无性系选择、栽植密度、轮伐期等集约措施切实有效;科学地提出了培育胶合板材的无性系选择、立地指数级、合理的造林密度、苗木规格等关键技术措施,对缩短轮伐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明显效果;该专题通过栽培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建模…  相似文献   

8.
以3个试验示范地点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评价、立地选择和密度对比、整地对比和施肥、间伐密度对比等试验林和短轮伐期示范林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探讨杉木短轮伐期用材林培育技术.结果表明,使用种子园良种进行造林,3年生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增益显著.栽培模式选择立地指数14以上的林地,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美国G·RobinsonGregovy提出的财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以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为指标,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栽培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地位指数、造林密度、轮伐期、整地、幼林抚育、管理水平等对内部收益率的形响,并对6个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终确定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优化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低丘红壤上设立湿地松纸浆林每公顷900~2 700株的5种初植密度随机区组试验,8年的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增大,林分胸径、冠幅、活冠层长度和单株材积减小,不同密度间有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8龄时每公顷初植密度2 250株以上的林分已到间伐始伐期,但间伐下的小径材无造纸价值。结合造纸利用分析,每公顷1 350~1 800株是湿地松纸浆林较适宜的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间伐对改善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成材期,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但间伐后,其效果的大小,随立地条件、初植密度、间伐起始年龄、间伐强度、间伐方法以及抚育措施的不同而异。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其效果高于立地条件差的林分;初植密度大的林分...  相似文献   

12.
森林培育措施对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明辉 《林业科学》2003,39(5):100-104
对不同森林培育措施的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培育措施(坡位、林分结构、初植密度、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生长轮宽度及生长轮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晚材率的影响不明显;坡向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生长轮宽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晚材率、生长轮密度的影响不明显;修枝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晚材率有显著的影响,对生长轮宽度及生长轮密度的影响不明显;阴坡、坡下、三株一丛、2.0m×2.0m、适度间伐、适度修枝的林分林木生长率较高,可用于培育大径级的木材.  相似文献   

13.
Coet.  J  陈少雄 《桉树科技》1998,(1):53-60
本文讨论了4年生时不同密度每公顷林分断面积、平均胸径和每公顷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源于2个巨桉种子苗造林的密度试验,一个是在足鲁兰(Zululand)地区,代表好的立地条件;另一个在纳塔尔(Natal)南部,代表低于平均水平的立地条件。结果显示,在较差立地上,不同密度的断面积和蓄积量的关系保持着线性关系;在好的立地上,2年生时,线性关系转变成曲线关系。一般情况下,短轮伐期作物不搞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与差立地条件相比较,好的立地条件下需要的造林密度较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砍伐之前,有限的慢慢较少密度可保持最优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决策将取决于期望的生长量和计划的轮伐期。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赣东北中等立地上的两片6年和9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和1110株/hm^2的湿地松林分进行了间伐强度的对比试验5a后的结果表明,前者以1275株/hm^2,后者以525株/hm^2的保留密,可以显著提高林分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改善立木的径级结构,并能有效地缩短轮伐期。对湿地松林的初植密度和初次间伐龄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林密度1500ri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表明:在立地指数为14条件下15年生湿地松短轮伐期纸浆材的最佳经营密度为1800~1650株/hm2;建筑材最佳经营密度为1350~1200株/hm2,15年生后,应立即进行第二次间伐。  相似文献   

16.
不同轮伐期和不同林分密度以及不同轮伐期组合和重复采收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轮伐期对伐桩的萌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林的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对伐桩萌芽力和萌芽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林分的材积和生物量总产量(种植后8a)随轮伐期的延长而减少。研究证明,大叶相思实生林萌芽更新的首采轮伐期以4a为最佳。②矮林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叶相思幼态化。在种植后5~6a内对这一树种进行第二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与第一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以9a为一个经营期来说,以萌芽更新方式经营2代与3代其更新效果和林分总产量相当。为减少营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经营两代即可,轮伐期组合以4+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省湿地松林分生长与产量评估模型,对培育建筑材和纸浆材林的合理轮伐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按原木材种标准并通过模拟造材的方法评估材种出材量,采用贴现法进行经济分析。对立地指数、初植密度、木材价格和营林成本等因素对成熟龄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工艺成熟龄为基限,营林净现产值最大”为依据,分别对建筑材和纸浆材提出了适于不同营林投资利率要求的湿地松林分主伐模式。  相似文献   

18.
调查分析漳州桉树引种栽培经营现状与发展制约因素,提出闽南发展速生桉树中的树种选择与培育目标,抚育间伐与轮伐期,良种繁育与集约经营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纸浆材林经营模型系统及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带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经营模型的基础上 ,依据经营模型系统和各带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动态经济评价的方法 ,为各带、主要立地指数分别选出 1~ 2种 (共选出 2 3种 )优化栽培模式 ,每种模式中包括了18种技术组合。优化模式缩短采伐年龄 10~ 18a ,内部收益率提高 4~ 9个百分点 ,具有整体经济效益最优性。该优化栽培模式的造林密度 (310 0~ 4 5 0 0株·hm2 )和采伐时密度 (2 10 0~ 32 0 0株·hm2 )均明显高于建筑材林 ,轮伐期一般比建筑材林短 6~ 13a ,纸浆材林只需间伐 1次或不间伐。优化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组合是 :适当密植 ,中块状整地 ,北、中带第 1年抚育 1次 ,第 2、3年各抚育 2次 ,南带第 1、2年每年抚育 2次 ,第 3年抚育 1次 ,14以上立地指数级不施肥 ,选用优良种源或家系 ,中等强度间伐 1次或不间伐 ,适时早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标准地调查材料,运用数量化理论、聚类分析等数学手段,结合林业生产现状,将该区刺槐用材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甲类型,轮伐期20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12cm、树高大于10m的坑木林,初植密度1995株/hm2,最终密度900株/hm2;乙类型,轮伐期15年,培育目标为胸径8—12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初植密度399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丙类型,萌生林,轮伐期12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8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更新后密度270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