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4方面: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影响及容量评价;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在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中,层次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呈现出4种趋势:1定量化;2多种方法综合运用;3全面评价;4动态评价。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学者们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以香格里拉虎跳峡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现状提出生态旅游发展总体战略为:努力把香格里拉虎跳峡旅游区逐步建设成为集康体休闲、观光、户外探险、艺术创作为主的滇西北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并从生态旅游主题定位、空间布局、总体形象定位、形象推介措施、生态旅游接待设施、项目规划六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5个发展建议:1.树立虎跳峡旅游区的品牌;2.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3.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4.发展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制度;5.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各地的大力发展,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且日益深入。对近年来我国学者生态旅游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突破了以往聚焦理论探讨、资源评价、开发规划、区域布局等宏观与理论问题的特点,出现了新的热点,包括6个方面:1)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研究;2)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3)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研究;4)生态旅游的泛化研究;5)生态旅游的异化研究;6)对生态旅游的反思。这些生态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是研究走向深入、系统、客观、全面的标志,将会纠正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偏差与失误,有力地指导我国生态旅游实践,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在我国各地得到有效推进,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学者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生态旅游的理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实践、生态旅游的异化(或泛化)与环境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经验研究5个方面。综合来看,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在理论体系、评价指标、实地调查、方法引入、细微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我国生态旅游研究还存在一手资料少、实证研究少、创新方法少、指导实践少、长期追踪研究少、开拓性的研究少、自由争论少等问题,需要未来研究中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实现林业生态文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以及林业生态文明水平测度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可能满意度法建立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定量测度评价方法,并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评价实践中。结果表明:(1)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系统地评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该评价方法体系可以用来补充完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定量评估工作,对林业建设水平进行数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2011 年、2013 年和2015 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测度值分别为27.52、28.64、29.04,与2013 年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测度值41.17 相比,清城区目前仍处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阶段,在逐步迈向林业生态文明城区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理论方面的研究,就森林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等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何使森林生态旅游理论与林区实践应用更好地相互结合: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森林特点,做好森林景观资源上的前期调查;另一方面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做好森林景区的整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等形式做好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和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前,高黎贡山森林植被茂密,生态良好.如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不时发生,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5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1)恢复植被;(2)开发替代能源以降低薪材消耗;(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发展社区经济;(4)发展生态旅游;(5)借助保护区的优势,争取国内外支持援助.  相似文献   

8.
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在维持地球生命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聚焦赣南地区的森林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以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杰坝乡和赣南树木园为例,从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人文生态资源依托型乡村和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修复等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针对“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促进乡村振兴重点提炼出4个可能的实现路径:(1)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利用效率;(2)发掘特色农产品,搭建特色品牌产业链;(3)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促进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工作;(4)搭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混播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单播草坪(简称T1)为对照,以草地早熟禾、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混播草坪(简称T2,混播比例为6∶2∶2)和草地早熟禾、紫羊茅(F.rubra)、细弱翦股颖(Agrostis tenuis)混播草坪(简称T3,混播比例为5∶4∶1)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分胁迫对混播草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增加,3种草坪的外观质量综合评价表现为T1>T2>T3;单播草坪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均低于混播草坪,变幅表现为T3>T2>T1;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值表现为T1>T2>T3。3种供试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表现为T1>T2>T3,T1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范围为84.5%~94.8%,T2为80.4%~91.8%,T3为77.5%~90.7%。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生态安全评价、预测与预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狭义和广义对林业生态安全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不同定义下生态安全问题的表现;从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和预测、预警、阈值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比较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和结果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针对林业生态安全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展望:1)引入大数据方法与技术;2)加强林业生态安全阈值、预测与预警研究;3)加强政策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人类个体的"健康度"已被广泛引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研究之中。由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特殊性以及实践、管理和研究的需要,将"健康度"引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势在必行。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横向结构、纵向历程、动态特征与协调能力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6个方向,5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将居民、管理者、游客、专家、政府工作人员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纳入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与优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框架,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其管理有效性指数值(ME)和管理优先性指数值(MP),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的ME值均为1.00,其管理有效性最高;而宣传教育、权属、规划设计、科研监测和管理队伍的MP值均大于1.00,应优先加强管理.为此,该保护区的主要管理对策应包括打造南岭特色生态文化的实体和网络平台、构建利益协商、共享和监管的长效机制以及建设科研监测的新型台站.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调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都市生态旅游研究现状与挑战"1的研究为基础,利用网络检索国内外自1996年至今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共171篇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时序特征、研究议题等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5年10年论文数量仅为总数的25%,2006年至今的5年多中论文数量增幅较大,此研究领域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议题方面,近2年的研究关注面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概念探讨,逐渐涉及城市生态旅游的评价体系、参与者的知觉态度、效益评估和管理准则、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分析等较为深入务实的研究议题。总体而言,上述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未来研究可针对以上议题进行细化分类、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论城郊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4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城郊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功能进行了论述:(1)生物多样性的展现是实现生态旅游功能的前提;(2)人类身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生态旅游的主题;(3)传统文化的融入是提升生态旅游品位的有效手段;(4)科普功能是实现生态旅游功能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道绿化带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通道绿化带的生态效益评价尚处于认识与研究之中,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指标都属于一门崭新的课题。笔者在较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通道绿化带净化空气、土壤重金属防护及噪音衰减效应等方面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做了总结性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趋势:1)建立科学、完整的通道绿化带生态效益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2)寻求简单、有效且适合多尺度范围的通道绿化带研究评价方法;3)以货币形式显示通道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的计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森林的生态服务,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认识,指导天水市生态旅游建设与管理,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天水市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SO2、NOx、大气总悬浮微粒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地统计学技术得出天水市生态旅游区SO2、NOx、大气总悬浮微粒分布的一些定性、定量结论:①仙人崖、马跑泉公园空气质量处于一级;②净土寺NOx含量在三级,其余都为一级;③仙人崖日大气悬浮物含量最高,其次是马跑泉公园、玉泉观和南郭寺,净土寺和麦积山植物园大气悬浮物含量低,其含量都很高,超过三级标准。并得出SO2、NOx和总悬浮颗粒物在空间上不相关,其变化不是由森林覆盖率、林种类型、温度、时间、大气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中25种优势树种经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树种经济功能群。结果表明,基于AHP评价结果与黔中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性能现状较为一致, AHP在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中是科学且实用的。黔中喀斯特森林25种优势树种分为7个经济功能群:(1)药用-观赏型高经济功能群( PFGsⅠ),树种为厚朴、喜树和盐肤木;(2)食用型高经济功能群(PFGsⅡ),树种为茅栗和木姜子;(3)食用-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Ⅲ),树种有川榛和竹叶椒;(4)食用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Ⅳ),树种为火棘;(5)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Ⅴ),树种为滇柏、光皮桦、响叶杨等7种;(6)药用-观赏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Ⅵ),树种为金佛山荚蒾、金丝桃、算盘子等9种;(7)食用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Ⅶ),树种为粉枝莓。描述了各类经济功能群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区生态经济型次生林经营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景观游憩是森林的重要功能,也是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风景游憩林建设,明确风景游憩林质量的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以风景游憩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建立拥有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3个准则层,和13个评价因子指标层的评价体系;(2)从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权重来看,美学效益0.5278>生态效益0.3325>社会效益0.1397。生态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空气负离子,美学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色彩丰富度,社会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括地介绍了国外生态旅游认证的进展, 具体内容包括:生态旅游认证的概念, 生态旅游认证的对象, 生态旅游认证的意义, 主要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和生态旅游认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