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本研究在自然居群中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等试验,用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套袋和人工授粉等指标对大叶金顶杜鹃(Rhododendron prattii Franch.)的繁育系统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影响其生殖成功的因素.大叶金顶杜鹃群体开花时间为5月初至6月中下旬,花期持续48~55 d左右,雌、雄性器官具有...  相似文献   

2.
2017年5-11月,通过田间观察13株八角,研究了广西南宁八角Illicium verum开花特性与规律。结果表明,八角花期集中在6-10月,6月开始大量抽蕾,7月中旬至9月中旬集中开放,之后开花量逐渐减少。抽蕾过程几乎贯穿整个花期,抽蕾以6-7月最多,8月较少,9-10月很少。不同年龄枝的着花量有显著差异(P<0.05),当年生枝着花量最多,其次是一年生枝,最少是老枝。花的生长发育期平均为31.20 d,其中花蕾期27.69 d,单株间差异显著(P<0.05),花瓣开放期3.51d,单株间差异不显著。同株同期抽出的花蕾,其花蕾期长度也普遍相差较大。花的结构特征变异较大。花萼2~4片,多数3片。花瓣6~16瓣,多数6~10瓣。雄蕊群10~26枚,多数10~18枚。雌蕊群的心皮5~13枚,以8枚常见。同株不同花朵之间,其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数量不一定相同。  相似文献   

3.
杜鹃红山茶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花色鲜艳、花期长、四季开花,是一种可新兴开发的花卉品种。通过对扦插时间、基质、插穗组织充实程度等3个方面进行扦插繁育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基本上常年可以进行扦插繁殖,扦插的基质以培养土+黄泥土(1∶2)为好,插穗要选择组织充实、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  相似文献   

4.
5.
对野生杜鹃采取不同修剪强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重回缩使野生杜鹃枝条平均生长量能达到40 cm,有利于枝条更新复壮;摘花使野生杜鹃抽出枝条达603条/m2,摘花有利于枝条抽出;短截枝条生长量5 843 cm/m2,短截能有效促进枝条生长量增加;短截使杜鹃花芽72.8个/m2,中回缩和重回缩花芽为0;短截杜鹃开花68.5朵/m2,开花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6.
不同pH值对兴安杜鹃及迎红杜鹃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pH的栽培基质上,对培养20天后的兴安杜鹃、迎红杜鹃苗木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量,其结果表明,pH水平对兴安杜鹃、迎红杜鹃苗木各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当pH值为5.5时,苗木的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7.
滇丁香的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70%左右,从花药始散粉期至末花期其柱头均具过氧化物酶活性;针型花和线型花的花粉与胚珠比分别为1641.7±365.84和947.3±194.84,杂交指数均为3.结合套袋实验和传粉观察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滇丁香为虫媒花植物,其中针型花和线型花所接受的亲和性花粉分别为异株同型花和异型花提供.滇丁香不仅是形态意义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栽培园艺品种的杜鹃花绝大多数为近代国外改良常绿灌木品种,盆栽后,植株低矮,分枝丛密,花蕾簇聚梢顶,开花早,花色多,花期长,四季青枝绿叶的常绿植物。盛开时花团锦簇,姿色秀丽,便于室内布置。所以盆栽西洋杜鹃花更能发挥环境美化的灵活性、欣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花期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等,完善竹子开花生物学相关研究及其理论体系。[方法]在开花翠竹林中选取样方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结合形态观察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探究翠竹花序生长规律,对花粉进行解剖观察,综合评估翠竹开花不同时期的群体与个体变化。[结果]翠竹属于成片开花类型,开花后部分竹秆死亡,在开花翠竹中,从笋芽到老竹均有可能开花,花芽在10月下旬开始分化,盛花期为次年3月下旬至4月初,一天之中上午时间段开花最多,开花顺序为一个小穗内由基向顶依次开花;小花为颖花,雌雄同熟,内、外稃各1,雄蕊3,浆片3,雌蕊1,果实为颖果;翠竹花粉粒外形近球形,外壁纹饰大多为细颗粒状,单个萌发孔。[结论]翠竹作为混生地被竹种,具有明显的成片开花特性,成花转变前期发育速度较慢,次年温度回暖后开花过程加快,成片开花后竹林趋于衰败,可结实且种子可育,具有一定的自然复壮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杜鹃花的育种发展及现代育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是杜鹃花资源的重要分布中心,世界杜鹃花育种因中国杜鹃的发现而发展。大树杜鹃掀起了第一次育种高潮,云锦杜鹃、腺柱杜鹃、圆叶杜鹃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杜鹃花育种的著名亲本。  相似文献   

12.
西洋杜鹃花期调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有特色花、叶且市场潜力大的3种西洋杜鹃与比利时杜鹃进行花期调控比较,探索不同温度、光强度、药物处理对它们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薄膜保温防霜有利促花,与不保温处理花期有明显差异,可提高1个月;遮光可推迟开花时间;用质量分数1 000×10-6"九二○"+0.1%叶面宝促花效果明显,花径可增加15%~20%。  相似文献   

13.
从砧木的采集、处理,接穗选择,嫁接及嫁接后管理等技术,对大规格西洋杜鹃嫁接育苗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云杉矮槲寄生开花特性及化学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矮槲寄生是严重危害三江源地区天然云杉林的多年生寄生性种子植物。对云杉矮槲寄生开花动态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云杉矮槲寄生花期持续40天以上,单株花序寿命约为15天;雌花在花期结束后6~8天后开始坐果,幼果初期无果梗,浅绿色,直径约为1~1.3mm;果实成熟后期,果梗逐渐伸长至1~1.5mm,颜色转为深绿色。4种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药剂[40%乙烯利水剂,50%国光丁酰肼可溶性粉剂,20%国光萘乙酸粉剂(NAA)和90.8%脱落酸(ABA)]对云杉矮槲寄生花芽的药剂防治试验发现:1∶400的40%乙烯利水剂为防除效果最佳,可达100%,且未对云杉植株产生不良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15.
白桦强化促进提早开花结实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9年42次的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以1年生超级白桦苗为材料,通过5项配套强化措施(即适量CO2浓度、适当光照强度、适时绞缢、适宜催花素喷施和适中温湿度控制)的处理,实现了野外条件下17~20年开花结实的白桦,2~3年开花结实、4~5年规模结实。此外,建立了人工生态因子全息时序监测、显示、调控集成配套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开花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解剖观察研究笔竹的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笔竹为连续开花型竹种,花期为1—5月,盛花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开花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分为老竹开花型、新竹开花型、不开花型3种类型;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极低,仅为0.12%,花后竹林更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花序由3~4枚小穗组成,每枚小穗上具小花8~10朵,小花含1枚外稃、1枚内稃、3枚浆片,雄蕊多数为3枚,极少数为6枚,1枚雌蕊,柱头3裂,羽毛状;整个花序的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各小穗上小花的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为混合花序;雌雄同熟,果实为颖果。[结论]本研究为竹类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7~9月在云南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6个不同海拔梯度带各设置3个5 m×5 m的典型样地,对不同海拔梯度带腺房杜鹃灌丛的群落特征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老君山腺房杜鹃灌丛群落有维管植物58种,隶属于28科49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23科43属5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58种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20科30属36种,占总数的62.06%,木本植物9科16属22种,占总数的36.94%。(2)海拔对腺房杜鹃生物量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大致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呈下降趋势(2 500~3 260 m)。(3)老君山腺房杜鹃根、茎、叶各部分的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茎根叶,植物各个器官生物量分配与海拔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兴安杜鹃的形态、分布、生长习性、繁殖栽培技术等内容,提出繁殖和栽培就是对兴安杜鹃最好的保护,并分析了兴安杜鹃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