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品种郑单958超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 ,研究了玉米新品种郑单 95 8在高肥水条件下 ,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密度为 90 0 0 0株 /hm2 产量最高 ,但与密度为 75 0 0 0株 /hm2 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做回归分析 ,产量 ( y)与密度 (x)间的回归方程为 y =5 3 84 99 0 1844x -0 0 0 0 0 0 110 7x2 ,最高产量为 13 0 63kg/hm2 ,相应密度为 83 2 87株 /hm2 。因而超高产栽培时应选用种植密度为 75 0 0 0~ 90 0 0 0株 /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合贵州不同区域费乌瑞它的最佳种植密度,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威宁县、荔波县、赤水市进行了费乌瑞它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威宁县为代表的春种区费乌瑞它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万/hm2株左右,较当地常规种植密度增产2125kg/hm2,增幅5.7%;以荔波县为代表的冬种区费乌瑞它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较当地常规种植密度增产3166.66kg/hm2,增幅8.6%;以赤水县为代表的秋种区费乌瑞它的最适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左右,较当地常规种植密度增产2708.33kg/hm2,增幅10.4%。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和群体成铃结构、产量因子、冠层结构以及植棉成本和效益分析研究,表明在江苏沿海棉区种植中早熟杂交抗虫棉获得高产的种植密度的变幅较大,在密度1.65万3.45万株/hm2范围内都可以获得4000 kg/hm2以上的产量,获得最佳产量的密度在2.7万株/hm2左右,但是综合考虑种子、农药、化肥、用工等成本,最佳效益的种植密度应该在2.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和群体成铃结构、产量因子、冠层结构以及植棉成本和效益分析研究,表明在江苏沿海棉区种植中早熟杂交抗虫棉获得高产的种植密度的变幅较大,在密度1.65万~3.45万株/hm2范围内都可以获得4000 kg/hm2以上的产量,获得最佳产量的密度在2.7万株/hm2左右,但是综合考虑种子、农药、化肥、用工等成本,最佳效益的种植密度应该在2.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威宁大蒜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 200m左右地区,当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左右时,蒜薹产量和蒜头产量出现最高值,但扣除蒜种等投入后,经济效益最显著的种植密度是10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匀播冬小麦根系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为材料,设置了123万、156万、204万、278万、40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直径、根干质量密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新冬22号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干质量密度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越冬期123万株/hm2处理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干质量密度均大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均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5种不同密度处理下0~60 cm土层根系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95.13%~97.84%,说明匀播冬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随深度的增加根系急剧减少.越冬后,0~40 cm土层的根系增长速率最为显著,拔节后40~100 cm土层根系显著增多.越冬期高密度条件下匀播冬小麦根量较大;拔节至抽穗期根系生长最旺盛,各处理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匀播条件下新冬22号根系集中分布在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威宁大蒜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200m左右地区,当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左右时,蒜薹产量和蒜头产量出现最高值,但扣除蒜种等投入后,经济效益最显著的种植密度是10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密度、肥料二因子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应在6.00万株/hm2左右,基施25%马铃薯专用三元复合肥(15-10-0)600 kg/hm2左右,可为宁南山区农民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荃银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密度水平,研究密度对转双价(Bt+CPTi)抗虫基因杂交棉群体干物质量、LAI、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主要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量以5.4万株/hm2最大,达164.53g/株。处理M4(5.4万株/hm2)、M5(6.1万株/hm2)最大LAI出现时间比M1(3.3万株/hm2)、M2(4.0万株/hm2)提前15d左右。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在盛花期最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密度对棉株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生育期内各处理间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差异显著,M1(3.3万株/hm2)处理与M5(6.1万株/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3.3万~5.4万株/hm2水平范围内,单位面积内群体质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密度为5.4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为2 071.53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挖掘玉米生产潜力,探明不同品种玉米适宜的移栽密度,选用3个玉米品种4个种植密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条件下玉米产量均比低密度4.50万株/hm2增产达17.80%~30.36%,增产效果明显。岑巩县玉米大面积推广种植密度应以6.00万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