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刺盖鱼科是世界各大洋热带珊瑚礁鱼类的主要类群之一。由于体型优雅、体色艳丽美观,是国际上著名的观赏鱼类,被统称为神仙鱼,全世界已记录8属89种。本文全面考察了世界刺盖鱼科鱼类的研究历史,概述了科下类群划分及属间系统发育关系。测量和检视了我国主要标本馆保存的本科鱼类馆藏标本,结合文献和同物异名考证,发现我国刺盖鱼科鱼类共有7属30种,均分布于南海至台湾海峡附近,表明南海是世界刺盖鱼科鱼类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本文还概述了我国刺盖鱼科的一般形态特征,并编制了我国已有的7属30种刺盖鱼科鱼类的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短鳍 Kyphosus lemb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水鱼类,在我国南海和东海已有记录.1998年8月在辽宁省长海县海域采到标本1尾,系黄渤海区鱼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草鱼囊胚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外鱼类细胞培养始于 6 0年代[1 ] 。我国起步较晚 ,主要取材于鲤科经济鱼类 ,多为对草鱼(Ctenopharyngodoidella)出血病病毒 (GCHV)敏感的细胞系 /株[2 - 5] 。本实验室为了进行GCHV的分离、培养及鱼类干扰素的诱导和鉴定等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从 1 989年 4月起开始进行草鱼囊胚细胞培养 ,建立了草鱼囊胚细胞系 (GCB)。目前 ,该细胞系已传至 2 0 0余代 ,部分保存于液氮中。本文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1 材料1 .1 细胞试验草鱼受精卵取自广东南海。胚胎发育至囊胚期 ,以含抗菌素的平衡盐溶液浸洗…  相似文献   

4.
国外鱼类细胞培养始于 6 0年代[1 ] 。我国起步较晚 ,主要取材于鲤科经济鱼类 ,多为对草鱼(Ctenopharyngodoidella)出血病病毒 (GCHV)敏感的细胞系 /株[2 - 5] 。本实验室为了进行GCHV的分离、培养及鱼类干扰素的诱导和鉴定等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从 1 989年 4月起开始进行草鱼囊胚细胞培养 ,建立了草鱼囊胚细胞系 (GCB)。目前 ,该细胞系已传至 2 0 0余代 ,部分保存于液氮中。本文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1 材料1 .1 细胞试验草鱼受精卵取自广东南海。胚胎发育至囊胚期 ,以含抗菌素的平衡盐溶液浸洗…  相似文献   

5.
短鳍TuoKyphosus lembus(Cuvier et valenciennes)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水鱼类,在我国南海和东海已有记录,1998年8月在辽宁省长海县淦域采到标本1尾,系黄渤海区鱼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山白鱼原产于云南个旧市的大屯湖和文山县的盘龙河,近30多年来无被捕获的报道。2010年7月和9月在云南文山盘龙河获得白鱼标本,通过查阅资料并与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库的标本比对,确认为山白鱼。此次在盘龙河重新发现山白鱼,并不是文山县盘龙河自然环境状况改观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王红勇 《农村百事通》2010,(8):46-46,81
青石斑鱼俗名青斑,隶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及东海南部,其中南海较多。常年可捕获,以春、夏季为渔获  相似文献   

8.
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对八仙山自然保护区鱼类区系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213号,经鉴定为7种,隶属2目、3科、7属。鱼类种类不多,但区系构成复杂,以北方平原复合体和古代新第三纪复合体为主。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鱼类多样性存在空间差异,与水生植物和底质的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2007年在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调查共采获鱼类262种,隶属于20目102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166种;夏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161种和155种;春季最少,为135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分别为粤西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东南沿岸群落(群落Ⅱ)、海南岛东部深海群落(群落Ⅲ)、过渡群落(群落Ⅳ)和混合群落(群落Ⅴ).ANOSIM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47-0.939,P<0.001).鱼类群落格局的变化与海流和水深关系密切,有较明显的沿水深梯度分布的规律.咸淡水鱼类在雷州半岛东部的冷涡区域,形成群落Ⅰ;南海暖流控制区域内的深海鱼类,形成群落Ⅲ;在南海暖流最为强劲的冬季,研究区域内大部分鱼类集结为混合性群落Ⅴ;琼东南沿岸的上升流区内形成群落Ⅱ;沿岸流强劲的夏、秋季,在沿岸流和上升流交汇处,形成过渡性群落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标本的系统整,理统计得到馆藏鱼类标本有2目、7科、22属、126种。根据标本的采集地理信息,分析了馆藏鱼类标本的地理分布特点,并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历史活动阐述了其地理分布的成因;同时,对标本馆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对所得栖息水深200 ̄1100m的鱼类350种(包括50余种我国新记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增录182种,共整理出中国深海鱼类532种,就这些种类对中国深海鱼类的区系组成作出初步的研究,并对这些种类的优势种、地理分布、水深分布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单拖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的鱼类样品,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调查海域共有鱼类205种,其中硬骨鱼类为195种,软骨鱼类为10种,隶属于20目,85科,145属。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共有13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5.9%;暖温性种类次之,共有6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2.7%;冷温性种类较少,仅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5%。鱼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我国南海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是日本,而与黄海、渤海关系较疏远。在调查所得的鱼类中,以底层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65.9%,近底层鱼类次之,占15.6%,岩礁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分别占9.8%、8.8%。经济价值较高、捕捞产量较好的重要种类主要是刺鲳、竹筴鱼、短鳍红娘鱼、带鱼、黄鳍马面鲀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相似文献   

14.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相似文献   

15.
浅论南海区海洋渔业生物标本馆的作用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海区海洋渔业生物标本馆的概况,其展示的内容有海洋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海洋头足类、珊瑚、珍稀生物标本陈列.新种标本陈列,海洋渔业作业模型系列,渔业生物资源分布形势陈列等;论述了该馆具有收藏生物标本、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科普教育的功能;提出了其发展科普教育基地、物种展示、多媒体演示、建立数据库和网站、制作出版物、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社会服务产业化方面的计划.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分布在中国海域45种钵水母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地理分布及其各海区区系特点,并与邻近海域相比较.研究表明:南海区钵水母类属于印度一马来区系,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海域的十分相似;东海区钵水母类属于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海域的较为相似;而渤海-黄海区的钵水母类属暖温带区系,与日本北部海域的十分相似.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和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是中国沿岸大型水母的优势种;近岸暖水性类群是中国海域的优势类群.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地理分布与中国沿岸流和暖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国南海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系统发育关系,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测定了6种中国南海裸胸鳝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504bp)。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分布于日本和3种同样分布于中国南海的裸胸鳝属鱼类的相应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504个位点中共有18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7.1%);(2)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平均为1.5;(3)细斑裸胸鳝(Gymnothorax fimbriatus)与黑斑裸胸鳝(G.favagineus)之间的同源序列碱基差异只有0.20%,支持二者是同种异名的观点;(4)在NJ树和MP树中,蠕纹裸胸鳝和网纹裸胸鳝聚为一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位置。其余8种聚为另外一支,然后又细分为2个较小的分支。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位于长江三峡南侧,是长江上中游支流的分水岭。区内分布有鱼类175种,其中特有种和稀有种分别有7种和6种,经济种50余种。文中结合地史演变和古生物资料对本区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其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地位作了讨论,认为沿武陵山脉存在一条动物地理区界线,该线南抵苗岭,北经鄂西山地伸达秦岭东麓。该线界分开了东洋区东亚亚区的华东小区和华西小区,即洞庭湖水系属于华东小区,清江和乌江应归为华西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