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彭玉华  李卫 《大豆科学》1997,16(2):103-106
利用8对抗-感大豆叶食性害虫近似等位基因系,100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在406个稳定重现的片段中,有2个在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多态性;不同抗性来源的两组材料间的多态性DNA片段的有/无呈相反趋势,相同抗性来源的材料间的多态性DNA片段的有/无也存在差异。由此可以认为,抗性供体PI171451,PI229358的抗性背景DNA的多样性比较丰富,遗传背景相差较大,说明它们的抗性基因来源不同。在进行广  相似文献   

2.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希臣  谢纬武 《大豆科学》1994,13(2):152-156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利用RAPD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  相似文献   

3.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利用外源总DNA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异柠檬酸脱氢酸(IDH)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谱谱带清晰,呈现A、B、C三种类型。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有些后代的同工酶谱带中含有供体的特异带,说明供体的DAN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小黑豆抗源和具有优良农艺性状黄豆品种为试材,利用43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其中15个引物没有扩增产物,28个引物在供试品种的DNA扩增中产生多态性,11个引物产生特异性片段,将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与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能与该品种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QTL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对14个从Am3/莱州953(轮回亲本)BC4F4代选出的性状表现与莱州953有明显差异的导入系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导入系有2~7个性状与莱州953差异显著,在每一个性状上都有对农艺性状具有正向效应的位点.利用143对在亲本之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对导入系含有的供体片段进行了检测,其中54对引物在14个导入系中检测到了供体片段,每一个导入系中检测到3~15个纯合供体片段及0~4个杂合片段,占受体基因组的1.7%~14.2%,平均为7.48%.利用其中10个导入系与轮回亲本莱州953杂交的F2群体进行了单片段代换系的选择,从10个导入系的F2中检测到40个供体片段,并从F2群体中选出了22个单片段代换系.这些导入系及其单片段代换系可用于有益的QTL的发掘、QTL精细定位与作图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成熟番茄果实中分离mRNA,以Oligo(dT)为引物在AMV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ACC2cDNA第一链,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CC2基因,获得1.45kb的扩增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BS质粒的EcoRV位点上,对插入片段两端进行部分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本实验高抗SMV1株系黑农39为母本,高感SMV1株系品种合丰2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F1、F2代接种SMV1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分析,通过接种鉴定亲本F1、F2并代的抗性表现,证明,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决定的.利用RAPD技术在抗感池间寻找多态性标记,通过筛选引物,获得重复性最好的随机引物OPN11.并采用BSA法在黑农39和抗病池扩增出OPN1400片段,在合丰25和感病池扩增出OPN1300片段,在F1同时扩增出OPN11400和OPN1300.用该引物分析黑农39×合丰25的F2扩增个体,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400/1300与黑农39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8.2cM.  相似文献   

8.
苎麻不同基因型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苎麻栽培种6个抗旱性较强的基因型及6个抗旱性较弱的基因型,选用25个随机引物,对总DNA进行了随机扩增。有12个引物扩增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扩增出的片段的分子量在0.6Kb-5.15Kb之间;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3-15条之间,共扩增出90个条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中间距离法,对12个基因型两两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谱,将12个基因型聚成两类三组,直观地揭示了苎麻基因型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表明,RAPD引物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相结合可鉴定分子标记与燕麦抗基因的连锁,筛选出一对具有多态型DNA片段与抗秆锈病基因Pg3连锁的近等基因系。鉴定出扩增该对近等基因系的多态型DNA片段两个随机引物ACOpR-1和ACOpR-2,前者与后者及Pg3基因均不连锁,后者与Pg3基因完全链锁,这种与箔盘DNA快速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分析可有效地鉴定出分子标记以及将这些分子标记运用于植物育种中。  相似文献   

10.
高粱遗传图谱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高粱(Btx623×Is3620c)F8重组自交系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在300个随机引物中28个引物在PCR扩增产物的电泳谱带中有差异。其中42条扩增的多态性位点落于RFLP高粱遗传图谱所需添补的间隔。由此可见,利用RAPD增加RFLP高粱遗传图谱某些区域DNA标记的数目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油梨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改进的SDS法提取油梨基因组DNA,即在细胞核被裂解之前,先去除细胞质中的酚类物质和蛋白质,然后用SDS裂解细胞核,异丙醇和乙醇沉淀DNA,成功地从油梨叶片中提取和纯化了DNA。以10个油梨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4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引物可以在不同模板上扩增出条带,但仅有7个引物可以同时在10个品种的油梨DNA上扩增出条带;用RAPD结果对10个油梨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基本符合传统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12.
PCR-ELISA法对大豆品种的转基因定性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共价交联在PCR管壁上的寡核苷酸作为固相引物进行PCR扩增,对PCR扩增的固相和液相产物分别进行杂交和凝胶电泳检测的PCR-ELISA法,对黑龙江省常规选育品种合丰35和黑农37、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的分子育种所获品种黑生101、及大连进口的美国2号等大豆,进行转基因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可靠,可作为一种快速定性检测转基因产品的方法;检测结果:美国2号为转基因大豆,黑生101、合丰35和黑农37为非转基因大豆.上述结果对分子育种、生态保护、安全监测及对建立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保护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6个引物对14份日本使用的红麻品种扩增出总共30条RAPD多态性条带。根据RAPD图谱模式可将红麻品种区分开来,区分范围从6份(用OPA-20引物扩增)到12份(用OPA-11引物扩增)的品种。用这30条多态性条带构建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将这14份红麻品种聚成源于印度、中国、越南的三大类。在随后进行的用四个引物对19份从美国引入的红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中,获得以35条多态性条带为基础的RAPD图谱并构建了树状图。结果认为这19份材料的大部分源于EI Salvador种系。起源相近或亲本来源相同的红麻品种资源随着时间、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农艺性状不断变异,但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相对较小。根据红麻的农艺性状等很难判定品种的来源,而RAPD方法可区分鉴定品种以及明确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及RAPD技术对贵农21(GN21)和P38两个材料进行分析,发现G21、P38和它们的亲本的SDS-PAGE蛋白质图谱表现出一些差异。在RAPD分析中,GN21和P38在144个引物的扩增中,有101个引物都扩增出特征带,其中有6个引物在GN21和P38的RAPD图谱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代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省和湖北省89份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研究.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两省品种划分为独立的两大类群.RAPD指纹图谱以DNA分子水平的聚类分析可以将8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分为2类群和2个簇及3个亚簇,进一步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表明地方品种间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晚绿”品种的杂交亲本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茶树无性系品种“晚绿”进行亲子关系分析。所用 10 8条随机引物中的 93条引物对日本静冈和枕畸两地取样的 6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 8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 1- 8条谱带 ,平均每条引物 3 5条。其中 19条引物扩增出“晚绿”与其母本“数北”不同的RAPD分子标记 30个。从中选择 6条引物对 8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鉴定表明 ,其中 4个RAPD分子标记显示出“晚绿”品种特异性 ,说明包括“静在 16”在内的 4个供试品种都不是“晚绿”的真正父本。本文还证明 ,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具有遗传保守性  相似文献   

17.
大豆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RAPD技术对45个不同抗旱程度的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15条随机引物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然后对45个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共扩增出86条片段,其中同源片段17条,占带总数的19.8%,多态性片段69条,占片段总数的80.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片段6.9条,大部分片段介于200~2000 bp之间.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和遗传距离(GD),45个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818~0.9038之间.在GD=0.38处,将45份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分成3大类,第一类有40个品种,占品种总数的90%,第二类包含2个品种,分别是低抗旱的6178和不抗旱的大白眉,第三类有3个品种,分别是不抗旱的Fayette、牛毛黄和90~1105.在GD=0.29处,第一大类群又按照抗旱性的高低分别聚成高抗旱、中抗旱、低抗旱、不抗旱等10个亚类群.聚类结果反映出品种间关系与地理起源、表型形态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美人蕉瘟病菌种内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省白沙、海口、儋州、万宁、东方、三亚、昌江7个县市的美人蕉瘟病菌的7个菌株作研究材料,从形态、培养特征、产孢量、致病力以及RAPD标记等方面测试美人蕉瘟病菌的种内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种内尚无质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种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8.9%;16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其中1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38%。2种分子标记相比较,ISSR分子标记检测出的多态性比率更高。44份野牡丹属种质明显聚为2组,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8,平均相似系数0.75。基于不同引物的条带组合构建了供试的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的ISSR和RAPD指纹图谱,采用这2种指纹图谱可对供试的所有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Molecular mark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seed test and genetic mapping.Of which,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 markers are particularly popular for its diversity,stable reproducibility,and suitability for analyzing large number of samples.In this study,500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primers were tested,and a set of SCAR markers comprising 37 pairs of loci-specific primers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DNA fragments ranging from 300 to 1000 bp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stable,distinctive RAPD banding patterns.Using these SCAR markers,59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ere assessed and distinguished into 58 subgroups at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97 in a genetic clustering tree based on the allele diversities of the SCAR markers.Furthermore,13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ere reassayed with 40 randomly selecte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SCAR markers.SSR markers produced similar results to SCAR markers as the 13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ere completely separated at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91 in the clustering tree established from SSR patterns.Taken together,SCAR markers prove to be effective tools for identifying and differentiat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