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2.
余金咏  于泉林 《玉米科学》2013,21(3):140-143148
在冀东地区全年分别对亚洲玉米螟田间落卵量、越冬幼虫数量及黑光灯诱蛾量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冀东地区玉米田全年共发生以3化性为主的不完全世代。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发生第1代和第2代,在夏玉米田发生第2代和第3代。统计显示,玉米秸秆中越冬幼虫以3化性为主,3化性幼虫占幼虫总数的73.7%;黑光灯逐日诱蛾量分析显示,全年共形成3个较集中的诱蛾量动态,共诱集成虫1589头,黑光灯全年诱蛾量动态与玉米螟田间落卵量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曹锦丽  孙海蛟 《杂粮作物》2002,22(2):116-116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已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据统计 ,玉米螟轻发生年 ,可造成玉米减产 8%以上 ,中等发生年减产 1 0 %~ 1 5 % ,重发生年减产 30 %以上。由于玉米螟难防难治 ,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化学药剂防治玉米螟劳动强度大 ,费工费时 ,农民不愿接受 ,也不按技术规程操作 ,造成防治效果不好。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省工省力 ,操作简便 ,成本低防效好 ,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在玉米螟防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优点多1 1 …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董礼华 《杂粮作物》2009,29(2):141-142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将玉米螟的危害和玉米产量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诱虫灯防治玉米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诱虫灯防治玉米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研究了防治效果、特点,对其他害虫的诱杀作用及对天敌的影响等。结果表明:①诱虫灯对螟蛾有强烈的诱杀作用,在越冬虫源集中地村屯内诱杀螟蛾,可使田间玉米螟蛾主要栖息地的蛾量减少66.4%,玉米上落卵量减少71.l%;秋季被害程度在一代区减少78%,二代区减少51.2%,平均减少73.5%。②除诱杀玉米螟外,对许多农林等害虫有强烈诱杀作用,尤其是线站、草地螟及大豆食心虫等。③应用诱虫打防治玉米螟经济、简便、不污染环境。④对自然界害虫天敌的种群数量没有影响。⑤在目前的发生程度预测水平上,应用诱虫灯防治玉米螟是非常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玉米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其中以玉米螟为主,但自1992年以来,发现危害玉米雌穗的不仅仅是玉米螟一种害虫,还有大量的棉铃虫,本来穗部二代平方米螟就很难防治,又增加防治难度,使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亚洲玉米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保平 《玉米科学》1992,(1):073-079
本文从玉米螟的发生分布、生活史、发育与存活、扩散能力、天敌、测报与防治等方面回顾了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析探讨了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玉米螟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和存活率都在玉米生殖生长期最高。光温综合作用下的化性变化及可能的迁移扩散活动能影响玉米螟的发生危害特性。目前有记录的天敌共136种(寄生性天敌68种,捕食性天敌63种,病原微生物5种),田间自然寄生率一般较低,但越冬后化蛹阶段的幼虫被寄生率较高。玉米螟的中、长期测报基本上还是空白,应用的各种防治技术还不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科学贮备严重不足,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些基本的生态过程的研究还是空白,对玉米螟种群及种群以下的一些基本规律尚不清楚。同时,防治技术的可操作性与可接受程度也影响其推广应用,需要在明确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动的调控机制的基础上,研究简易、实用、高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亚洲玉米螟化性与抗寒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新  周大荣  李建平 《玉米科学》1997,5(4):072-073
过冷却点分析表明:一、二化性越冬代玉米螟抗寒能力有明显差异,一化性玉米螟的抗寒能力强于二化性玉米螟。公主岭一化性玉米螟的过冷却点为-24.27℃,敦化一化性玉米螟为-23.09℃;公主岭二化性玉米螟为-20.89℃,白城二化性玉米螟为-18.40℃。一化性越冬代玉米螟的过冷却点比二化性越冬代玉米螟的过冷却点低4℃左右,相同化性的地理种群之间略有差异。在越冬不同阶段抽样调查得出,一化性玉米螟的越冬死亡率低于二化性15%左右。  相似文献   

9.
谢为民 《玉米科学》1996,4(4):071-074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最重要害虫,是影响全省粮食总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搞好预测和防治非常必要。根据玉米螟研究工作现状,分析论述了全省玉米螟的发生预测及防治技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0.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螟重发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为害作物很多,在农作物中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以幼虫蛀茎为害为主。玉米抽雄前,高粱、谷子出穗前主要为害心叶,以后随着作物生长发育,为害玉米的雄花序,雌穗花丝或直接为害雌穗,同时钻蛀玉米、高粱、谷子的茎秆,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足或植株茎秆折断而减产,一般减产10%左右,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玉米螟有重发现象,据多点调查,2007年玉米螟发生率为50.8%,2008年玉米螟发生率为65.2%,从调查看玉米螟已成为辽西半干旱玉米种植区的重要害虫,因此,必须重视对此虫的防治,并采取综合防治技术,积极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记载,玉米主要病虫害达20余种,还不断出现新病虫害[1,2]。据调查估算,其中,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和玉米螟O strinia furnacalis,分别引起玉米平均减产5.0%~19.5%和8.5%~28.0%而成为辽宁省玉米重大病虫害。笔者承担辽宁省“十·五”攻关项目中,调研了全省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螟发生危害情况,根据多年数据,总结了其预警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为全省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螟提供技术依据与决策参考。1预警与综防的基础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是预…  相似文献   

12.
杨宸  何康来  王振营 《玉米科学》2021,29(6):157-163
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亚洲玉米螟一代幼虫蛀孔主要分布在玉米茎秆的中部,占总蛀孔数的69.6%;二代幼虫蛀孔主要分布在茎秆下部,占总蛀孔数的41.2%。越冬幼虫在玉米茎秆的中部和下部均有较多分布,分别占总活虫数的40.6%和36.6%。在吉林公主岭,玉米螟一、二代幼虫蛀孔主要分布在茎秆的中部,分别占总蛀孔数的47.3%和47.7%;越冬幼虫分布位置主要在茎秆下部,占总幼虫数的63.2%,在12月入冬后,茎秆下部的幼虫占总数的比率有所上升,达69.2%,次年化蛹前根茬中活虫数占比达24.3%。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春玉米二代玉米螟幼虫蛀孔在茎秆中的分布比一代蛀孔分布位置靠下,越冬幼虫主要分布在茎秆的中部和下部,且有下移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盐城地区部分常见玉米病虫害如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玉米蚜的发生状况,重点介绍了常见玉米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玉米植株上不同放蜂位置对两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分别设置玉米心叶内、盆栽土壤表面及玉米叶片背部3个接蜂点,每点分别单独、混合释放两种赤眼蜂,研究同一蜂种不同释放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在同一位置接蜂,单独接玉米螟赤眼蜂和混合接蜂在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玉米螟卵中的总出蜂数等指标均高于单独接松毛虫赤眼蜂。当接入蜂种相同而位置不同时,在心叶内接蜂玉米螟卵粒寄生率最高,玉米螟赤眼蜂在心叶内接蜂的蜂卡羽化率高于土壤表面和叶片背部接蜂;松毛虫赤眼蜂在3个位置上差异不显著。在玉米心叶内单独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者混合释放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东辽县位于东辽河上游、属半山区,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占80%。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可使玉米减产5%~20%。1981年,玉米螟大发生,被害株率达88.8%,百株虫量达260头,单穗粒重损失率达19.8%,最高达32.3%。为了控制玉米螟的危害,我县连续多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仅2005年防治面积就达3.3万hm^2,释放赤眼蜂75亿头,全县13个乡镇、266个村全部采用放蜂。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玉米螟在田间幼虫分布转移规律和不同类型玉米 上的为害及去雄与防治效果比较研究,提出了玉米喇叭口期免施农药、抽雄初期1/2去雄以及在为害严重地区、1/2去雄的基础上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玉米螟防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付波 《杂粮作物》2003,23(6):363-363
玉米螟是瓦房店市的重要害虫,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多年来,瓦房店市防治玉米螟一直采用投撒颗粒剂的方法,但由于操作难度大,投药质量差,防治面积小,导致防治效果很低。1999~2003年,全市积极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实行市、乡、村统防统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现将5年的防治效果做如下分析报道。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基本情况1999~2003年累计蜂防面积约77466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1%,其中3个乡镇连续5年全部实现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赤眼蜂选用大连市赤眼蜂繁育场生产的蜂卡,每667m2放蜂2点,放蜂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棉田面积的扩大,春播玉米面积的减少,玉米螟对棉花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当前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防治比较困  相似文献   

19.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持续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连续3年进行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研究。结果表明:放蜂对当代玉米卵平均寄生率为75.1%,平均防效62.8%,玉米平均被害率减少62.3%。对二代玉米螟的持续效果为蛀孔率下降44.6%,折茎率下降51.9%,平均防效为48.3%。秋末虫量下降幅度在40.8%~49.0%,平均下降率为46.2%。在玉米螟一般发生年份,利用一代放蜂的持续效果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生物制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季宏平 《玉米科学》2001,9(2):075-076
经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亿/g白僵菌粉剂防治玉米螟能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效为73.0%~86.2%,并能提高玉米产量5.4%~18.6%,在生产中建议以7.5~11.25kg/hm2用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