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田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技术张志宽,李明光,马宏,丁旭,王学平,顾庆红,刘萍江苏如皋市植保站226500我市多种耕作制度并存,复种指数高,植被丰富,生态环境有利于棉田玉米螟发生危害。1985~1992年连续8年三代棉田累计百株卵量100块以上,最高的19...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农作物布局的改变,种植方式的多样化,玉米螟危害棉花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1983~1984年我们以应用研究为主,对棉田玉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春玉米面积不断压缩,一代玉米螟在棉田的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1984年调查,一般棉株被害率10%左右,重者可达30%。玉米螟幼虫钻蛀棉茎后,防治困难。加之发生危害正值入夏农忙季节,常因用药失时而受害。为了摸索对钻蛀后幼虫的防治方法,我们根据甲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棉田面积的扩大,春播玉米面积的减少,玉米螟对棉花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当前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防治比较困  相似文献   

5.
东台市棉田玉米螟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棉花3.5万公顷左右,玉米2.5万公顷左右。玉米螟是东台市玉米和棉花上的主要害虫。1984年以前,其主要在玉米田为害,棉田虫卵量很少,为害较轻;自1985年开始,棉田玉米螟发生量急剧上升,尤其棉田3代玉米螟发生量大、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沿江、沿海、里下河棉区,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在不少地方其危害损失超过红铃虫、棉铃虫为害的总和。因玉米螟一、二代危害的断茎率为5%左右,有的田块高达30%。玉米危害棉  相似文献   

7.
棉田玉米螟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春玉米面积减少,棉田面积较多,一代玉米螟已成为棉花苗期的一种重要钻蛀性害虫。我们于1982~1986年对该虫在棉田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40%扫残净防治棉田玉米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40%扫残净乳油对棉田玉米螟的防效,2001年作者在盐城市进行了扫残净乳油防治三代稀田玉米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棉田玉米螟卵高峰和卵孵高峰期各用一次40%扫残净乳油,即可使玉米螟的虫口数量和为害数量均下降90%左右。  相似文献   

9.
10.
生态防治害虫即是利用生态科学杀灭和防治农作物害虫,既能防治害虫和保护害虫的天敌,又有增效并且避免污染环境的作用,是目前无公害农业生产首选的病虫害防止手段,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35%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芹  吴春 《江西棉花》2001,23(4):21-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螟铃净乳油对棉田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控害减灾效果,分别在棉田玉米螟卵高峰和卵孵高峰期各用药一次,即能使玉米螟的虫口数量和为害数量均下降90%左右,使用50%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的推荐剂量以每公顷900ml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东台市地处黄海之滨,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常年种植棉花3万多公顷。80年代中期以来玉米螟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一般年份玉米螟为害损失在10%~20%,重发年份损失30%以上,1988年以来,对棉田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3.
诱虫灯防治玉米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诱虫灯防治玉米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研究了防治效果、特点,对其他害虫的诱杀作用及对天敌的影响等。结果表明:①诱虫灯对螟蛾有强烈的诱杀作用,在越冬虫源集中地村屯内诱杀螟蛾,可使田间玉米螟蛾主要栖息地的蛾量减少66.4%,玉米上落卵量减少71.l%;秋季被害程度在一代区减少78%,二代区减少51.2%,平均减少73.5%。②除诱杀玉米螟外,对许多农林等害虫有强烈诱杀作用,尤其是线站、草地螟及大豆食心虫等。③应用诱虫打防治玉米螟经济、简便、不污染环境。④对自然界害虫天敌的种群数量没有影响。⑤在目前的发生程度预测水平上,应用诱虫灯防治玉米螟是非常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区是全国重点棉区之一。近年玉米螟上升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为探明不同地区、不同耕作制度、不同作物布局棉田玉米螟危害轻重的因素,在多年以棉花玉米为饲料喂养玉米螟幼虫的基础上。于1982年  相似文献   

15.
棉田玉米螟灯下行为及双波灯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991~1995年对亚洲玉米螟在双波诱虫灯下行为观察和资料统计,明确了除自然照度、风、雨等自然因素外,灯下玉米螟蛾量随田间害虫发生量的加大而增加,可以反映田间发生程度,并且光源越强,虫量越多。所诱成虫的雌雄性比除1代外均大于1,卵巢级别在1~3级的雌蛾占60.10%,对田间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还通过对光源不同距离的田间系统调查发现,使用双波诱虫灯可使棉田玉米螟的落卵量降低,为害减轻。另外,对双波灯在棉田玉米螟测报和防治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田玉米螟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棉田比较,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推广种植,有效抑制了棉田玉米螟。使玉米螟的残虫量和被害率下降了80%以上;棉田捕食性天敌总量增加了25.63%-47.50%;有利于与多种作物间套作;省工节本可增加1476.93元/hm^2。增幅达30%左右、间套复种还可以增加产值1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18.
棉田三代亚洲玉米螟分布和转移为害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在棉株上的产卵部位以中部为主,由下而上在第3~11果枝的卵量可达87.5%;在棉株的水平分布上,由内向外,则以每果枝的第1~3节位为多,可占83.3%;在此范围内的卵量占总卵量的66.7%。卵块以产在棉叶叶背上为多,占97%。幼虫的分布和转移随龄期而异。1~2龄分布在卵块附近,3~4龄87.3%分布在第10果枝以下,5龄幼虫65.45%以上转移至第10果枝以上,在为害组织器官上,1~2龄幼虫45%为害,3龄蛀食20d以内青铃占61%,其次为害花蕾和主茎,并随龄期增长向大铃转移。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畜产品的消耗量将不断增加,这种发展趋势将导致市场对饲料玉米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辽宁地处我国优质玉米产业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的粮食生产中均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生物制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季宏平 《玉米科学》2001,9(2):075-076
经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亿/g白僵菌粉剂防治玉米螟能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效为73.0%~86.2%,并能提高玉米产量5.4%~18.6%,在生产中建议以7.5~11.25kg/hm2用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