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棉花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育种上的分散性、重复性、滞后性、落后性、短期性和低效益限止了育种水平的提高,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和机遇,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棉花育种工作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林昕 《江西棉花》2001,23(1):16-20
作者以育种实践中逐年资料的汇总,分析了麦后夏播棉育种的早熟性、丰产性与农艺性状(植株高度、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总果节数,第一节果枝着生节位和高度)和经济性状(结铃性、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强度、细度和断裂长度)之间的相关与协调关系。提出了完善耕作改制,早熟育种增强科学的预性。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其盲目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现状及与先进大豆生产国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黑龙江省大豆育种要瞄准世界先进国家大豆育种目标.更新观念与现代农业对大豆品种要求同步.要选育半矮杆耐密植.适于窄行密植栽培;抗病虫,耐逆性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于不同加工需要的新品种。要改进育种方法.在常规育种基础上,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育种水平,要重视资源的引进创新与利用,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粱品种改良的育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粱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育种目标发生变化,结果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技术)也不尽相同。我国高粱品种改良主要运用的育种方法(技术)有:传统育种方法、杂种优势利用法、群体改良法、诱变育种法、倍性育种法、无融合生殖法、转基因育种法。  相似文献   

5.
西藏近缘野生大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近缘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目录》中的2441份西藏材料进行分析,认为西藏近缘野生大麦资源以春性为主,占总数的99.84%。具有幼苗直立、早熟、植株偏高、多粒性、千粒重略低于栽培大麦品种、穗和籽粒的深色型比率大等显著特点,是适应性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丰产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对该地区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旱作小麦品种特性与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生态条件、气候特点、生产水平和市场需求,结合笔者多年的育种实践,就其育种目标及途径提出一些展望性浅见。  相似文献   

7.
刘素娟 《中国棉花》2009,36(12):6-9
分析了2003-2007年间通过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中各类型与农业部育种目标的吻合性,分别提出了育种目标的关键因子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麦矮化育种是绿色革命的一部分,已取得很大成效.矮化育种要寻找和利用矮源.矮化育种不是无限降低植株高度.在江苏省一般不应低于85厘米.今后增强耐肥性的道路应是增加茎秆粗度和增强茎秆强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油)棉配套新品种的育成,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短季棉生产将会得到新的发展,尤其在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短季棉在我国农业生产系统中将显示出新的活力。短季棉育种首要目标是早熟性,只有在达到一定早熟性指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改进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虫性。因此,短季棉育种除适用棉花育种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外。还需要有能满足短季棉自身要求的特殊原理和方法。1发芽种子的低温筛选前华东农科所经作系(1959)研究指出,早、中、晚熟不同品种类型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发芽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  相似文献   

10.
棉花多茸毛性状的引进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茎叶多茸毛性状对棉蚜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抗性,杭棉蚜育种中骨干亲本的使用和育种手段改良是培育抗棉蚜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低丘红壤春大豆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灵  陈诗武 《大豆科学》1992,11(2):97-105
本文分析了在低丘红壤的生态条件下,春大豆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植株性状的变化特点;以及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大豆群体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其适宜种植密度范围较大。每亩穴数相同每穴株数不同种植方式的密度差别为21.26~43.25千株/亩,当种植密度为30.968千株/亩时,期望最高产量为174.3kg/亩,单株最高产量为15.2961g。每亩穴数不同每穴株数相同种植方式的密度差别为24.01~53.18千株/亩,当种植密度为36.678千株/亩时,期望最高产量为146.7kg亩,单株最高产量为10.8713g。在相同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前者优于后者,增产幅度分别达5.56~34.26%。综合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浙春2号每亩种植7.500~12.000穴,每穴留苗4株左右,这样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年分期播种试验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说明株高可以作蓖麻营养生长(生长量)的生态指标,以此建立了蓖麻株高增长过程的标准模式.着重分析了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对株高增长的影响,确定了与株高增长有关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32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BA和IBA的1/2MS培养基上经过二周的预培养和二周芽诱导培养,可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及时将丛生芽从高浓度的BA转至低浓度BA培养时芽可长出植株,再转至添加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植株。经过40-60天的培养,每个外植体可得到20-30个芽。芽增殖数和植株再生率因基因型、激素、切割位点、诱导时间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初步确立了丛生芽发生和植株再生的适宜条件和程序,建起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适合用于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方法进行遗传转化的高频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分枝型和主茎型各两个品种为材料,3种密度处理,2因子裂区设计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栽培水平下,分枝型中熟、中晚熟品种以每穴单株、每公顷16.0—17.0万株,主茎型中熟品种以每穴双株、每公顷20.0—22.0万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在油菜再生中的作用,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激素,对6个基因型相关材料的子叶外格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生长速度以及不定芽的生根频率,主要受细胞核基因的影响,细胞质施加的影响不明显。细胞核基因极显著地影响着不定芽的再生,在此过程中,细胞质也起了显著的作用。陕2A与PolimaA的胞质效应表现一致,两种不育材料可能属同种类型来源的细胞质。  相似文献   

16.
白菜型春油菜(BrassicaCampestris)两个品种8种栽培密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各枝序粒重和角果数占单株粒重和角果数的比率有密切关系。角粒重较高,较稳定下,单位面积产量随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下降,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上升而提高;角粒重低,且随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下降,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上升而降低.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为50%-55%,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为25%-30%,同时每角粒重较高,可获得最高单位的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连作植株生长及病害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永久  韩丽梅 《大豆科学》1997,16(2):131-135
大豆是土壤水分比较敏感的作物,水分胁迫对大豆连作植株生育影响超过了连作本身的障碍因素影响;水分胁迫加剧了连作大豆苗期病害。病株率与土壤含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大于190g/kg至200g/kg,连作大豆栽培障碍最轻。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大豆叶片氮素代谢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鲁豆11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号对大豆叶片氮素代谢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1)SHK-6处理提高了叶片蛋白质含量和改善了氨基酸组分;2)SHK -6处理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3)SHK-6处理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大豆主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同时,肽酶活性在初花期和盛荚期SHK-6处理均比对照低,而在盛花期(此期遇到干旱且高温)和子粒发育期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9.
从大豆幼胚诱导胚胎发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的生长素(2,4—D或NAA)成功地诱导了大豆(G.max)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2,4—D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NAA。细胞分裂素对体细胞胚胎发生有抑制作用。适宜的维生素B1浓度为0.4ppm。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随蔗糖浓度(1.5—9%)的提高而降低。体细胞胚胎经历诱导、成熟和发芽三个阶段成功地发育成完整植株。再生植株移入土壤已经获得种子。  相似文献   

20.
花生不同密度群体喷施三十烷醇和B9对光合效能有一定的影响:使叶面积指数在生长前期迅速提高,生长后期缓慢下降。延缓了叶片衰老和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单株干物重及其在根系和荚果中的分配率,降低了干物质在茎叶中的分配率。喷施B9能降低群体密度间对中后期光合效能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