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缓解沙糖桔采收旺季销售难、市价低的现状,延长鲜果供应时间,并避免成熟期间的低温冷害,提出建立成本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沙糖桔产地简易贮藏保鲜技术.即利用自然的低温高湿条件,在沙糖桔果园或离果园较近的地方搭建简易设施进行就地防腐处理,就地贮藏,以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使沙糖桔的贮藏保鲜期延长至60 d左右,而基本不影响其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2.
3.
4.
5.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灵宝苹果产区富士苹果采用的贮藏保鲜技术,对果农和苹果经营者运用苹果贮藏保鲜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适时采收。苹果的采收期对贮藏质量影响很大,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好,而且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和失水萎蔫等;采收太晚,在贮藏中果实容易衰老,果肉发绵、褐变,发生斑点病、水心病、果肉湿褐病和腐烂。碘化淀粉指数在80%左右为最佳采收时期。一般而言,早熟品种在盛花期后100天左右采收,中熟品种101~140天,晚熟品种141~175天。  相似文献   

7.
王新民 《吉林农业》2010,(7):121-121
文章提供了一些有关苹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技术和方法,以期对果农和苹果经营者在运用保鲜技术和方法时起到借鉴意义,进一步提高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9.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果树之乡、全国山楂基地县之一.到2000年底,全县果树栽培面积62万亩,其中苹果、犁、山楂的栽培面积为45万亩,果品产量2亿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介绍灵宝苹果产区富士苹果采用的贮藏保鲜技术,对果农和苹果经营者运用苹果贮藏保鲜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苹果是主要果树种类之一,其果实耐贮藏。因此是解决淡季供应的主要水果之一。做好苹果果实的贮藏保鲜,对于繁荣市场、保障供给、为外贸提供货源等,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紫花”芒果采后用1500ppm的特克多和扑海因处理能有效地抑制果实上的炭疽病,4周内不发病。用200ppm的GA3、和2,4-D处理果实能有效地延缓芒果在20 ̄25℃下的成熟和果皮颜色的转黄。芒果采后打蜡可显著地减少果实的水分损失,果实的失重率低于5%。经过特克多、扑海因、GA3、2,4-D和果蜡处理的芒果在20 ̄25℃下贮藏寿命为4周。  相似文献   

13.
1.贮藏用品种选择早熟品种不耐贮运.如水蜜桃和五月鲜。中晚熟品种的耐贮运性较好.如肥城桃、青州蜜桃、陕西冬桃等较耐贮运,大久保、冈山白、燕红等品种也有较好的耐贮运性。离核品种、软溶质品种等的耐贮运性差,李、杏的耐贮运性与桃相类似,以牛心李、河北冰糖李等品种品质好而又耐贮藏。  相似文献   

14.
15.
16.
香蕉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概述了中国水果生产及其贮运保鲜现状,根据中国的特点有选择地介绍国外水果贮藏保鲜新技术,探讨了中国水果贮藏保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糖心苹果口感香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苹果保鲜技术结合甘孜大渡河地方栽培特色以及商品化处理现状提出了针对大渡河糖心苹果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梅保鲜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梅果实呼吸强度强,常温下贮藏十分困难,以东魁杨梅为供试品种,研究杨梅贮藏技术,结果表明:28.0"-34.5℃、(22±2)℃、(11±1)℃和(2±1)℃等4种温度下的保鲜贮藏期分别为25.5h、60h、174h和384h。气调包装保鲜贮藏O2、CO2、N2的比例以10%02、2%CO2、88%N2和12%O2、2%CO2、86%N2为好。泡沫包装箱内加冰块保鲜贮藏,加冰后,16-20h以内降温最为明显,以后温度缓慢上升;室外温度28.0-34.5℃,36h预冷供试杨梅贮藏好果率为92.3%;室内温度20.5~24.5℃,60h预冷供试杨梅好果率94.0%,结合杨梅保鲜运输实际,确定常温下保鲜杨梅运输保鲜期1.5-3.0d。  相似文献   

20.
杏果实简易贮藏保鲜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杏果实简易贮藏保鲜技术的保鲜效果。连续3a的保鲜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使适期采收的鲜杏果实保鲜期达12d,比对照延长5-7d,好果率平均达85%以上。认为杏果实简易贮藏保鲜技术是适合在豫西鲜食杏产区推广的一项高效实用技术,并制定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