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对侵入细胞凋亡抑制通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lla)裂殖子入侵宿主细胞后对凋亡诱导的抑制通路,将纯化的裂殖子与牛肾传代细胞(MDBK细胞)共培养1.5 h。用含6%乙醇的完全培养基诱导细胞凋亡2.5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标准试剂盒测定Cyto C,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入侵裂殖子的细胞在诱导凋亡后其凋亡率为4.57%,而未感染的细胞其凋亡率达到23.69%,二者差异显著(P0.05),诱导凋亡的MDBK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9.50%,晚期凋亡率为4.19%,而感染裂殖子后诱导凋亡的MDBK细胞其早期凋亡率为3.53%,晚期凋亡率为1.04%,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裂殖子的入侵不但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还可以延缓细胞进入早期凋亡的时间。试剂盒结果表明,裂殖子使Cyto C,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下降,而Caspase3没有变化。根据上述结果初步判断,E tenlla裂殖子抑制MDBK细胞的凋亡是通过线粒体通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裂殖子的外分泌蛋白对马-达氏牛肾(MDBK)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建立Transwell小室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E.acervulina裂殖子与MDBK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共培养1.5、3和6 h MDBK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共培养6 h后的细胞上清液中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5、3和6 h共培养组MDBK细胞的总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2±0.19)%、(8.13±0.32)%和(11.57±0.37)%,与对照组相比,总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LC-MS/MS分析共鉴定到65个E.acervulina的外分泌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微线蛋白、能量代谢酶分子、蛋白磷酸酶分子和未知功能蛋白等。结果表明,E.acervulina裂殖子外分泌蛋白可抑制MDBK细胞凋亡,具体哪种蛋白在抑制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lla)在间接共培养条件下对于宿主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采用显微镜、分光光度法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与马-达氏牛肾细胞(MDBK细胞)间接共培养时对其凋亡的影响。将柔嫩艾美耳球虫纯化的裂殖子与MDBK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间接共培养;分别在共培养3,6,9,12 h时测量细胞培养体系中的凋亡因子Caspase2,Caspase3,Caspase6,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结果表明,测定的共培养组的5种凋亡因子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间接共培养开始到12 h时,MDBK细胞的凋亡受到了抑制,可以推断球虫裂殖子可能会分泌抑制凋亡的物质作用于宿主细胞,而究竟是何种物质或作用机制使得宿主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依据GenBank中收录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E.acervulina)关国株(US)3-1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堆型艾美耳球虫保定株裂殖子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获得3-1E基因序列部分片段,将此片段克隆至pGM-T Easy载体中,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该克隆片段扩增准确、可靠.序列比较发现,此片段与E.acervulina美国株(US)株、E.acervulina QH株cDN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6%.  相似文献   

5.
鸡球虫病是以危害雏鸡为主的一种急性流行性疾病,死亡率高。其病原体主要是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现已发现的艾美耳属球虫(Eimeria)有9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布氏艾美耳球虫(E.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江津地区鸡球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重庆江津地区 12个养鸡场和 18个养鸡户的鸡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养鸡场鸡球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 ,一般有 4种以上的艾美耳球虫。本次共检出有 7种艾美耳球虫 ,即 :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eriatenella) ,巨型艾美耳球虫 (E.maxia) ,堆形艾美耳球虫 (E.acervulina) ,毒害艾美耳球虫 (E.necatrix) ,布氏艾美耳球虫 (E.brunetti) ,变位艾美耳球虫 (E.mivati)和和缓艾美耳球虫 (E.mitis) ,其致病虫种主要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7.
鸡球虫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球虫病是由球虫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对全世界的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球虫为顶复门、艾美耳属的细胞内寄生虫,能够感染鸡的球虫有7种,包括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布氏艾美耳球虫(E. brunetti)、巨型艾美耳球虫(E. maxima)、和缓艾美耳球虫(E. mitis)、毒害艾美耳球虫(E. necatrix)、早熟艾美耳球虫(E. praecox)和柔嫩艾美耳球虫(E. tenella)[1]。它  相似文献   

8.
鸡球虫病是一种普遍多发、危害严重的原虫病。我国已发现的有八种,致病最强的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有一定致病力的为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  相似文献   

9.
鸡艾美耳属球虫中,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鸡只发病最为严重。为了研究该虫的入侵机制和致病机理,以MDBK细胞为培养细胞,用含有6%乙醇的DMEM完全培养基对入侵E.tenella的MDBK细胞进行凋亡诱导,应用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显示,E.tenella入侵的MDBK细胞中有NF-κB的表达,而未入侵对照组很少有NF-κB的表达,表明E.tenella的入侵抑制MDBK细胞的凋亡是通过NF-κB细胞信号通路发挥其凋亡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收集到的新排出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与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卵囊于29℃静态系统中孢化。以30min为间隔,对卵囊孢子发育的4个阶段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1h为间隔,用发育中的卵囊连续接种无球虫鸡,以确定最短孢子发育时间(MST)。对影响孢子发育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用堆型艾美耳球虫比较不同卵囊浓度,不同悬液深度在卵囊孢化过程中第20h时子孢子形成的卵囊百分率。E.acervulina与E.tenella的MST分别为11b与18b。卵囊浓度和悬液深度与孢子发育时间呈明显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