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他神情蔼然,操着流利的普通话,有时指导助手测量村里的"树王",有时在村后的森林里抚树盘桓,若有所感。他,就是长期关注、研究江西风水林的美国学者、美国西萌石大学地理与东亚学教授柯利思·考金斯。1994年得知中国有"风水林",他产生极大的兴趣,此后经常访问中国,对江西、福建等中国南方村庄风水林开展了20多年的实地研究,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风水林的学术论文。这篇文章,他从一位西方学者的角度,向人们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回顾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以浙江金华黄大仙景区详细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勘察地理形势"与景区原有的风水格局、"天人合一"与景区养生园布局、"风水林"营造与宗教文化区整治、"阴阳平衡"与风水小品、"形藏于势"与景区建筑、"观水法"与水系规划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在尊重景区原有风水格局的基础上,如何运用传统风水理论进行现代景区规划设计,使之更好的"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
今年清明节,我回江西老家扫墓,又一次感受到风水的浸染。所到之处,人们言谈话语间,总不免提及风水二字。而在我们老家,最好的风水被称为山龙口。据说,谁家老人作古  相似文献   

4.
绿色文化遗产——东莞市主要风水林群落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东南中国之广大农村,缺少风水林几乎不形成村落.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植物群落,是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它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高大而茂密的树冠层,林下植物种类较多等特征.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三种基本类型.风水林基本以"枕山环水"为构建原则,布局呈半月形,环抱整个村落,是村落的一道天然绿色保护屏障,无形中具有守护乡村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江西婺源的很多村落,现如今仍保存着古老的风景林,与当地的山水、民居、民俗交相辉映,构建成"中国最美乡村"的根基。这些树林是婺源人世代的风水观念,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结晶,同时也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所,成为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生命喧嚣之地。  相似文献   

6.
<正>风水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有人尊之为科学,有人斥之为迷信。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博士对风水做了大量实地调查和多学科研究。近日他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深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居住理想。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问:风水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有人尊之为科学,有人斥之为迷信,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答:风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论,是中国古代堪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针灸等重  相似文献   

7.
<正>丰富的自然地理元素,让江西成为"形胜之区"说到江西,人们经常会说到一个古代评价江西的概念:形胜之区。这个"形胜之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在古代,"形胜"这个词多数是军事范畴的,例如晋代张载《剑阁铭》就有"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之说。这里明白地说明,所谓形胜,就是地势有利,易守难攻。而"匪亲勿居"则是说不是统治者的亲信在这里镇守,那就很危险了。循着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8.
杜鹃的江西     
正"映山红""满山红"——名字就赋予了杜鹃花浓烈、奔放、美丽的色彩。江西的杜鹃花多达33种,杜鹃林规模宏大,每年5月,江西大地都可见到色彩缤纷的杜鹃花海。3月,当北方还是春寒料峭,江西已经山花烂漫,"满山开遍映山红"了。映山红也叫杜鹃,民间俗称"山石榴""清明花"。映山红盛花期正值清明节前后,因此被称为"清明花"也是自然的了。它花色猩红,似  相似文献   

9.
<正>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境内的三僚村,地处客家腹地,中国形势派风水文化传承一直延续至今,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圣地""风水文化博物馆"。自五代十国至宋、元、明、清,三僚村风水名师辈出,北京故宫、天坛、明十三陵、长城九镇等都是三僚风水先生堪择。三僚风水文化2008年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里陈列着大小祠堂42座,每一座祠堂都蕴藏着高深的玄机和神奇的故事。三僚村2009年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纳入国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风水最初是传统建筑选址的一种民间文化规则,也是古代地理学的前身,是各种经验的集合流传下来的传统环境学。中式古典园林在创造及规划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将风水理论视为造园的规范来对待的。研究风水对古典园林里的基本元素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探究古典园林中构成形式的有效手段,并可以有依据的借鉴至现代园林创作中。研究古典园林中的风水理论也是研究古典园林文化的关键之一,是人们从精神领域对传统园林的感知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植物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根深蒂固,应用植物来造境历史悠久。植物民族情结、植物象征意义及植物风水学等历史遗留下来的植物传统文化在当今环境营造中有着其独特的景观文化效应,而植物风水学中的植物配置理论更有其特殊的心理调节作用。许多植物在风水学中有自己的特殊含义及完整的配置理论体系,风水植物摩肩接踵间,"聚气造势",其"气"、"势"下的景观环境科学、宜居。本论文通过对植物传统文化,尤其是植物风水学文化的探究,挖掘隐藏在植物背后的潜在能量,并研究其能量与人居园林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省地跨中亚热带,乡村树种资源十分丰富。受传统风水文化影响,江西人民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的观念。村宅周围的水口、后龙山、禁山,以及寺庙、墓地周围的风水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常绿阔叶林,是研究中亚热带乡村风景林的理想场所。初步统计,江西乡村风景林中有木本种子植物80余科700余种。除人们熟悉的松、杉、柏等裸子植物和常见的玉兰、含笑、桃、李、梅、杏、柿、石榴、枇杷、杨梅等被子植物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珍贵树种。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东南中国之广大农村,缺少风水林几乎不形成村落。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植物群落。是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它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高大而茂密的树冠层,林下植物种类较多等特征。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者近些年来在江西省从事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项目几十余项,现以南昌市新建县厚田乡为例,研究厚田乡农村村庄风水林的特点,进一步探讨村庄"风水林"绿化利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村庄的景观环境现状;并总结村庄"风水林"的景观作用,据此提出南昌市新农村建规划设计设中村庄"风水林"保护、利用与新农村村庄绿化相结合的针对性方法、建设性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清明节,我回江西老家扫墓,又一次感受到“风水”的浸染。所到之处,人们言谈话语间,总不免提及“风水”二字。而在我们老家,最好的“风水”被称为“山龙口”。据说,谁家老人作古后如若葬得“山龙口”,其子孙后代必有“厚福”。于是,“山龙口”也便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风水宝地”。当然,人们对“风水”的相信程度并不尽相同,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将信将疑,也有人根本不信。我对“风水”缺乏研究,自然不能妄加评说。“清明节扫墓”对于我来说,只是沿袭民风民俗,表达一点对已故上辈的缅怀。  相似文献   

16.
风水理论在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涵义及其时代价值,对理想的住宅环境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风水理论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实例分析。提出应该把风水理论融入到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中。使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徽州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备受关注,其中的风水文化更是经历千年而不灭,风水理论在不断地否定与创新中传承至今,其中必定包含了自己独特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出其中的因果循环、相互影响的道理,而古时的各种宗教思想、宗法秩序、文化传承,都对风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风水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形成了早期的生态文化传统并对今天的乡村生态文化的形成和保护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分析解剖徽州古村落的风水文化也是对徽州文化横向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浅议台州园林景观中的风水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与风水理论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以台州几个城市园林为例,从园林选址、园林规划、园林造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简单论述园林中渗透的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刘小虎 《森林与人类》2014,(12):112-113
<正>一条条幽巷被岁月打磨,一口口古井清澈见底,一株株老树枝繁叶茂,一栋栋旧祠气宇昂扬,这就是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天宝村的景象。天宝之名始于唐,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天宝有近1800年历史,是古宜丰县治所在地。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墨庄始祖刘椿见此地依山傍水,风水尤佳,遂定居于此,故至今村民多为刘姓。天宝人才辈出,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天宝共出过10名进士、76名举人和解元、11名武举人、139名诸贡、178名恩赐顶戴,至今村里留存皇家赐匾25  相似文献   

20.
孙蔡江 《国土绿化》2007,(10):45-45
绍兴古树多系祖先为保佑村庄或农舍免遭强风侵袭而种的"风水林"或"风水树",以及子孙为纪念祖先而种的坟坛树,还有一部分是善男信女为"保佑平安"在寺院庙宇周围种植的"神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