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非典型性瘟病毒(APPV)是近两年来新发现的猪病毒性病原,引起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可导致仔猪站立困难、吮乳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APPV的发现与流行现状、病原特征、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PPV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8年4月,广东某猪场新生仔猪出现全身震颤发抖、消瘦和哺乳困难,并导致死亡。经实验室PCR诊断,排除猪瘟病毒(CSFV)等传染病后显示为猪非典型性猪瘟(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APPV)阳性。针对其编码的E2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该片段,使用DNA Star和MEGA 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该病毒的E2段基因,序列长度为723 bp,并进行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为APPV,命名APPV/CN/HUANAN/201801。 相似文献
3.
4.
猪非典型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 APPV)是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 CT)的主要病原,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APPV在广东地区猪群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从广东地区采集12份疑似CT的病料样品,通过RT-PCR对APPV进行检测,并对APPV阳性的病料样品通过PCR扩增其全长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同时对其ORF和E2基因的同源性、遗传进化关系及E2蛋白氨基酸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3份样品为APPV阳性,进一步对其中1份阳性样品通过全基因组PCR扩增得到1条长度为10 989 bp的APPV全长序列,命名为APPV-China/GD-ZK/2018(GD-ZK)。GD-ZK与参考毒株ORF和E2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7%~99.7%,80.8%~99.9%,其中与APPV/CNYJ/2018的同源性最高。分别对GD-ZK株的ORF和E2基因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根据遗传进化关系可将APPV划分为Genotype 1、Genotype 2和Genotype 3三种... 相似文献
5.
6.
猪非典型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APPV)是一种能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病原。为了解我国APPV感染状况、基因组以及遗传变异特征,采用套式RT-PCR方法,对2015—2017年我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3个猪场的28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APPV核酸检测和E2基因序列分析;并对发病猪组织样本进行了APPV全基因组扩增与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检测样本的APPV阳性率为25.26%(72/285,95% CI=20.3%~30.7%),且阳性率逐年升高;猪场APPV阳性率为38.71%(36/93,95% CI=59.7%~94.8%)。扩增出的35条APPV 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3.4%~100.0%,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0.5%~100.0%。基于E2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显示,APPV临床毒株可被分为4个亚群,大多数国内APPV临床毒株可归入亚群1,与美国的000515株遗传关系较近;少数临床毒株与Bavaria S5/9、NL1 Farm1等欧美毒株同属于亚群2;6条测定序列被划分至亚群3;亚群4的成员均来自广东;其中亚群3与亚群4均由国内APPV临床毒株构成。全基因组序列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全球APPV毒株可归为2大分支,本研究中测序的毒株CHheb1701与所有国外毒株属于同一分支,且与GX04/2017遗传关系最近,与美国毒株000515同聚为一簇;而第二分支中的毒株均来自我国广东省。以上研究表明,我国猪群中APPV感染已较为普遍,毒株多样且变异广泛,同时,也提示毒株可能有不同的来源,为进一步开展APPV的防控及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9)
为了解我国两广地区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2018年从该地区的两个规模化养殖场采集了10份患先天性震颤仔猪的各组织病料样品,利用RT-PCR进行APPV检测,挑选3份阳性样品进行该病毒的开放阅读框(ORF)基因序列的RT-PCR扩增、测序,并对ORF基因、该基因包含的E2和P7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及该3种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份病料样品均为APPV阳性,采用RT-PCR分段扩增获得3株APPV的ORF基因全长序列。ORF基因序列分析显示,3株APPV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6%~99.8%,与41株中国株的同源性为80.8%~99.3%,与19株国外参考株的同源性为81.3%~91.1%;E2和P7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结果与ORF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ORF、E2和P7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广西猪场分离的GX-GL1株和GX-GL67株属于基因1型,而广东猪场分离的GD-CT4株属于基因3型。上述结果表明3株APPV与中国株的亲缘关系更近,两广地区的APPV基因型呈现地域差异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APPV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9.
鸭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瘟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其核酸结构为线状双股 DNA,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鸭瘟病毒的 DNA具典型的疱疹病毒 DNA的特征 ,大小约为 1 50 kb,两端为末端重复序列 ,中间有内部重复序列。囊膜蛋白为疱疹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 ,它在介导病毒进入细胞 ,以及病毒的成熟与释放中均起重要的作用。疱疹病毒的囊膜蛋白主要有糖蛋白 B( Glycoprotein B,g B)、g C、g D、g E、g I等。其他蛋白如 Ul3 6、Ul3 7等在病毒的成熟与释放中也起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已有多人建立起鸭瘟的PCR检测方法 ,而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报道较少。但参考其他疱疹病毒特别是伪狂犬病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可以推测鸭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11.
12.
非典型兔瘟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6~ 10月笔者共诊治 3 1群 (其中 4个小型兔场 ,2 7个个体养兔户 ,品种有新西兰兔、日本大耳兔、比利时兔、獭兔等 )疑似非典型兔瘟 (兔出血症 )的病例。现介绍如下。1 非典型兔瘟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有母源抗体和免疫过的兔群。以 2月龄前后至当年成兔发生最多 ,发病最小日龄是断奶前后的仔兔。散发、零星死亡 ,病死率达 10 0 %。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很典型。无季节性。夏季亦大量发生。2 临床症状病兔突然精神沉郁 ,不吃 ,趴卧不动 ,有的趴卧时四肢向左右伸开。数小时后呼吸突然急促、惊厥、不安、骚动 ,最后倒地抽搐鸣叫死亡…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