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桔红肉甘薯在块根膨大过程中鲜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动态及其相关性。于栽插后40、70、100和125d等4个时期分别挖根取样,测定鲜薯β-胡萝卜素、铁、锌、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β-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升高-降低"的单峰波动曲线;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下降-升高";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与β-胡萝卜素相似,只是波动趋势较平缓;糖类物质的变化曲线与淀粉正好相反,表现出"降低-升高"的波动趋势;铁元素含量一直在降低,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而锌元素含量则是直线下降。鲜薯蔗糖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含量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果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锌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桔红肉甘薯在块根膨大过程中鲜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动态及其相关性。[方法]于栽插后40、70、100和125 d等4个时期分别挖根取样,测定鲜薯β-胡萝卜素、铁、锌、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β-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波动曲线: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再升高":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与β-胡萝卜素相似,只是波动趋势较平缓:糖类物质的变化曲线与淀粉正好相反,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波动趋势:铁元素含量一直在降低,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而锌元素含量则是直线下降。鲜薯蔗糖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含量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果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锌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指导该品种根据微营养需要,适期收获,从而达到微营养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橘红肉甘薯块根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试验于栽插后50、64、78、92、106、120和134 d调查15个橘红肉甘薯品种的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柄、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重,测定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薯干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茎、叶、柄、块根干重,整株鲜重、干重,茎、叶、柄、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数值,以及类胡萝卜素积累量与其余产量性状的变化和品质性状积累量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橘红肉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总体平稳型、一直增加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对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大多数橘红肉甘薯,尤其是一直增加型品种,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和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光合产物在叶、柄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不高。类胡萝卜素日积累量增长量与块根鲜重、块根干重、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积累量等日增长量呈正相关性,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及营养物质积累存在协同关系。【结论】由于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协同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反应机制不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橘红肉品种间产生差异和分化,存在3种不同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甘薯块根膨大期的管理技术湖南省农科院(410125)谭荫初甘薯又名地瓜、番薯、红薯等,属旋花科一年生草本粮、蔬、饲三用作物。十六世纪末叶明朝万历年间由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一带传入我国广东、福建,继而流传于长江流域各省,目前北至吉林省,南迄海南省,西至...  相似文献   

5.
甘薯贮藏期主要营养成分及香味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香、浙薯75、农林54为实验材料,在温度(14.95±1.27)℃、相对湿度(76.68±4.98)%的贮藏条件下,分别于0、20、40、60、90、110 d取样,探究贮藏期内甘薯主要营养成分及香味组分的变化,旨在为甘薯贮藏保鲜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贮藏后3个品种的甘薯干率均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甘薯香味组分个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心香、浙薯75、农林54香味组分含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0、110、20 d。苯甲醛和苯乙醛是3个品种甘薯共有的香味组分,可能是甘薯香味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栽插后20、40、60、80、100、120及140 d调查13个紫肉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鲜重, 块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分析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叶、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20个经济性状以及花色苷含量变化与其余19个经济性状的变化和10个产量性状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1)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存在缓慢增加型、波动变化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 对最长蔓长、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2)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20 d以后逐渐产生显著差异,在40~100 d完成类型分化, 与品种的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块根干物质含量、最长蔓长、茎鲜重、茎干重、整株干重及光合产物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3)花色苷日增长量与块根干重日增长量显著负相关,花色苷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积累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得到不同解决。【结论】由于花色苷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协调不同,紫肉甘薯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产生显著差异和分化,存在缓慢增加、波动变化和曲折上升3种变化类型。花色苷含量的这些变化与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甘薯内源激素变化与块根形成膨大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甘薯块根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块根形成和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块根形成前后和膨大高峰期,甘薯栽培种徐薯18和Minamiyutaka的ZR、DHZR、ABA、IAA和IPA含量均显著高于近缘野生种I.trifida(K12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块根日鲜重增长速率与ZR、DHZR和ABA的含量变化动态高度一致。块根形成前后及块根膨大中期和高峰期,块根干重与块根ABA、ZR和DHZR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IAA、iPA和GA4间无明显相关性。ZR、DHZR和ABA含量的高低,在不定根能否转化形成块根和块根膨大的速率方面起关键的作用。块根不同部位(顶部、中部和尾部以及外部、中部和内部)各种激素含量差异显著,块根的顶部激素含量最高、生理活性最强,内部和中部(ABA除外)也是各种激素含量高的部位。膨大前期大块根的ZR、DHZR、ABA及IAA含量显著高于小块根,膨大中期中等大小块根激素含量最高,膨大后期小块根的激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等大小的块根和大块根。  相似文献   

8.
块根主要营养成分对甘薯品种萌芽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10个甘薯品种,对块根主要营养成分、块根萌芽习性进行分析,并用逐步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块根营养成分对萌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块根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出苗时间及出苗期差异也很大。块根淀粉与干物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薯块根萌芽性与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含量都有关,其中对萌芽性影响最大的是淀粉,其次是干物质,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9.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主要营养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是淀粉类块根作物,为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是甘薯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分析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主要营养品质,建立适合、高效的中国甘薯营养品质评价方法,探讨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甘薯育种和利用提供基础。【方法】 以中国主栽优质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化学分析与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转化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特征。【结果】供试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中营养品质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以胡萝卜素、花青素、黄酮、多酚与果糖等指标含量变异系数大,蛋白质与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相对较小;紫肉甘薯材料中Fe、Zn、Mg等矿物质元素、黄酮和多酚等含量多高于白肉与黄肉品系,但其淀粉率较白肉与黄肉品系偏低。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各营养品质组分既相互独立又关系复杂,多数营养品质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因子分析,被提取的前8个公共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36%,前8个公共因子对16个指标变量的贡献范围为0.83-0.98,甘薯营养品质指标可划为功能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和权重分别为33.34%、38.7%、20.32%和0.36、0.42、0.17,该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分析可将相同或类似本质的多个甘薯营养品质变量归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减少分析变量数目。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权重的确定,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反映供试材料营养品质综合评价高低,结果表明,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主要表现为紫肉型>黄肉型>白肉型,紫肉型甘薯品种(系)受其功能物质因子的影响,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表明甘薯块根中黄酮类、多酚类、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物质组分对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贡献高,可作为衡量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优劣重要指标,而干基条件下含量差异不明显的蛋白质与淀粉等甘薯块根营养基本组成因子,在综合评价中贡献较小。【结论】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重要营养品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紫肉型块根>黄肉型块根>白肉型块根,影响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关键因子依次是功能性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以徐薯25与徐22-5杂交后代为试材,研究薯块特性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异规律,探讨甘薯块根特性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点甘薯块根特性的变异范围很广,其中薯肉色变异最大,薯皮色变异系数最小。所有薯块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薯形的环境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薯形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薯皮色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更为显著,而薯肉色主要受其遗传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影响。从相关系数看,薯肉色与总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偏相关系数看,仅有薯肉色与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偏相关性不明显。在育种材料的多点评价中,薯皮色设定的标准要严格,薯肉色要适当放宽标准,对薯形不能强求一致,而且薯肉色较深的品系可能富含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1.
甘薯茎尖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甘薯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菜用甘薯茎尖嫩叶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甘薯茎叶含水量为85.20%,总糖含量2.19 g/100 g,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69 g/100 g,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达到78.03 mg/100 g。  相似文献   

12.
何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88-1290
详细介绍了紫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紫色甘薯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紫甘薯加工的发展,简述了紫色甘薯脆片、紫色甘薯软糖、紫色地瓜干等紫甘薯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7个紫甘薯品种块根的颜色、总花色甙含量和4个品种的组分。结果表明,甘薯块根的紫色与总花色甙含量成正相关,暗紫色甘薯块根的花色甙含量高达99 3mg·(100g)-1(鲜重),而色淡紫红甘薯的花式色仅有11 4~18 0mg·(100g)-1(鲜重)。不同花色甙含量紫甘薯的色素组分基本相似,层析时大部分色素均在展开带1,2,3上,光谱特性也相似,但也有细小差别。由引可见,选育高花色甙含量的紫甘薯新品种作为优质原料是生产天然紫红色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中10种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检测了来自徐州和南充的39个甘薯样品(38个品种)中10种元素含量,为甘薯品种选育、推广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10种元素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0%,回收率为96.0%~119%。甘薯中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钾、钠、磷、钙、镁、铁、锌、锰、铜和硒;相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甘薯间干重率和元素含量相差均较大;不同肉色甘薯间10种元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紫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在膳食平衡中的保健作用,简述了紫甘薯的开发利用现状、优质品种选育、应用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7个不同品种的甘薯茎尖进行了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并且与常见蔬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齐全,除总糖含量较低外,其它成分含量均较常见蔬菜要高;微量元素含量绝大多数比常见蔬菜含量要高,尤其是Mg、Mn、Fe和Zn,这为甘薯茎尖的菜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34-4035
[目的]为甘薯茎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徐薯18的茎尖为材料,测定其营养成分,并与其他8种叶类蔬菜进行比较。[结果]徐薯18茎尖所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富含Fe、K、Ca、Se,蛋白质、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是2.7、2.3 g/100 g鲜重,Vc和VB2的含量分别是41、0.15 mg/100 g,均排名第一,脂肪含量为0.5 g/100 g鲜重,胡萝卜素含量为1.22 mg/100g鲜重,Fe、K、Ca、Se的含量明显高于参比蔬菜,Cu、P、Zn、Mg的含量居于前列,食部100%,出菜率高,含水量只有89.7%。[结论]甘薯茎尖作为营养与保健蔬菜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GC-FPD分析方法,分析了涕灭威在甘薯中的吸收及在茎叶中的降解。结果表明,涕灭威很快就会被甘薯根系吸收并转移到茎叶。在茎中,涕灭威4d即达到峰值浓度,其降解产物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分别在第17d和第21d达到浓度峰值。在叶中,涕灭威浓度6d达到峰值,涕灭威亚砜在第14d、涕灭威砜在第24d达到峰值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