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的生理特性及其农艺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5kg/hm2。2005年肥东县133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理论产量达12171kg/hm2。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审。  相似文献   

2.
协优0 84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镇恢0 84配置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 0 0 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产量表现2 0 0 1、2 0 0 2两年在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中,协优0 84平均单产分别为970 0 5kg/hm2 和9898 4kg/hm2 ,分别比对照汕优6 3增产7 6 3%和8 30 % ,均达极显著水平。2 0 0 3年在江苏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中,协优0 84平均单产74 5 9 5kg/hm2 ,比对照汕优6 3增产12 0 4 % ,居第一位。2 特征特性协优0 84属中熟中籼类型,全生育期14 2 8d ,与汕优6 3相当;株高115cm左右,与…  相似文献   

3.
协优084是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优良品种.2003~2005年连续三年在寿县示范种植获得成功.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深受农民欢迎,是寿县沿淠沿准一带目前取代协优63品种的首选品种.2005年通过安徽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4.
协优084是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优良品种。2003~2005年连续三年在寿县示范种植获得成功。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深受农民欢迎,是寿县沿淠沿淮一带目前取代协优63品种的首选品种。2005年通过安徽省品种认定。1主要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2001~2002年江苏  相似文献   

5.
协优084是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优良品种.2003~2005年连续3a在寿县示范种植获得成功.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深受农民欢迎,是寿县沿淠沿淮一带目前取代协优63品种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7.
常德市中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选择22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12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增幅为0.8%~30.7%,9个组合产量低于对照,减产幅度为2.8%~12.0%;产量最高的是徽两优3号,为9 808.6 kg/hm2,比对照增产30.7%,产量最低的是培两优1108,为6 608.9 kg/hm2,比对照减产12.0%。适应常德地区种植的中稻新品种有徽两优3号、丰两优1号、C两优87、两优100、C两优396等。  相似文献   

8.
宜香101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重穗型强恢复系贡恢101组配而成。2004-2005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189.8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8%;2005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36.3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宜香101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20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杂交籼稻新品种II优129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II优129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株型好,穗型大,熟相好。2005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平均单产9 229.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3%,综合表现居参试组合第1位。  相似文献   

10.
“协优5968”(“协青早A”/“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3、2004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单晚和连作晚稻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在省内外共种植35万亩。1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8.40、561.80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0%、16.2%,均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2、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迟熟高产组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2.7、5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6.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宜香208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本所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9.87t/hm2.比汕优63增产13.6%;2003年参加多点试验,平均产量8.67t/hm2,比汕优63增产9.1%;2004年参加四川省优米B2组,平均产量8.523t/hm2,比汕优63增产3.0%。参加全国区试长江上游筛选试验.平均产量8.081t/hm2,比汕优63增产2.0%。2004-2005年参加陕西省晚熟区试,平均产量9.788t/hm2.比汕优63增产7.55%。该组合有稳产、丰产、质优、香型、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广泛适应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Ⅱ优1223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用Ⅱ-32A与金恢1223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2003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1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差异达极显著;2004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2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汕优明86是我所用珍汕97A与明恢8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5~1996年参加三明市及福建省晚杂优组合区试,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2%;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全省示范种植4700 hm2,普遍表现产量高、产量潜力大、抗稻瘟病.为配合该组合的推广,两年来我所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建宁县制种15 hm2,平均入库产量2450 kg/hm2,最高产量3750 kg/hm2,现根据两年来的经验,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皖稻149系丰乐种业选育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8d左右,与汕优63相仿,适宜安徽一季稻区种植. 1特征特性 1.1产量高 2003~2004两年安徽省中汕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169kg/hm2和9520.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8.41%和10.24%,居参试组第1、第2位.大田种植一般产90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9750kg/hm2.  相似文献   

15.
1特征特性 1.1高产稳产,潜力大 2001、2002两年,丰优559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526.5kg/hm2,比对照籼优63增产5.9%(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在继续参加省优质杂籼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979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8%.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肥东县发展优质稻的需要,于2000~2001年引进中籼898进行品比试验和示范,并同步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两年合计示范363 hm2,设立28个示范点、片.2001年350 hm2平均产量8.17 t/hm2.综合两年的试验示范结果,中籼898较汕优63和协优63增产5.0%左右,且具优质、抗白叶枯病、早熟等优良特性.增经济效益1 740.0元/hm2,两年计增加社会效益63.0万元.并探索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相似文献   

18.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9.
Ⅱ优沈98是三明市种子站与尤溪县活水种子有限公司合作,用Ⅱ-32A与沈恢98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新组合,于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永定县引进试种5 hm2,平均产量592.4 kg/667 m2,比对照组合特优175增产6%,比汕优63增产8%,比汕优46增产16%.可作为当地中稻及春烟后一季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优质香稻品种香优24  香优24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稻研究所从香稻品种香宝3号变异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香稻品种。 1、产量表现 河南省南部水稻良种生产试验结果  2001年平均单产561.8千克/亩,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0.7%.2002年平均单产533.06千克/亩,比对照种豫籼3号增产8.4%。 综合交叉进行的省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4年试验结果,香优24 平均单产542.5 千克/ 亩,比对照种豫籼3 号增产3.19%,比杂交稻汕优63 减产2.28%,减产不显著。2000~2002年在豫南稻区生产示范面积160公顷,平均单产554 千克/ 亩。2002~2003 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