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昆虫病原线虫因其寄主范围广,能引起许多目、科的昆虫感病死亡,又能离体进行人工培养大量繁殖,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防治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具有很大潜力。为探寻森林害虫防治的新途径,1987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引进了几个昆虫病原线虫种及品系,初步作了一些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线虫的制剂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概述了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方法,制剂生产步骤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制剂生产时的质量控制方案及制剂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多纹豹蠢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斯氏属9个线虫品系在不同温度下对多纹豹蠹蛾侵染力的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 feltiae Beijing为最佳品系;它能寄生低、中、高龄幼虫及蛹;温度在25℃时线虫的侵染力最强,可在2-4d内把害虫致死;线虫在虫道内能主动扩散到8cm处毒杀寄主。供试的其它8个线虫品系也能不同程度地致死害虫,并在死虫体内增殖。线虫的使用剂量对多纹豹蠹蛾的致死速度及效果有影响,以每害虫1000条侵染期线虫为最适剂量。4种施用方法比较表明,用带线虫的塑料海绵塞虫孔效果好,操作、携带最方便;室内对多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林间大区防治效果达88.6-97.0%。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11个品系对星天牛控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该文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科的Steinernema属10个品系和异杆线虫科的Heterorhabditis属1个品系室内外控制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的试验结果。通过11个线虫品系对星天牛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 Beijing和S.carpocapsae M.K.为最佳品系,能寄和事,老龄幼虫,蛹及成虫,4-6天幼虫死亡率可达94.4%-100%。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科的Steinernema属10个品系和异杆线虫科的Het-erorhabditis属1个品系室内外控制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的试验结果。通过11个线虫品系对星天牛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Beijing和S.carpocapsaeM.K.为最佳品系,能寄生中、老龄幼虫,蛹及成虫,4~6天幼虫死亡率可达94.4%~100%。以1万条侵染期线虫/每天牛为最适剂量。林间采用带线虫的海绵块塞虫道,效果达90%~90.9%。  相似文献   

6.
该文概述了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方法、制剂生产步骤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制剂生产时的质量控制方案及制剂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几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苗圃地下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3种昆虫病原虫对东北大黑鳃金龟子幼虫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格氏线虫NC52品系和异小杆线虫15-2品系对测试害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43.3%和40.0%,致死中量分别为1862条/头和1995条/头。  相似文献   

8.
昆虫病原线虫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在三角瓶培养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不锈钢培养盒进行线虫的固体培养.结果显示:培养盒最佳培养物装量为1000g/盒,是500 mL三角瓶装量的12.5倍,最佳培养时间18 d,线虫侵染力与三角瓶培养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提高了线虫培养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线虫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德军  高振环  庄倩  李华 《林业研究》2001,12(4):257-26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与利用昆虫病原线虫的历史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类、生活史以及与共生细菌杀死寄主昆虫的机制;介绍了共生细菌的分类、菌型、病原作用和抗菌作用;叙述了昆虫病原线虫的生产与利用概况,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性状遗传改良的情况;最后就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斯氏线虫2个品系在不同温度下对毛竹黑叶蜂幼虫侵染力的测定,温度在25℃时线虫的侵染力量强,可在2—5d内把害虫致死,并且能在死虫体内繁殖。线虫的使用剂量对毛竹黑叶蜂的致死速度及效果有影响,以每毫升1000条侵染期线虫为最适剂量。室内对毛竹黑叶蜂幼虫致死率达100%,林间试验两个品系防治效果分别为96.42%、98.31%。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并采取施放粉炮和喷菌液2种方式,对木毒蛾进行林间防治。2 a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施放粉炮15 d后,粉炮用量60个.hm-2的木毒蛾校正死亡率:绿僵菌为(54.1±3.7)%、白僵菌为(51.8±1.8)%,显著高于粉炮用量30个.hm-2的处理;2010年,粉炮用量45、60个.hm-2处理15 d后,绿僵菌处理木麻黄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3.6)%、(90.3±3.1)%,白僵菌处理分别为(88.5±8.1)%、(85.6±4.1)%,2种粉炮用量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30个.hm-2处理。使用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液喷雾12 d后,木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9±6.3)%、(89.7±3.8)%。施菌后木毒蛾的化蛹率显著降低。林间湿度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少雨天气防治效果较差,阴雨湿度大的环境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市木毒蛾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的方法,摸清了漳州市沿海防护林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常年设置214个虫情监测点进行监测调查,并开展了多种措施的防治对比试验,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应用白僵菌、Bt、LxNPV生物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采摘卵块、灯光诱杀、喷洒2.5%溴氰菊酯农药以及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治理策略,并完成了大面积的生产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用白僵菌 (Bb)、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 (LxNPV)、苏云金杆菌 (Bt)和溴氰菊酯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粉剂对木毒蛾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比较试验 ,筛选出Bb与LxNPV(2× 1 0 6PIB·g-1)、Bt(1 4 0× 1 0 8·g-1)和 0 0 5 %溴氰菊酯(D)粉剂 ,以 2∶1∶1∶1比例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好 ,平均效果达 92 1 % ,较 4种单剂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为探索配制木毒蛾复合生化杀虫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生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木毒蛾(LymantriaxylinaSwinhoe)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工艺中,添加对其它的有益昆虫无危害、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的辅助剂,对LxNPV有一定的保护、增效作用。实验表明,加入甲基纤维素M450,可加强病毒粘着和附着作用,增添荧光素钠或虫胶色素和活性碳作为载体吸附病毒颗粒体有增强对阳光的保护作用,增加各种辅助剂的LxNPV田间药效测定结果表明,原始活性残留率高于未增加任何辅助剂的LxNPV。  相似文献   

15.
应用白僵菌Bbm3、Bbta菌株和本地区农民常用的化学农药80%敌敌畏EC、2.5%敌杀死EC对木毒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对敌敌畏不敏感,药效下降,产生抗药性;敌杀死虽有较好效果,但污染环境,残留大,不宜大量使用;白僵菌Bbm3尽管初期见效慢,但10~15 d防效达95%以上,效果好,属无公害农药。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考虑以Bbm3菌株应用较好,而且持效期长,防效高,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泉州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疫情)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划定了疫区和保护区,提出了疫区、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调查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用刺槐种子凝集素处理的叶片喂食舞毒蛾幼虫,对幼虫取食叶片后的死亡率、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处理叶片的幼虫,有较高的死亡率,达59%;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赫章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及防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茶藨生柱锈菌致病性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互接种的方法对华山松疱锈病、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茶藨生柱锈菌的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只能侵染其本地的转主寄主植物东北茶藨子;(2)华山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能转主侵染多种不同地区的茶藨子植物;(3)所有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锈孢子均不能转主侵染东北茶藨子;(4)初步认定马先蒿属植物不是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西部甘孜凉山地区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地区昆虫种类计有18目1个亚纲173科1018属1860种,以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居多;2、从区系成分来看,以东洋种占优势,古北种、广布种和特有种也占有一定比例;3、昆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种类和数量随着海拔升高基本呈减少趋势,且区系结构明显变化;4、资源昆虫以天敌昆虫、食用昆虫、药用昆虫和观赏昆虫最具特色,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