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农业科技》2013,(6):F0004-F0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立足于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围绕云南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十一五”以来,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药学会三等奖1项,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业科技》2014,(6):F0004-F0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立足于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围绕云南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业科技》2014,(4):F0004-F0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立足于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围绕云南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云南农业科技》2014,(5):F0004-F0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立足于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围绕云南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云南农业科技》2013,(5):F0004-F0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立足于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围绕云南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云南农业科技》2014,(3):F0004-F0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立足于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围绕云南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云南农业科技》2014,(1):68-68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立足于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围绕云南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团队首席王英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三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17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相似文献   

9.
云药产业发展与内生菌研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本寿  姜国银  刘俊  杨瑾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28-17229,17231
系统分析和探讨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阐述了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认为药用植物内普遍存在的个别内生菌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理论为云药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开展云南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0人,其中高职12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3人,博士4人,硕士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组建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拥有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室、药用植物化学  相似文献   

11.
三明市农科所以不断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服务“三农”为目标,致力于水稻、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及相关的生物技术和配套技术研究,十五以来共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三等奖1项,三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有3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有16个水稻品种通过省级审定,9个水稻不育系通过省级鉴定;有8个水稻品种获得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创造了一项水稻单产世界记录,创造了两项再生稻再生季高产世界记录。2004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单位”。成绩与荣誉的取得,与本所深化内部体…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技术》2012,(12):57-57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形、气候和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这个民族医药的宝库。目前云南省药用植物种类已达到6500多种,占中国药用植物品种数的一半以上。云南已成功开发了一系列民族医药品牌,如云南白药系列、灯盏花系列、灯台叶、灵丹草、血竭等。通过强化民族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民族医药制剂研发和适宜技  相似文献   

13.
结合传统的路线法、小样方法与固定样地法调查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136科544属。其中,蕨类植物20种,隶属14科17属;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618种,隶 属120科525属。640种药用植物中包括4种海南特有种植物,8种濒危珍惜、国家级保护植物。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在植物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贡甲、海南大风子、赤楠蒲桃等在铜鼓岭保护区的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其中海南大风子是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但在铜鼓岭保护区内却是优势物种,这是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深入研究云南东南部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多样性,对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保护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5科、792属、1 607种,分别占大围山植物资源科、属、种数的86.1%,67.0%和41.3%.药用植物资源中,有26种是国家级的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占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数的15.4%;云南省级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9种.全株和根及根状茎的药用植物最多,占75.5%,提醒我们采挖时必须兼顾到资源的更新,保护好资源的再生性,做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优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结合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资料查阅整理,对赣江源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显示,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丰富,共计183科604属1398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5属82种;裸子植物8科13属13种;被子植物142科536属1303种.调查还发现,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3科28种,优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并重点介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势药用植物7科7种.  相似文献   

16.
"珍稀植物生物技术团队"隶属于"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主要以长白山珍稀、特色与优势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应用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特色,开展生物反应器培养及次生代谢物生产、有效成分生物转化、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的克隆与转化、药食兼用食用菌的开发与利用、生物农药的开发等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分析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及现状,对云南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迪庆是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药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及民族用药在中华民族的共性基础上,又具备了其各自的特色,形成优势。但长期以来,对这一优势的保护不够,综合利用效益低,笔者就目前迪庆境内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现状及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19.
明晰云南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对于云南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利用2001—2018年云南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蔬菜生产的集中度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依据测算结果对16个州市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做出判断和对比分析,并探讨不同蔬菜种类在云南不同州市种植的资源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农业的概念入手,阐述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将区位商法(Location Quotient,LQ)运用于农业产业布局研究中,通过实证分析云南省在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云南省域内区域比较优势。表明云南的农业(广义)在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农业综合结构内部的林业和牧业优势明显。云南域内农业(广义)则发展不均,滇西、滇西南地区具有比较优势,滇中地区则相对处于劣势;农业(狭义)和林业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云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云南独特的高原地域优势,云南应利用好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政策,创建更多更有前景的产业集群,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产业布局,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