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清池。在放养鱼、乌龟前首先做好鱼池的消毒与清池。平均每亩水深1米的鱼池用200—250公斤的生石灰,兑水溶化后遍泼全池。  相似文献   

2.
1 春季早施肥促早发 (1)浅水施基肥,确保肥水下塘。干池清塘后,鱼种放养前 15~20天,合理施基肥,水深 1米的鱼池,每亩施有机肥不超过500千克,培肥水质保证肥水下塘。(2)早春施大肥,催生长。放养鱼种后,随着鱼池水温的不断增高,应经常施腐熟的厩肥,每亩300~400千  相似文献   

3.
(一)池塘选择和清池消毒 池塘面积为0.134~0.67公顷水深2~2.5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鱼、鳝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虫害。用量是:干池(池底水深约10厘米)每0.067公顷75公斤化水金池遍洒;或带水(按1米水深计)每0.067公顷150公斤化水鱼池匀洒。7~10天后投放鱼种。  相似文献   

4.
四、池塘主养大口鲇成鱼的技术 1.鱼池条件。良好的大口鲇成鱼池应有充足的水源,一般在5亩以下,水深1.5~2.0米为佳,若配备增氧机械则更加有利于高产。蓄水堰塘、山塘、坑凼,只要连通水源、清淤改造之后,也都能饲养大口鲇。 2.鱼种的放养量。一般应根据池塘条件、饲养技术、饲料供给、消费习惯、苗种价格等因素而定。实践证明,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10厘米的鱼种1~2尾时,经130~150天饲养,即在当年就能养成平均尾重500~750克,亩产350~500千克的商品成鱼。在主养大口鲇的鱼池里,可以也应当配养一定数量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消耗鲇池里太多的浮游生物,一般亩放尾重50~500克的鲢鳙鱼100~150尾。大口鲇鱼种的放养与成鱼  相似文献   

5.
<正>在各鸡场内常有大小不一的鱼塘,一般主要利用鸡粪喂养4大家鱼,虽然头两年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限增加其产鱼量锐减甚至绝产。而在池塘中喂养胡子鲶则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鸡场配套放养胡子鲶效果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放养效果 湖北省国营三湖农场种鸡场场内有一水面约1.5亩的鱼池,1986年开始以鸡粪为主要饵料喂养常规家鱼,当年获得亩产600公斤成鱼的好收成。随后逐年下降,直至1990年投放鱼苗全部泛塘死亡才算结束。从1991年4月份开始该场从外地引进胡子鲶鱼苗投放塘中喂养,近两年的试验表明:胡子鲶经放养5个月,每尾平均体重达0.75~1公斤,每亩水面产量可达1000~1500公斤,且有增产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建池。地势应朝阳,水源可靠,环境无污染,管理方便。池子要土质好,不渗漏。一般为100~200平方米,深度1米,保持水深40~50厘米,铺20~30厘米肥泥于池底,以供其钻潜栖息、为排灌自如,池子需设进出水口,同时作好栏鱼设备(如铁丝网等)。 二、清池消毒。一般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消毒,注入新水,并适当施些粪肥,以培肥水质。待7天左右药性消失后,方可放养。 三、放养鳅种。人工繁殖或野生均可。但要求无病,无伤,健壮,规格均匀。放养前,最好用3%食盐水浸洗  相似文献   

7.
有些养殖户因鱼种短缺,亩放养最多数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是增养添放罗非鱼,它能起到稳产高产增收作用。 一般来讲,池塘里放养罗非鱼种有两种鱼种:一是越冬鱼种,二是自繁早苗。越冬鱼种多在4月下旬至5月初出池,规格每亩放养500~800尾,经过半年的养殖,到11月中旬即可捕到0.25~0.50公斤的商品鱼。  相似文献   

8.
快速养鱼法     
快速养鱼法四川蓬安(638250)黄军1选用面积1~10亩、水深15~3米的不漏水鱼池,彻底清塘,施足基肥,放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鱼种,每亩鱼种放养量为1500~2000尾,采取多品种混养。混养比例为草鱼占30%,链、鳙鱼占40%,其...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为底栖杂食性鱼类,在成鱼池中套养,能充分利用成鱼池内低值鱼类和残饵,减轻水质污染,提高饵料综合利用率。每亩可产黄颡鱼10~15kg。1、鱼池面积5~20亩,水深1.5~2m,淤泥厚20~25c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有独立的注排水系统。鱼池东西向,坡比1:2~2.5。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  相似文献   

10.
三、乌龟的人工繁殖技术 1.亲龟的选择与放养。亲龟应体质优良,外型正常、活泼健壮,体肤完整无伤。雌亲龟宜500克以上,雄龟150~250克,如市场收购的龟作亲龟,宜在夏秋季节进行。雌、雄比3:1~2.5:1。亲龟的放养密度不宜太大,每亩控制在500公斤以内。  相似文献   

11.
虾苗放养前,必须清除一切不利于对虾生存的捕食性、竞争性、破坏性及致病性生物。1清池之前应安装滤水网,避免用药后仍有敌害生物从闸门缝隙进入池内。2清池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一、生石灰是理想的清塘药物。养鱼池每隔1~2年需要清塘1次,以杀灭潜伏在鱼池和淤泥中的敌、病、虫害。生石灰不仅能杀死残留在鱼池中的野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螺类、青泥苔等,还可杀灭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及其休眠孢子。用生石灰清塘,如果是干塘,每亩施50~75公斤;水塘,1亩1米深的水面施125~150公斤。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又名江颡、嘎牙子,为温水性鱼类,适应性较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市场上畅销鱼类,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1池塘主养黄颡鱼1.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鱼池,水深在1.5米以上,面积一般为2 ̄10亩(每亩667平方米)的池塘。对于池底淤泥超过10厘米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清除过多淤泥后,不要立即注水,而应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 ̄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 ̄75千克或漂白粉7 ̄10千克溶解化浆全池泼洒。1.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5月中旬进行,放养规…  相似文献   

14.
一、春季巧施肥,早肥促早发。 1.浅水施基肥,确保肥水下塘。干池清塘后,鱼种放养前15~20天,合理施基肥,水深1米,每亩施有机肥500公斤,配施磷肥20公斤,以培肥水质,肥水下塘。 2.早春追大肥,催长促轮捕。早春以后,水温渐高,抓时机大量施追肥300~400公斤,隔10~15天施1次。为提高施肥效果,可采用搭架法或挂袋法。促使鱼类快速生长,使大规格鲢、鳙鱼轮捕上市。  相似文献   

15.
1、要“试水”下塘。鱼苗放养前1天,取几尾鱼苗放在鱼池网箱中,观察6~8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如发现鱼苗活动异常或出现死亡,则说明清塘药物毒性未完全消失,应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再放。2、要肥水下塘。要在池塘中浮游动物(轮虫)繁殖高峰期放养,保证鱼苗入池后有充足适口的天  相似文献   

16.
<正> 1 鱼塘及设施配备池塘面积10~20亩(每亩667平方米),水深1.8米以上,池坡比1:3,池底平坦,降比1:10,向某池角倾斜,水源可靠,周围开阔。配套设施要求电源稳定,交通便利,商品渠道畅通,每100亩水面配有5.5千瓦离心泵,2.2千瓦潜水泵,3.0千瓦泥浆泵各1台,每亩0.3千瓦动力增氧机,鱼种池与成鱼池比例1:9,饲料地与鱼池比例1:2,合格网具1部。2鱼种搭配鱼种放养要1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留小,中期插放,每亩放120千克,鱼要体质好,无病无伤。下池要消毒、注射疫  相似文献   

17.
冬季并塘后到翌年放养夏花前,大部分鱼种池将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下面介绍冬闲鱼种池的两种利用方法。 1.养成鱼。利用冬闲鱼种池可以养一季成鱼。由于养殖期限较短,温度较低,应采用以下技术:(1)提早放养,即在鱼种并塘后即行放养,以充分利用生长期。放养量以最大水深2米左右计算,一般每亩放鱼125~150公斤,其中鲢占40%,鳙占10%,鳊、草鱼占30%,鲤、青鱼占20%。放养鱼种要大规  相似文献   

18.
青虾是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的名特水产品种之一,其个体较大,含肉率较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和市场的发展,人们对虾类需求量日益增大,而虾产量极低,供不应求。鱼池、稻田等养殖水域都可套养青虾,其方法简便,易于饲养,在不影响鱼类和水稻产量的情况下,每亩虾产量30公斤左右,增加收入500元左右。。其套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二、鱼种池混养 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它不仅培育了大规格鱼种,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一定产量的商品鳜,使鱼种池养殖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 1.鳜鱼夏花鱼种的混养 以草鱼鱼种为主的鱼种池,主养鱼火片(体长2厘米左右)放160万尾/亩左右,每亩混养夏花鳜鱼600~700尾;以鲢鳙鱼种为主的,主养鱼火片放150万尾/亩左右,混养夏花鳜鱼400~600尾/亩。这种养殖模式年终每亩可获大规格草、青、鲢、鳙鱼种250~400公斤,获商品规格为300~500克的鳜鱼120~220公斤。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相应水位;保证适口规格的饵料鱼(饵料鱼体长小于鳜鱼体长45%~55%);保持水质优良,最好配上增氧机;作好鱼病预防。 2.大规格鳜鱼种的混养 指混养尾重30~50克  相似文献   

20.
冬季和早春水温低,鱼儿不易生病,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实践证明,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高产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大规格鱼种的抗病和抗敌害能力强,成活率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鱼类的最速生长期。但规格究竟多大最适合,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规律来确定。 1、青鱼最好放养尾重0.25~0.75公斤或0.5~1.0公斤的2龄鱼种。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