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严重危害猕猴桃产业。近年来,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省危害程度不断加剧,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对四川省猕猴桃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分析总结低温多雨是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并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巴中、广元、雅安、宜宾以及绵阳等地区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情况和发病特点的调查分析,发现品种、海拔和树龄与溃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表现为在被调查的4个品种中,红阳最感病,徐香最抗病;海拔越高,溃疡病危害越严重;溃疡病发病程度随树龄的增加逐渐加重。在此基础上对猕猴桃溃疡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建议,皆在为四川省猕猴桃产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是我国原产的一种水果,因其美味和营养成分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猕猴桃经济效益逐年增长,随着猕猴桃在国内广泛栽培,其溃疡病也开始大面积暴发。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因其可以借助风雨传播,所以广泛分布,发生普遍,对猕猴桃种植业危害严重,大幅降低了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是威胁猕猴桃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症状及其原因,尽早预防,以减少病害传播十分必要。本文重点围绕了近5年来在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症状、环境品种因素和栽培因素对病原菌的影响,总结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机制和抗病机制,即在致病机制中指出Ⅲ型分泌系统和Ⅵ型分泌系统是导致溃疡病所必要的条件,且在抗溃疡病生理机制中溃疡病与SOD和POD存在相关性。同时阐述了溃疡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最后对进一步开展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展望,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树干、枝条,严重时造成植株、枝干枯死,也危害叶片和花蕾,发生严重的地方造成多处果园遭到毁灭。由于溃疡病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在我国猕猴桃产区有逐步加重之势,已经成为对猕猴桃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本文针对苍溪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特征、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发源四川,栽培面积大,是四川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5年来,其病虫害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其中溃疡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毁灭性细菌性病害。本文对四川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特点、规律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影响溃疡病发生的6个因子,最后提出了7条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危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栽培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本文初步总结了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情况、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将对猕猴桃优质、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对猕猴桃产业具有重大威胁的危险性病害。近年来发生面积越来越大,眉县园艺站组织技术干部于2009年春、2010年春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病果园占到50%,严重发病果园占20%左右,现就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的主要病害之一,给猕猴桃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作者在总结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病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地区猕猴桃生产种植情况,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郑州地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泰顺县猕猴桃周年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泰顺县周年雨水较多,部分猕猴桃园区由于栽培管理方式不当造成病害严重流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泰顺县林业局分别于2016年8月、10月,2017年4月对泰顺县7个乡镇共19个代表性栽培果园进行了猕猴桃周年病害调查。通过采集大量典型病害样本,结合生物学特征、分子鉴定及致病性验证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泰顺县猕猴桃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害为细菌性溃疡病和真菌性软腐病、黑斑病、灰斑病和炭疽病;春季溃疡病发生率显著升高,但真菌病害轻微很多。调查结果可为泰顺县后期猕猴桃病害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长的细菌性病害,隐蔽性很强。树体感病后,遇到低温冻害、风雨天气,加之现阶段还没有可以彻底治疗的药物,就会造成病害流行,甚至毁园。本文对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绿色防控措施,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阳”猕猴桃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苍溪县农业局、苍溪县科委联合选育出来的优质猕猴桃品种。前些年,“红阳”猕猴桃在苍溪发展势头良好,并先后在成都、雅安、德阳、绵阳得到了大量的推广种植。但该品种不抗溃疡病,近10多年来,随着溃疡病的发生和流行,又伴随叶斑病、根腐病、果腐病等病害的发生,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四川广大果农对该品种的种植逐渐失去信心。一些农药厂商和经销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盲目宣传和夸大其产品在防治溃疡病方面的效果,加之果农防治溃疡病心切,频繁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为果品的食用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降低溃疡病发生程度,按无公害标准,科学进行农药管理,确保四川“红阳”猕猴桃抗溃疡绿色生产迫在眉睫。笔者从科学选园、土壤改良、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套袋、综合防治、实时采摘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红阳”猕猴桃抗溃疡绿色栽培管理技术,供广大果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粮食两熟产区小麦冬前应变灌溉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选取的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区的6个县(市)为样点,通过统计各地1973—2007年35年气象资料,分析了与灌溉决策有关的气候条件和冬前应变灌溉方案。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玉米两熟产区1/3年份的降水可满足播种出苗需要,这时趁墒播种应为首选。其他年份应尽量采取灌足底墒水播种的方式。若因农时紧张需适时抢播,播后应马上灌"蒙头水"。由于冬季气候变暖,越冬前的灌水应以保证越冬期和返青至拔节期水分供应为主,防御冻害为辅,应通过合理的冬前灌溉保证春季第一次肥水时间能推迟到拔节前后。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晋南盆地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为:底施磷肥量、底施氮肥量、灌浆期灌水时间、冬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起身期追施氮肥量、播种量、播期。并模拟出理论产量最高值为8 785.74 kg/hm2时,各栽培关键因子的组合为播期9月18日、播种量478.20万粒/hm2、底施磷酸二铵55.66 kg/hm2、底施普通过磷酸钙170.69 kg/hm2、冬前灌水449.74 m3/hm2、起身期灌水406.60 m3/hm2、起身期追施磷酸二铵46.83 kg/hm2、灌浆期灌水478.00 m3/hm2、灌浆期灌水时间为5月1日。  相似文献   

13.
限量灌溉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先进灌区的灌溉水平来衡量,挖掘新疆农业节水的潜力.[方法]设不同灌水处理其对冬小麦群体变化、单株生物重、株高、穗部性状、叶面积、产量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水分胁迫会影响小麦的生物量、叶面积和分蘖等群体发育指标,并通过光合营养等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而限制小麦高产.[结论]对试验区冬小麦春后灌水时期而言,拔节期和孕穗期是个重要时期,孕穗期前灌水与孕穗期和孕穗期后灌水有一定的差异,春后前期灌水对产量的贡献明显高于后期灌水.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冬马铃薯生育期为旱季,作物需水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通过灌溉可以补充作物需水,但是灌水节点和灌水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通过膜下滴灌在齐苗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寻找最佳灌水时段和最优灌水量。结果表明:灌水时段选择齐苗期和开花期2次灌水,单次灌水量为72 m3/hm2时,冬马铃薯产量最高(58790 kg/hm2),商薯率最优(95.6%),经济效益最好(84059.71元/hm2)。通过试验证明,云南冬马铃薯灌水关键期为齐苗期和开花期,单次灌水量72 m3/hm2为冬马铃薯种植关键水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越冬条件下,以一年生金叶女贞扦插苗为试材,采用冬前田间喷施及喷施+灌根试验,应用质膜透性-电导法测定金叶女贞苗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各浓度梯度在不同应用时期、不同施用方法对金叶女贞苗木抗寒性及越冬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增强金叶女贞抗寒性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冬前1个月,最佳浓度为100mg·kg-1,最佳施用方法是单纯灌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与传统灌溉条件下氮素吸收利用特征,2008-2010年,在灌溉底墒水的基础上,设置4个水分处理:春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开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W4),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最高产量2年均在节水栽培处理(W1和W2)获得,氮积累量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传统灌溉处理最高。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加快了冬小麦氮素积累进程,促进了花前积累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生理利用效率。可见,冬小麦节水栽培在实现节水高产的同时,也改善了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7.
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年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冻害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该年型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 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年型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限量灌水塌实了土壤,促进了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喷发,提高了成穗数,从而提高了产量;配合孕穗期增量灌水小麦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配合拔节期增量灌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次之,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与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冀麦26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灌溉制度对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期灌溉的单位面积粒数,以拔节期灌水的最高,灌水时期向前或向后推移,其单位面积数均下降,呈现倒“V”定型变化;粒重与此相反,以拔节期灌水的为最低,灌水时期向前或向后推移,粒重均增高,呈现“V”字型变化。灌水对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表现为:灌水次数,总灌水量大的,产量物质来源对开花后的物质生产依赖性大;反之,灌水数少,灌水量小,产量物质来源对开发前暂贮物质的依赖则强,此外,本文还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小麦节水栽培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快速、无损地诊断冠层含水量的方法,对冬小麦长势监测、旱情评估及变量灌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田间变量灌溉试验,分析生育期、灌溉量对冬小麦冠层含水量的影响,解析冠层光谱对不同灌溉处理下冠层含水量的响应规律,以冠层等效水厚度(EWTc)为表征指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技术,构建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光谱诊断模型,利用独立样本验证模型精度。【结果】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在生育后期均随着灌溉量的增多而增加,并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减少;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均表现为1水>0.5水>0水;与原始冠层光谱反射率相比,经连续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与冠层等效水厚度相关性在第1、2、3、5、6、7分解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8.40%—26.20%;以第6尺度2 400 nm、第2尺度1 596 nm和第7尺度2 397 nm构建的冠层等效水厚度光谱诊断模型稳定性和精度较好,验证样本决定系数R 2为0.5411,RMSE为0.0127 cm。【结论】冬小麦冠层含水量随着灌溉时间与灌溉量发生规律性变化,在水分敏感波段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光谱响应特征,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冠层光谱特征参量与冠层等效水厚度的相关性,实现冬小麦冠层含水量光谱诊断,可以为冬小麦田间变量灌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