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探究广州市常见园林植物夏季光合特性及其固碳释氧能力,以广州市园林9种典型园林树种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光合参数特征和光响应曲线,计算各苗木的日固碳释氧能力,分析光合速率影响因素,并以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作为衡量各树种苗木吸收CO2能力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种的园林树种幼苗单位叶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6.25~11.93、4.55~8.68 g·m-2·d-1,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1.87~10.37、1.33~7.54g·m-2·d-1,9个园林树种苗木的光合净固碳量按高低排序可分为3类,单株植物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较高(9.44~10.37 g·m-2·d-1)的有铁冬青Ilex rotund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中等(7.19~8.38 g·m  相似文献   

2.
园林树种的光合固碳能够维持城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以苏州地区32个园林树种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其光合日变化,并利用测定结果计算其日净固碳能力,再以聚类分析法对其日净固碳量进行分类。结果如下:第1类[日净固碳量极高,17.55~18.76 g/(m2·d)]有紫荆、枫杨、垂柳,第2类[日净固碳量高,12.25~16.02 g/(m2·d)]有大叶女贞、乌桕、榉树、枫香树、垂丝海棠、樱花、夹竹桃,第3类[日净固碳量中等,8.57~11.97 g/(m2·d)]有银杏、红花檵木、朴树、乐昌含笑、红叶李、杜英、海桐、金边黄杨、杜鹃、重阳木、樟树、金丝桃、红叶石楠,第4类[日净固碳量低,3.81~7.64 g/(m2·d)]有红枫、洒金东瀛珊瑚、金叶女贞、八角金盘、五角枫、鹅掌楸、紫薇、木芙蓉、桂花。上述分析结果可对苏州的园林规划及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南宁市区选择8种使用率较高的绿化树种,利用ECA-PB0402光合测定仪测量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率,并由此计算出其净同化量、固碳量和释氧量。结果表明,8种植物中除了扁桃之外,其余7种植物被测日的光合速率在13∶00时达到峰值。被测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同化量、固碳量和释氧量成正比关系,其强弱顺序为:人面子羊蹄甲芒果榕树九里香扁桃朱槿夹竹桃。乔木固碳、释氧能力整体上强于灌木,但灌木九里香的固碳、释氧能力要强于乔木扁桃。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常见果树的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我国北方地区4种主要经济林树种苹果、桃、梨、杏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从而为其合理栽植及生态经济效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CI-340超轻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叶片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了不同树种的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4种果树的光合作用、固碳释氧能力各不相同:日净光合速率、日固碳量和日释氧量均为最大的是‘晚蜜’桃,其分别为14.42μmol·m~(-2)s~(-1)、24.44 g·d~(-1)、22.22 g·d~(-1);其值为中等大小的是‘红富士’苹果,其分别为11.71μmol·m~(-2)s~(-1)、19.72 g·d~(-1)、17.93 g·d~(-1);‘XG丰水’梨的测定值分别为11.95μmol·m~(-2)s~(-1)、19.85 g·d~(-1)、18.05 g·d~(-1);‘龙王帽’杏的测定值分别为11.97μmol·m~(-2)s~(-1)、20.12 g·d~(-1)、18.29 g·d~(-1);三项测定值均为最小的是‘串枝红’杏,其测定值分别为10.43μmol·m~(-2)s~(-1)、17.23 g·d~(-1)、15.66 g·d~(-1)。各个品种在不同月份的日净光合速率和日固碳释氧量的变化曲线分别呈单峰、双峰曲线;4种果树在不同季节的固碳、释氧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夏季(24.84 g·d~(-1)、22.58 g·d~(-1))秋季(19.07 g·d~(-1)、17.34 g·d~(-1))春季(14.63 g·d~(-1)、13.30 g·d~(-1))。文中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林木的净光合速率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固碳释氧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10种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价值,通过田间引种栽培试验,测定其叶面积指数、滞尘量、日释氧固碳量及日吸热量。结果表明:蓝花棘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为6.66;斑叶堇菜的周滞尘量可达到2.41g/m2,滞尘效果明显;鹅绒委陵菜的日释氧固碳量及吸热量均是10种野生地被植物中最大,表现出了优良的生态效益价值。综合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鹅绒委陵菜、斑叶堇菜、蓝花棘豆等地被植物具有较高的滞尘、固碳释氧、吸热等生态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银川市三种常见的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LCi便携式光合仪系统进行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对其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紫荆、紫藤、五叶地锦,降温增湿效益由强到弱依次为紫荆、五叶地锦、紫藤。    相似文献   

7.
嵊州市公益林生物量及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嵊州市公益林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影子工程法、工业生产成本法、碳税法、工业制氧法等方法,对嵊州市公益林的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储能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嵊州市公益林总生物量374.55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为98.57t/hm2;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储能的总量分别为4 407.63万m3/a,4.78万t/a和63.55万MJ/a,总价值分别为3.6亿元、8.52亿元和36.05亿元。并在此基础上为嵊州市今后的公益林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长青保护区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依据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计算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的实物量和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1)长青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为108 082.347 t,释氧量为289 353.733 t,单位面积年固碳量为3.892 t·hm~(-2)·a~(-1),单位面积年释氧量为10.420 t·hm~(-2)·a~(-1)。(2)长青保护区各类森林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灌木林林分竹林疏林地。其中,灌木林单位面积森林固碳释氧价值量最大,为4.16×10~3元;疏林地最小,为2.14×10~3元。(3)长青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价值量为1.05亿元,释氧价值量为2.89亿元,总价值3.94亿元。(4)不同类型的森林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大小顺序与森林平均生产力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中相应方法,对大兴安岭森林的固碳释氧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及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固碳量为3 277.59×10~4 t·a~(-1),单位面积固碳量为4.828t·hm~(-2)·a~(-1);森林植被释氧量为8 774.63×10~4 t·a~(-1),单位面积释氧量为12.924t·hm~(-2)·a~(-1);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固碳释氧总价值为1 270.77亿元·a~(-1)。  相似文献   

10.
吉林市森林固碳释氧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市现有森林资源面积和各林龄组面积、蓄积为基础数据,按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测算森林年净生产力、固碳量与释氧量和货币价值量.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为1 822 783.3 t·a-1,固碳量为2 835 277.2 t·a-1,释氧量为2 168 711.2 t·a-1;固碳价值为34.02亿元·a-1,释氧...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样地实测数据,运用生物量二元模型、碳税法等,评估浙江省国有林场森林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浙江省国有林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和其他5种主要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碳储量分别为110.45,92.31,74.66,56.95和44.69 t/hm2,均明显高于全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储量(44.47 t/hm2)。浙江省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占全省的3.69%,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量均占全省的5.01%。全省国有林场每年平均吸收二氧化碳量为14.89 t/(hm2·a),每年平均释放氧气量为10.87 t/(hm2·a)。全省国有林场年固碳释氧总价值为67.81亿元/a,其中,固碳价值42.16亿元/a,释氧价值25.65亿元/a。固碳释氧量及价值依次均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其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退耕还林这一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效果,以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为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及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专项监测站监测的数据,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等5个方面,对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涵养水源功能生态效益为4915.00×105m3/a,涵养水源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的26.54%。(2)固土物质量为30824.4×104t/a,保育土壤总物质量为31111.2×104t/a。(3)固碳为3686.1×104t/a,释氧为8509.7×104t/a。(4)林分积累营养物质量为187.6×104t/a。(5)提供负离子效益为1142.75×1022个/a,滞尘效益为267.08×108kg/a,吸收污染物效益为1827.22×106g/a。总体来说,河北省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也为河北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解析木研究彰武小钻杨生长规律与固碳释氧效益,结果表明:彰武小钻杨2~10年胸径生长较快;树高速生期从幼龄林阶段开始一直到16年时结束,以后生长缓慢;材积生长4年时开始进入速生期,速生期维持20年左右;幼龄林时年均固碳释氧能力很低,近熟林时年均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6 025.0kg!hm-2和4 398.6kg!hm-2,固碳释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Li-Cor-6400光合仪对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进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藏川杨与北京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大峰值均在14:00出现,分别为16.62μmol/(m^2·s)和15.52μmol/(m^2·s);两种杨树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藏川杨峰值为8.47 mmol/(m^2·s),北京杨峰值是8.74 mmol/(m^2·s);单株藏川杨的年释氧生态价值高于北京杨,分别为348元和210元。  相似文献   

15.
于2012年7—9月,采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杭州西湖公园绿地中最常见的6种木兰科植物光合特性及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对其净同化量、固碳量、释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木兰科植物,7月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9月;7月的固碳释氧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玉兰>二乔玉兰>白玉兰>乐昌含笑>马褂木>含笑;9月的固碳释氧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玉兰>乐昌含笑>马褂木>含笑>二乔玉兰>白玉兰;常绿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固碳释氧能力、单株固碳释氧量均大于落叶植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连续定位观测,采用河北省2005-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主要优势树种净生产力实测获得,其他树种采用参考文献法或材积源驱动生物量法获得,分析了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物质量,采用最新国家标准(LY/T 1721—2008)规定的方法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量。结果表明,(1)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为1 575.03×10~4t/a,释氧总量为4 216.66×10~4t/a;年固碳释氧总价值量为610.66×10~8元/a,其中固碳价值量为189.00×10~8元/a,释氧价值量为421.66×10~8元/a。(2)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栽培杨林﹥刺槐林﹥经济林﹥灌木林﹥油松林﹥落叶松林﹥栎林﹥桦树林﹥疏林﹥柏类林﹥樟子松林﹥云杉林。(3)河北省各市单位面积固碳释氧功能分布总体表现为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大小顺序为:秦皇岛市﹥张家口市﹥沧州市﹥承德市﹥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廊坊市﹥邢台市﹥邯郸市﹥衡水市。(4)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分龄级测得的固碳释氧总物质量较不分龄级高,因此文中对河北森林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由于未能按照不同林龄分别计算,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17.
以江汉平原石首市6种不同密度(2 500,1 666,833,625,416,208株·hm~(-2))6 a生的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碳储量、固碳释氧和积累营养物质等生态功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6 a生杨树人工林林木碳储量变化范围为15.72~73.88 t·hm~(-2),林木固碳量为2.33~10.94 t·hm~(-2)·a~(-1),释氧量为6.24~29.30 t·hm~(-2)·a~(-1),积累营养物质量为0.06~0.27 t·hm~(-2)·a~(-1)。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6 a生的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碳储量、固碳释氧和积累营养物质均随之增加。对于生长早期的杨树林,较高的杨树林密度有利于林分尽快郁闭,林木生产力和生物量也较高,有利于其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等研究方法,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固土保肥、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对浙江省安吉县竹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做了评估。结果表明,安吉县竹林地年生态服务总价值为520 904.15万元/a,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7.730万元/hm^2·a。其中,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的价值量最大,分别为212 330.65万元和191 652.43万元,合计占生态服务总价值的77.55%。可见,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是安吉县竹林地生态效益中的主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竹林地生态效益评价及安吉县竹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生物量监测及固碳释氧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退耕还林林地上生物量的监测,退耕还林6年的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荒山造林封禁区典型林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6043、6575、18790、2980kg/hm^2。在生物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固碳释氧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了退耕还林林地上固碳释氧总效益为22916.4万元,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固碳释氧方面的效益,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工程总体效益评估、生物固碳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京城郊典型树种光合蒸腾、固碳释氧及降温增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京城郊典型造林树种麻栎、杉木光合蒸腾特性及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以期为麻栎、杉木林合理经营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麻栎、杉木林的合理经营管理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生长迅速、节水性能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高的造林树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春、夏、秋、冬4季分别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AI-2200冠层分析仪以及小气象站对南京城郊典型的优势人工林树种麻栎、杉木的光合、蒸腾各项指标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对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与各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确定各季节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麻栎春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季和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杉木春季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秋、冬季表现为单峰曲线;麻栎春季、夏季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杉木春、冬季蒸腾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麻栎、杉木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能力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体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季节波动比较大。麻栎春、夏、秋3季各季节单位土地面积日均光合固碳释氧量、蒸腾降温增湿量及各自对应年总量均大于杉木。同一树种在不同季、不同树种在同一季节光合固碳释氧和蒸腾降温增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林木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及树种特征而变化。不过总体表现为夏季光合固碳释氧和蒸腾降温增湿能力最强,冬季最弱,春季和秋季居中。麻栎光合固碳释氧能力和蒸腾增湿降温能力比杉木强,说明麻栎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积累能量、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结论】麻栎属于耗水高产、高投入高产出型,杉木属于节水中产、高投入中产出型,可以根据当地降水条件配置合适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来发展城郊林业,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同时提高林产业产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