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麻的干燥块茎为名贵的传统中药,经济价值较高,为了研究天麻的培育方法,在阜新市彰武县樟子松林下,对长白山野生乌杆天麻进行了蜜环菌菌种培养和麻种大小对比试验。通过连续3a跟踪测定天麻的单株产麻个数、单株产麻重量、单位面积产麻重量、天麻外观形态等因子,最终筛选出适合阜新地区林下栽培天麻的蜜环菌菌种培养方法和天麻麻种大小。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是天麻繁殖中为天麻种块提供营养的伴生菌,在一级菌培养基中,通过改变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蜜环菌母种培养基制备中需要加入木屑;同时天麻林下栽培伴生蜜环菌菌材应用阔叶树种,栽培原料用量最优配比为:麻种1 kg、菌枝5 kg、针叶枝条0 kg。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天麻生产之所以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萌发菌及工厂化生产的实现,及人们在科研和生产上用纯菌种培植蜜环菌菌材。天麻的有性栽培和有性繁殖既离不开蜜环菌,也离不开萌发菌。蜜环菌菌种的生产技术和配方目前已经成熟,萌发菌菌种的生产技术工艺虽趋于成熟,但其栽培种的生产及应用还有一些问题。本文现就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后的技术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长白山野生天麻生长地采集树叶,进行萌发菌菌株分离、纯化、制种,选育出8个菌株;通过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试验,成功筛选出1个优良菌株。该菌株具有菌落规则、菌丝白且粗壮、气生菌丝短、菌膜厚密、抗性强、索状联合明显、菌丝生长旺盛等特点;与引进的GM-8103和GM-8104天麻种子萌发菌相比较,可提高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率60%和12%。  相似文献   

5.
天麻的新法栽培目前我区栽培天麻大多用材量大,用种麻多,并且一直用多代无性繁殖的种麻和蜜环菌材。这种老式栽培方法常常使天麻不能稳产高产。用新法栽培天麻不仅投入少,而且还能使天麻稳产、高产、优质。新法栽培天麻的主要技术如下:1用优质纯蜜环菌种培养菌材人工...  相似文献   

6.
杂木屑是抚育伐、主伐打枝、造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是培养蜜环菌的理想基质,是栽培天麻的良好代用材料。中药材天麻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地下块茎,为名贵短缺药材。在国内外市场销路广,用量大,其传统栽培方法是利用野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索和木材培养菌  相似文献   

7.
金寨天麻     
天麻,别名赤箭、寄风草、水洋芋,为兰科寄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性平味甘,平肝息风,镇惊通络,能益气养肝、去风湿、强筋骨,主治头痛、眩晕、癫癎等症并可促进胆汁分泌,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天麻主要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内,本身不能制造养分,而是依靠杂木林内的密环菌为其提供养分。长期以来,天麻一直靠野生,产量有限。近几年,天麻由野生改为人工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野生长白山乌天麻为母本、陕西省汉中地区野生红天麻为父本选育的杂种天麻种子为材料,采用"接菌层法"和"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栽培法与"三下窝法"为对照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栽培技术平均总产量5.37 kg·m~(-2),比"接菌层法"栽培平均总产量3.63 kg·m~(-2)提高了47.93%,比"三下窝法"栽培平均总产量2.33 kg·m~(-2)提高了130.47%,杂种天麻有性繁殖采用"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珍贵药材的天麻,由于长期采挖,野生药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医药和出口的需要。多年来,我国对天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在人工栽培技术上获得成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我县引进安徽等地高产经验,并根据本县的环境条件,进行天麻栽培高产实验,目前已获得可喜成功。现将我们的天麻高产经验介绍给读者: 天麻既无根又无叶,它与生长在腐烂了的树根、树干上的蜜环菌,有着共生的关系。蜜环菌的一端长入树体内,一端侵入天麻组织内,把树内的营养吸收来供给天麻生长。天麻与蜜环菌结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天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在人工栽培中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蜜环菌菌种选择,天麻种麻选择、栽植时间及用种量,栽培方式,栽培管理及病虫鼠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长白山乌杆天麻引种无性繁殖技术,并对其无性栽培产量及收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7年6月16~22日,在贵州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一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台北纤蛙(Hylarana taipehensis)。标本现保存于茅台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定风草,是兰科草本植物。其地下块茎在国内外市场上销路广、用量大,为名贵短缺药材。天麻的传统栽培方法是利用野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和木材培养菌材,进行野外坑式或堆式伴栽,不易控制温度、湿度,易遭病虫危害,特别是低海拔地区的盛夏、寒冬,经常造成种麻腐烂,使天麻难以高产稳产。天麻室内塑料袋栽培,就是将天麻的传统栽培仿效食用菌栽培技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而且技术容易掌握,管理简便易控,减少木材消耗,不污染环境。 1 培养蜜环菌天麻必须和蜜环菌形成共生关系,依靠蜜环菌菌丝提供营养,进行生长和繁殖。所以培养生长旺盛的蜜环菌菌丝是本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好雷公山保护区内的野生猕猴桃的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提升雷公山旅游亮点,增加辖区内老百姓的收入,特对保护区辖区内野生猕猴桃进行调查与观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在长白山采集的野生乌天麻和绿天麻进行了大棚有性繁殖、林下无性栽培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性繁殖绿天麻的平均产量为6.87 kg·m~(-2),乌天麻为3.62 kg·m~(-2),绿天麻产量是乌天麻的1.90倍;无性栽培绿天麻的平均产量为8.85 kg·m~(-2),乌天麻为4.89 kg·m~(-2),绿天麻产量是乌天麻的1.81倍。绿天麻较乌天麻种子萌发力强、发芽早、分生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强,商品麻外观性状优良。经检测绿天麻中天麻素总量为0.42%,乌天麻为0.38%,综合上述试验,绿天麻各项性状均优于乌天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野生棱柄马鞍菌(Helvella lacunosa)引种研究,分离出优良棱柄马鞍菌菌种,并在原始云杉(Picea asperata)林下仿生种植,既提高了棱柄马鞍菌野生资源量,并掌握了其仿生种植技术,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下产业发展,还有效推动了棱柄马鞍菌野生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云南松对不同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抗性反应,探讨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为控制切梢小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接种法比较6种伴生菌(Ophiostoma canum,O.ips,O.abietinum,Leptogramphium maifestum,L.conjunctum,L.yunnanense)所引起的寄主韧皮反应区及其萜烯类抗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伴生菌侵染产生的韧皮反应区长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伴生菌诱导产生的α-蒎烯、莰烯、柠檬烯、β-水芹烯4种单萜烯的含量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菌种间,O.canum诱导产生莰烯的含量增加值最小。基于寄主韧皮部反应区长度以及韧皮组织萜烯物质的含量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伴生菌的侵染力以及寄主的抗性反应。研究结果为揭示云南省切梢小蠹成灾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雷公山是我省重要水源涵养林区,是中亚热带原生性甚强的森林植被。植物种类丰富,在国内享有声名。七七年八月至十一月,我们在雷山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雷山林区进行实地调察。通过路线调查,采集木材、蜡叶标本,并对一些材质优、价值大的树种进行了重点调查,初步了解了雷公山林区概况。现将材料整理,仅供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菌材伴栽与天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材伴栽与培育栽培天麻法与室外林地常规田字格栽培法、菌材+枝条栽培法、双层菌材栽培法和单层菌材栽培法比较,菌材伴栽法能显著提高天麻产量、生物效益、产值和投入产出比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减少了菌材提前培育过程。该方法实用性强,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技术与市场》2001,(11):35-35
天麻为一名贵中药材,近年来人工栽培取得了成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矛盾,同时也为“某些人”提供了“机遇”,他们大肆宣传,蓄意迷惑用户,因此,引种者纷纷沓来,然而引种成功率不尽人意,产量低而不稳,甚至烂窝绝收。追其原因主要有: 未按天麻的生理要求去做。要栽好天麻,首先要对天麻的生育环境有所了解,才能因适而宜,对症施方。天麻属一种独特的兰科植物,无根无叶,不能自养其生活,要与密环菌共生,由密环菌供给营养生长发展,密环菌又要寄生于木材或树枝上。天麻性喜凉爽、湿润环境,野生常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泉水洞林场,采集到一株野生猴头菌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其进行了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出菇试验,观察分析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大、菌刺长、圆整紧实、颜色洁白、形态好,适合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