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粮经兼用,是黑龙江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对九三分局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玉米收获劳动量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0%,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发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种植户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种植节本增效。经验记载精量点播每公顷可以节种45kg,增产15%~20%。机收每公顷可以减少损失3%~5%,平均节约成本225元/hm2左右。所以大力推进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对九三分局的粮食总产、畜牧业发展、农业增效、种植户增收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6.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hm2左右,年产量达1.65亿t,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玉米生产目前仍然以人工为主,全国的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0%;不少地方依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种、抢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9.
加孜拉·巴特尔别克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8,(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但通过最近几年的实践发现,农机设备和农艺技术之间融合度较差,一些农机设备不能很好的适应到农业生产中,大大影响到了农机的使用效率。该文主要结合裕民县实际情况,以玉米机械化生产为例,就影响农机与农艺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经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11.
玉米是铜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市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耀州区西部山区和中北部塬区、宜君县西部山区和中部塬区、川道,印台区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塬区,王益区中部丘陵区。本文通过对铜川全市玉米机械化生产总体情况、耕种模式及收获模式等进行分析,指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实行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成为当前的热门方向.目前农机农艺结合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本文描述了目前玉米生产现状,强调了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对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以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铜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市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耀州区西部山区和中北部塬区、宜君县西部山区和中部塬区、川道,印台区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塬区,王益区中部丘陵区,2017年种植面积52.48万亩,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5.83%,玉米总产量15.72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5.17%。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能够有效推进铜川现代农业发展。机械化生产不但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节减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充分发挥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同时对实现玉米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铜川全市玉米机械化生产总体情况、耕种模式及收获模式等进行分析,指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铜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市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耀州区西部山区和中北
部塬区、宜君县西部山区和中部塬区、川道,印台区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塬区,王益区中部丘陵
区,2017 年种植面积52.48 万亩,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5.83%,玉米总产量15.72 万吨,占全
市粮食总产的65.17%。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能够有效推进铜川现代农业发展。机械化生
产不但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节减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充分发挥
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同时对实现玉米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铜川全市玉米机械化生产总体情况、耕种模式及收获模式等进行分析,指
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的
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与应用。本文结合北镇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实践经验,总结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选型及技术应用要点,以期能够使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玉米播种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机械深耕技术
1.选地选茬.应选用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小麦茬、马铃薯茬、大豆茬的地块种植玉米,因为这些作物田间管理精细,杂草少,能为玉米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