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区土壤含盐程度高、土质改良难度大,适生植物种类少,成为制约滨海地区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及生态植被修复的最主要障碍。芙蓉葵具有耐盐碱、耐涝、观赏价值高等特点,是滨海盐碱地环境美化、生态植被修复的优良品种。为规范芙蓉葵在滨海盐碱地区的栽植技术,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滨海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土地整理与改良、淡水洗盐、种苗准备、栽植技术及栽后养护等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DB 13/T 2649—2018)对河北滨海泥质盐碱地区芙蓉葵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良东部滨海盐碱地的优良作物-菊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地区盐碱地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探索改良利用的尝试从未停止过,为了能够将盐碱地利用起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介绍了改良东部滨海盐碱地的一种优良作物-菊芋,通过菊芋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利用价值,总结了菊芋生长势强、叶面积指数大、耐盐碱而又有一定经济价值等适于滨海改良的特点,分析了利用菊芋改良滨海盐碱地的优点和意义,介绍了菊芋在滨海盐碱地的初步应用,认为菊芋种植有很大的潜力,希望能对改良滨海盐碱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耐盐碱苗木繁育基地,做好耐盐碱树种的引种、选育和栽植模式研究是解决天津滨海盐碱地区造林绿化树种和模式单一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积极落实国家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加快地区林业发展和降低盐碱地城市绿化成本等方面阐述了在滨海地区建设耐盐碱苗木繁育基地的重大意义,并就基地建设后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壤盐碱化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妨碍农业生产力的问题,本文从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机制、耐盐碱植物的种植及其耐盐碱能力提高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目前生物改良措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措施的优化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耐盐碱机制研究、耐盐碱植物资源选育、盐碱地生物治理和今后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滨海盐碱地生态环境脆弱、已有生态修复措施耗费大、植被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原土改良、乡土耐盐碱植物不同形式的栽植、养护,分析和评价不同改良方法对滨海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场地平整、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肥、中耕通气、浅耕均匀等改良措施,能够使0~60cm土壤的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全盐平均降低0.088%;在原土改良基础上栽植植被,相同养护模式下柽柳栽植区全盐平均降低0.33%,翅碱蓬栽植区全盐平均降低0.204%,柽柳与翅碱蓬混合栽植区全盐平均降低0.36%;单一栽植柽柳,在不同养护方式下,未养护区全盐平均升高0.031%,未起到改良效果,常规养护区全盐平均降低0.33%,优化养护区全盐平均降低0.47%。由此可见,土壤结构的改良、植被的选择、种植层次设置、管理养护等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原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与景观植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海盐碱度高,很难为植物提供所需土壤养分,使得植物种类单一,造成滨海盐碱地景观缺失。本文主要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滨海盐碱地成因,分析景观缺失现象,借助文献数据库及相关网络共享对近代科研人员在滨海盐碱地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总结。探讨景观植物的引种筛选,实现在营造滨海景观的同时改良盐碱地,旨在为今后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碱地绿化材料的选择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地绿化,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引进耐盐碱绿化材料,充分利用该地区有观赏价值的耐盐碱植物为绿化材料。大力培育耐盐碱绿化材料,不但能减少土壤改良及养护管理措施,同时也减少了经费的投入,提高了盐碱地绿化的效果。特介绍滨海盐碱地绿化材料的选择及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近年来,“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它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方法,并创新性的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目前已经在土地利用变化和优化配置、台田修筑、盐碱地改良、土壤水盐运动、海冰水灌溉、作物种植、耐盐植物筛选、咸淡水混合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并在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提高土壤肥力、选择适宜作物品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协调生态发展、实现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是“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冀东滨海盐碱地区水改旱棉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萍  张国新  鲁雪林  张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26-5727,5730
针对冀东滨海盐碱地区水稻田土壤类型复杂、盐渍化程度高等胁迫因素,从水改旱田土壤治理、耐盐碱棉花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和简化整枝技术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了适宜该地区的耐盐碱棉花优良品种结构和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其生产投入低,管理方便,经济价值高,适宜在北方滨海和内陆滩涂等 区域大规模种植,发挥利用和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向日葵在北方盐碱地的利用现状及其生物改良模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向日葵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优势和意义:(1)向日葵的植物特点及分布;(2)向日葵的经济 价值,包括其在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肥料制造、工业原料、生物医药原料、环保吸附剂方面的应用,以及其本身的观赏价值;(3)向日葵耐盐碱性研究及配套技术,包括耐盐碱向日葵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等;(4)耐盐碱机制等.向日葵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经济作物,相比于粮食等大宗作物及观赏性花卉,在生物改良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盐碱地推广向日葵种植的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天津滨海主要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天津滨海地区为研究区,选取3种主要滨海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碱蓬和芦苇为试验材料,运用开氏消煮-半微量定氮蒸馏法-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等方法,测定3种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以及全盐等含量,结果发现,3种盐生植物都对于氮磷钾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但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于有效成分中速效钾的吸收都很强烈,这可能是滨海盐生植物的生理共性。初步探明了滨海盐生植物能有效降低滨海盐土中的盐分含量,并且选择性的富集养分元素,对于滨海盐土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根据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特征,在盐碱地治理开发中可通过种植不同盐生植物来减少土壤盐分,增加土壤肥力,为实现滨海盐碱地科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后备耕地资源滨海盐碱区设施种植面积的扩大,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凸显,盐碱地改良已迫在眉睫。该文在调查福建省滨海盐碱地设施蔬菜种植盐渍化的基础上,从水肥综合调控、种植结构优化和生态种养循环等方面提出了滨海盐碱地设施种植经济可行的农作改良方案,以期提高滨海盐碱地改良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盐碱土资源的系统改良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耐盐植物的筛选可为滨海盐碱地绿化提供适宜树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植物耐盐能力评价是耐盐植物引种、育种和筛选的基础,对我国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评价的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系统总结,综述国内外耐盐植物筛选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出可用于滨海盐碱地绿化的植物耐盐水平和阈值,以期为广泛而系统的耐盐植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包头市黄河湿地东坝生态园土壤改良技术措施以及盐碱地绿化方法,并总结了适宜在包头地区生长的耐盐碱植物,以期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滨海盐碱地乡土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潍坊滨海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乡土野生耐盐碱植物进行调查,共获取82种植物,分属于34科69属,依场地实际环境,从植物的耐盐碱程度、生态习性、数量分布及景观价值方面,共筛选33种典型植物用于场地的生态修复。针对调查区域内平原、河岸、海岸地带的盐碱梯度分布差异,分别运用蜂巢格网、陂塘系统、梯级台地等不同的结构模型,配置调研选取的典型植物,创造多形态的适应性景观。探讨以乡土耐盐碱植物为生态修复先锋,同时集适应性种植、雨水收集利用、景观功能于一体的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的思路和方法,实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应用,为滨海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滨海盐碱地引种及植物耐盐性评价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耐盐性评价研究概况;总结了我国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引种和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林木耐盐性研究的意义.并对林木耐盐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提出展望。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如何解决耐盐碱树种引种及选育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和盐碱地治理水平;如何提高滨海盐碱地区生产力,尤其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盐碱面积较大,分布广泛。随着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土地资源的供给关系日益增强。滨海地区开发包括许多滨海新城的建设在内,这些新城市绿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是构建耐盐碱绿化树种和植物群落。本文提供了适宜苏北沿海盐碱地区绿化建设的技术措施和适宜树种以及栽培管理和相应的养护措施。为苏北盐碱地绿化建设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复垦区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利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目前有盐碱地9 913万hm2,其中江苏省居多(滨海盐碱土)。在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日趋紧张的今天,加强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研究和开发利用,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江苏省五图河农场复垦区盐碱地土壤治理技术的总结,提出了具操作性的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利用技术,对农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子峰  黑英杰  张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75-7876,7988
园林绿化对于改善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具重要作用,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直接关系到滨海地区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总结了经排盐除碱的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及树种选择原则,为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的盐碱化会严重降低土壤的应用价值,盐碱地的改良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可利用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土壤盐碱化问题,首先对黑龙江省盐碱地成因、现状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危害进行简述,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分析了水稻盐碱地改良方法,且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在水稻的盐碱化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情况,以及品种特性,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改良方法。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盐碱地改良主要通过开展水稻耐盐碱基因研究工作,进行耐盐碱优化育种,不仅能高效开发和利用水稻耐盐碱资源,而且能提高育种速度和效果,加快盐碱地改良,更大限度地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