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以来,中国化肥产量持续增长,供给总体充足,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化肥价格呈持续下跌态势。短期内受国内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国化肥货源将更加充足,价格仍将下行。展望"十三五"时期,中国化肥市场运行将适应宏观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国内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需求增速趋缓、市场价格低位运行的特点。建议制定化肥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优化化肥品种结构,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2.
水利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粮食问题,而且与西吉县经济生态问题、人民安全问题等休戚相关,是西吉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十二五"期间,西吉县水利建设获得了很多成就,本文主要总结成就,并对其"十三五"期间发展形势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3.
家禽产业是我省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省家禽产业仍然面临着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进程不均等问题,必须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以产品追溯体系促进家禽产业质量安全、以龙头企业带动家禽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和以绿色环保理念促进家禽产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国内食糖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产需缺口有所收窄。基于人口数量、人均消费量的情景模拟和4种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食糖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与OECD-FAO预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认为,2016年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有望突破1 500万t,到2020年将达到1 700万t左右。以消费量作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保障生产,才是"十三五"时期稳定食糖市场供需平衡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以来,中国蚕桑生产整体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生产格局呈现西部增加、中东部减少的趋势;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中国蚕桑生产仍面临着规模化和标准化比重较低、要素成本不断攀升、生产技术人员短缺、茧丝价格波动明显等问题。展望"十三五"后期,中国蚕桑规模化生产比重将有所提高,蚕茧质量稳步提升,带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进一步推进产业高效发展;产业结构布局将不断优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茧丝绸行业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以来中国大豆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以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连续3年稳步恢复;受大豆压榨需求增加拉动,中国大豆进口量稳步增加,但2018年估计出现下降; 2016—2018年国产大豆均价较"十二五"期间下跌,国际大豆价格自2016年以来稳步抬升、 2018年下跌;全球主产国气候异常、国际贸易关系成为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展望未来,预计中国大豆面积仍将继续增加并逐渐稳定在一定水平,大豆进口量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以来,国内玉米价格高位回落,跌幅20%左右。受此影响,国内玉米面积缩减,减幅6.3%,产量降低,降幅接近3%,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等谷物的数量受到抑制。同时价格下跌刺激国内玉米消费增长,玉米饲用消费增幅接近7%,工业消费增幅接近27%,玉米淀粉出口大幅增加。在产量减少、消费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玉米市场进入产不足需状态,市场消费需要大量国内临储玉米来补充, 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接近1亿t。预计未来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平稳,产量有所增加,消费继续增长,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关系由供大于求转向供求趋紧,玉米价格存在继续上涨动力。未来玉米价格上涨空间将会受到国内小麦和稻谷价格以及国际农产品到岸税后成本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以来,中国牛羊存栏量出现下滑,但产量持续稳步增长;需求刚性增加,消费季节性特征进一步减弱;牛肉进口量大幅增长,羊肉进口量保持高位;牛肉价格稳中上涨,羊肉价格触底反弹。预计"十三五"后期牛羊肉产能继续稳定增加,而且随着进口来源国多元化和贸易条件便利化进一步提高,牛羊肉进口量将不断增加,但供给增速不及需求增速,市场供需依然偏紧,加上养殖成本上涨的推动,牛羊肉价格呈稳中上涨态势。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以来,中国禽肉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先涨后跌再涨,禽肉产品进出口的波动幅度也有所增加,进口、出口年际间有增有减;禽料比价波动剧烈,肉鸡养殖总体保持盈利水平(2017年流感疫情期间除外)。预计后期禽肉市场受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引进受限影响产能将被动调减,受消费需求变化、成本上升驱动价格将以涨为主,肉禽产业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打造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以来中国蔬菜总体供应充足,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贸易结构维持较明显的顺差格局,但受不利天气影响,蔬菜价格波动较为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蔬菜市场仍存在菜农收益不稳定、流通渠道不完善、产销价格差距悬殊等问题。预计"十三五"末期,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继续深化,中国蔬菜供需仍将保持宽松格局,互联网的发展为蔬菜产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仍将面临异常天气对价格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十三五以来中国生猪市场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市场特点,同时对后期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十三五以来,受生猪生长周期性变化及环保政策影响,中国生猪存栏量降至历史低位,但规模化程度和养殖水平均有所提高,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量有增无减,加上猪肉进口保持高位,国内猪肉供给逐渐由偏紧趋于平衡。猪肉需求有所回暖,但增幅不明显,主要以季节性波动为主,并呈现结构性变化。受供给变化影响,生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生猪养殖利润逐年缩减, 2018年甚至出现连续亏损。预计十三五后期中国生猪供需格局较为宽松,生猪及猪肉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面临六大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从需求端看,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从供给端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人口城镇化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十三五”时期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实施效果,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施用强度及施用效益等方面系统分析农药化肥的减量效果,从9个农业区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层面分析农药化肥减量的区域差异和变化。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各区域农药化肥减量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区域降幅达30%以上;华南区农药施用强度远高于其他农业区;东部地区的农药施用效益普遍低于中西部地区,贵州的农药施用效益最高;华南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是化肥施用强度较高的3个农业区,其中海南、福建、北京的化肥施用强度较高;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和华南区化肥施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高,其中,贵州、青海、西藏、浙江、四川、海南和上海在“十三五”期末的化肥施用效益最高,达到了20万元·t-1以上。“十三五”期间农药化肥减量的年度变化和区域差异为各区域制定精准的农药化肥减量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辽宁省畜牧业十三五期间发展形势,对加快辽宁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文章主要从十三五期间辽宁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动物疫病防控情况、畜产品安全、绿色健康养殖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对促进辽宁省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9-120
基于洛阳市近年来的第一产业产值数据和灰色系统模型建模方法,建立了洛阳市第一产业产值发展趋势的GM(1,1)模型,并且对2015~2020年洛阳市第一产业产值和发展速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洛阳市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在十三五时期将稳定在4.95%,其2020年产值将达到336.3639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生猪生产和消费国,近年来中国猪肉消费稳步增长,基本保持50%的全球份额,人均猪肉消费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猪肉消费整体疲弱,并呈现一些新特点。另外,居民收入、人口结构与城镇化、猪肉及替代品价格等是影响猪肉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增加,中国肉类消费将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人均猪肉消费量连续两年下降后将小幅回弹,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比仍保持在60%左右,牛羊肉及禽肉消费占比继续增加。从城乡消费来看,农村消费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已经成为林业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不可缺少的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比“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国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处于中国经济转型、“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机遇期,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投资比重增加,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值不断增加,产业布局均衡发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以来,中国油料生产面积小幅缩减,单产提高,总产量稳步增加;油料生产区域集中度大幅提高;国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长;油料进口显著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波动下降;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弱势运行,油籽价格与国际市场走势差异明显。展望后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中国油料产能将进一步提高,食用植物油多元化消费趋势日趋明显,油脂油料贸易将保持较高活跃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有望增多。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时期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大举措,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国际农业资源掌控能力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意义,回顾了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成效与问题,梳理了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走出去的重点领域,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色发展是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更是包头市落实绿色富市、绿色惠民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包头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现状,并提出适合时代要求、发展理念及包头市基本市情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思路,对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