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的任务,并结合淮阴工学院所处江苏省苏北地区的特点,淮阴工学院农学、园艺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进行了四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2014年聊城大学园林专业获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加大园林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力度,定位园林专业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求创新"的园林专业培养规格,创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三个学段、三个方向、四年实践、一年创新"的"3341"适应园林行业建设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专业竞争力,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国专业排名显示,学校园林专业连续五年(2012—2016)达到B+,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80-282
以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积极探索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改革。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为适应卓越农业人才培养2.0计划,对基础化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战略,结合教学实践过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模式(包括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具体实施细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而推行的一项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采用"3+X+Y"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方式改革、国际化视野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学院在适应国家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国际和谐宜居之都要求中,积极探索都市农林特色复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础教育+专业核心+跨专业、跨学科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内化于都市农林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突出都市农林特色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不间断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7.
2014年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改革试点项目,以此项目建设为契机,明确了植保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确立了"12345"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分类培养,即1个理念(IPM)、2个类型(学术型、应用型)、3个环节(理论课、实践、双创)、4种能力(学习、思维、实践、创新)和5个保障(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质控体系、配套制度)。通过这些系列改革措施,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文章阐述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介绍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后,逐步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本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传统的教育范式由于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知识本位主义的鲜明特征,越来越不利于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认证理念的指导下推进以下的教改举措:反向设计的课程体系,彰显了教育的价值;成果导向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中心;闭合循环的评价反馈机制,确立了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等。实践证明,新的教育范式有助于系统变革现有教育理念,有利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之后,高校就开始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积极改进和调整,把重点和核心放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努力提升农林人才质量,把实践技能的培育作为抓手。而要培育人才的实践能力,需要积极依托校内外实习来实现,其中校外实习备受关注。为了推动校外实习的全面发展,奠定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将着眼点放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上,扩大实践能力的发展锻炼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为有效对接社会需求,针对地方农林院校法律教育产品的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地方农林院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培养导向,目标定位于卓越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借鉴德国课程设置,探索合班授课单班研讨模式,将真实司法案例引入课堂,开设案例研讨课。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课上的参与度,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笔试、口试等多元化考核机制,多维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是我国地方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卓越农林人才,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扩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交流,就必须借助双语教学平台。针对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改革了以往单纯的中文授课方式,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视阈下,开展了双语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并对植物组织培养双语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植物组织培养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卓越农林人才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关键。对近几年实施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卓越农林人才内涵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全面掌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应用、适应市场需求,在分析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的各个平台及模块培养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用人标准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背景及现实意义为基础,以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为例,构建了具有农林特色的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富有创新和创业能力,同时秉承"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使学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品质。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参与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和英语会话水平低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围绕这一定位,优化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十一五"建设规划精神,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和高校的自身条件,在履行高校职能的同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和服务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国家加快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考虑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赴台学习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融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农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具有农用特色药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建立专利技能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具有区域性、行业适应性。农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应突出强调技术能力或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的突破是拓展、课程融合贯穿,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模式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