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有体病毒(简称文山松毛虫CPV)作为防治文山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的一种手段,没有化学农药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后果,对人体、畜禽、鱼虾等无害,环境污染也不大;宿主特异性高,人工散布后可引起松毛虫群体内的大流行,而不会杀灭害虫的天敌。而且,病虫尸体成为新的传染源,仍可有效控制着虫口数量。 1975年,江川县江城镇翠峰乡的8467.5亩云南松林,遭到文山松毛虫的危害,这些松树的针叶全部被松毛虫食光。当时我们采用6%的“六、六、六”粉,敌百虫粉进行全面毒杀幼虫,收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杀死了不少的害虫天敌。1984年以来这里的云南松又受到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的危害,受害面积达6815亩,平均虫口密度为95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是国内危害森林最为严重的森林病虫害之一。湖北省随州市有松林面积400多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0%,占湖北全省的八分之一。过去,随州市马尾松毛虫危害十分严重,最大发生面积达到40%以上,每隔3年-4年为一猖獗周期,大发生年份松针几乎全被吃光。当时主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年年防,年年发生。从70年代开始,随州市林业科技人员运用白僵菌防治新技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他们采用专业队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敖汉旗有60多万亩油松纯林,分布在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由于纯林集中连片,森林自控能力弱,70%的松林发生松毛虫,成灾面积达30多万亩,有虫株率85%,平均虫口130条/株。  相似文献   

4.
建德县大店口公社宙坞源大队是松毛虫老灾区,据1983年对越冬代调查,平均每树有虫15.56条(最多的达317条)。为了控制虫源,我们采用国外进口的新农药——2.5%澳氰菊酯进行防治试验,取得较理想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对松毛虫CPV及菌毒复合剂Ⅰ、Ⅱ号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调查结果,CPV具有在林间水平、垂直传播、扩散的特点,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蛹等虫态均有毒杀作用。用药量为1200~2400亿PIB/hm2时,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高效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承担的“六五”攻关项目“以病原微生物为主的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和“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与利用研究”,巳于1987年11月3—5日,在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下,通过了鉴定。这两项研究主要在浙江省安吉县龙山林场进行。课题成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害虫综合管理的原则和试验林区的情况,结合历年松毛虫发生情况,对松休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重点抓了松毛虫常发类型区的现有林改造,补植和封山面积占总面积的47.9%,从根本上改善了松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用日本赤松毛虫CPV在广东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从日本引进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质型多角体病毒(DSP,CPV),在广东各地区的不同年份,对不同世代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多次防治试验,累计面积约3000多亩;使用10~6PIB/ml 的浓度或50—70亿 PIB/亩的量,15—20天内,幼虫死亡率达50—90%;残存幼虫中感染CPV 达70—90%;次代幼虫感染率可达46.4%,并能控制多代虫害,幼虫食叶量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取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农药溴氰菊酯防治,灭虫率达98.4%~98.3%,但大部分松毛虫的天敌亦被灭杀,翌春复查,虫口密度3~5条.株-1,林分仍存潜在威胁;使用Bt生物杀虫剂和灭幼脲防治,灭虫率达99%以上,林中有益昆虫正常活动,翌春复查,虫口密度0~1条.株-1,可以看出:采用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效果最好,可有效杀死和消灭松毛虫,还不污染环境,不杀伤杀死各种农林作物害虫的天敌,对人畜均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DPW-CPV-Ⅱ剂型病毒,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与DPW-CPV普遍制剂相比,防治松毛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1992年在石屏以1010CPB/亩进行大田试验,其结果为:DPW-CPV-Ⅱ剂型的防治效果为84.3%。DPW-CPV普通制剂的防治效果为74.5%。试验证明:DPW-CPV-Ⅱ剂型的杀虫效果不但比普通制剂提高9.8%,且性能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
从1982年起,我们在台山、开平、恩平三个松毛虫常灾区县,把大面积飞播松林、湿地松林和湿地松种子园列为重点防治和保护对象。几年来,使用白僵菌油乳剂防治越冬代松毛虫,取得了较显著的杀虫效果,当松林受到害虫为害时,能迅速将害虫控制并  相似文献   

11.
玉林市现有森林面积124万亩,其中马尾松纯林占87%,以中幼林为主,多分布于海拔200~300米的丘陵地带。过去松毛虫常常成灾,特别是70年代松毛虫灾害频繁,累计成灾面积少的年份21万亩,多的51万亩,而且虫口密度大,有虫株率高,松林被害严重。如小平山乡红光村,1978年因松毛虫成灾被毁了高产松脂样板林9500亩,损失林木  相似文献   

12.
塑料环防治松毛虫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越冬幼虫翌春爬越树干到叶部取食为害的特性,采取在树干紧缠塑料环的办法防止越冬3—4龄幼虫上树为害已取得可喜效果。一、方法本法适用于第一次人工整枝抚育后的10年以上的幼中龄林,树干直径3cm以上,林龄越大,树干越粗,树冠越高效果越好。在树干缠塑料环的位置距地面1.3—1.4m为宜。先用孤形刀在缠环处将树干老皮刮掉,达到平滑即可。刮皮宽12—15cm左右,然后将4cm宽的塑料环缠紧在树干上,再用大  相似文献   

13.
我场有山林面积3800多亩,其中马尾松纯林就有3400多亩,历来松毛虫危害严重。1972年6月份,马尾松林普遍发生了松毛虫,发动全体职工使用十几部喷雾器,投工300多个,用药2万多斤,花钱8千多元,防治了本代松毛虫,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下代松毛虫又大量发生了。1973年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打破洋框框,土法上马,共生产白僵菌粉5200斤,放菌面积3千多亩,除满足自用外,还支援了县内外兄弟单位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虫是为害马尾松树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河南省信阳市有马尾松林3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60%。占全省马尾松林的80%以上。他们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使马尾松毛虫发生周期从3年延长到4年-5年。八十年代末,他们在武汉大学病毒系两位教授的帮助下,开始采取白僵菌 CPV(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15年来,共防治马尾松毛虫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松毛虫越冬后由树干上树取食的习性,1979—1984年以来我们结合生产进行了塑料裙防治的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防治方法1.准备工作先查清虫情和林木径阶  相似文献   

16.
复方敌杀死是一种新研制的复配农药,具有敌杀死和乐果等农药的性能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成本低、防效好等特点。我们在去年  相似文献   

17.
应用CPV,Bt混配制剂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J-Ds CPV(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体病毒)、Bt(苏云金杆菌)2种制剂混配,并加入适量化学农药进行飞机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施药25d后校正虫口减退率达84.7%。2种制剂混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持续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7年6—7月间,在雷州林业局廉江林场利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进行防治幼龄马尾松毛虫的试验,面积500亩,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每5行(约12.5m)作带状均匀喷洒10"PIB/ml的病毒液,每亩用量约50亿多角体。  相似文献   

19.
临沧地区松毛虫病毒防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在临沧地区危害较为严重,1992-2001年发生面积为100419.5hm^2,自1995年开始引进和应用CPV和NPV病毒防治松毛虫11513.3hm^2,防治率达69.82%,其中在4月份防治效果较好,防治率达72.85%;8月份较差,防治率为67.27%,应用该病毒防治松毛虫,能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危害,达到持续控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系我国北方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根据它下树越冬、翌年春天上树继续为害的习性,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于1983年3-4月,在北京市西山林场魏家村营林队,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进行了喷毒环的小面积防治试验,并对这两种药剂的残效期进行了观察,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