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为代表的智能化农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组成的智慧茶园也在新兴和崛起。文章主要通过茶园监控系统、茶园气象监测系统、茶园土壤监测系统、茶园病虫害监测系统、茶园测绘监测系统、茶园遥感识别系统等茶园智能监测模块,集成茶园水肥自动灌溉系统、茶园无人机飞防技术、茶园防霜设施、茶园轨道运输机、智能采茶机器人等智慧茶园调控模块,以综述智慧茶园技术集成与应用。利用智慧茶园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及云计算有机实现茶园智能监测、智慧调控,通过精炼各种技术的合理搭配打造智慧茶园建设模板,有的放矢应用于当前智慧茶园建设,并展望“十四五”期间及以后智慧茶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如今,茶园的多功能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茶园的主题和内容也逐渐产生出休闲茶园、观光茶园、体验茶园、摄影茶园等新的功能。这些功能与现代人们的需求相吻合。人们对于茶园创新性的期待,促使包括休闲茶园在内的茶园文化多元化发展。本文介绍了休闲茶园的适用性,阐述了休闲茶园的一般功能。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环节,分析休闲茶园的景观设计,对比了各自的表现形式和效果作用。最后,重点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探索休闲茶园内外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坡改梯:建设新茶园或改造陡坡茶园时,应结合坡度大小,因地制宜修建土坎或石坎茶园。20°以上的陡坡地,应尽量修建石坎茶园,20°以下的坡地,可建土坎茶园,结合茶园条栽密植,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石坎茶园地表径流泥沙含量为0.6克/公升,坡地茶园为6.5克/公升。土壤自然含水量一般梯式茶园比坡地茶园高3.8—5.0%。  相似文献   

4.
茶园道路绿化问题是茶园基本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茶园道路,土壤紧密而无团粒结构,水下透速度慢,吸水量少,而且坡度通常较大,极易导致水土冲刷。有关茶园水土保持的研究表明:道路冲刷是茶园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绿化茶园道路成为茶园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也是茶园园林布景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茶园是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元素。随着茶叶产业体系化发展日益成熟,如今在开展茶园土地规划建设活动时,不仅需要注重发挥茶园的经营效果的最佳展现,同时也要注重完善茶园体系内各项元素的综合应用。本文拟从茶园的功能属性及茶园土地资源的特性分析入手,结合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通过融入茶园土地资源规划建设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从而探究做好茶园土地资源规划建设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茶园的概念与关键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现代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生态茶园是指产地环境良好、生态因子相互协调、茶园园相优美、茶园管理绿色高效、茶叶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高、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茶园。阐述了目前生态茶园存在的茶园建设缺乏规划、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我们看到很多茶园经营者为了获取最大效益,往往会盲目开垦,加上茶园的排水、蓄水机制较差,从而使得茶园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因此,立足茶园自身基础特点,完善探究开展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就成为当前茶园经营的关键与重点所在。本文拟从当前茶园水土流失现象的成因及危害分析入手,结合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活动的价值及必要性认知,从而探索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活动有效开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植茶园难以一次齐苗,特别是改种换植茶园成活率更低,茶园缺株断行,造成土地和光能资源的浪费,影响茶园产量。目前常用的幼苗移栽补缺法无论对成龄茶园或幼龄茶园来说,都收效甚微。这主要  相似文献   

9.
休闲茶园是一种新兴的茶园,这种茶园不仅仅是农产品产销基地,而且可以成为绿色、健康、时尚的旅游地,为茶园带来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休闲茶园的景观设计中,色彩是最有效的视觉表现元素,合理运用色彩,可以提高休闲茶园的美学价值,实现茶园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就休闲茶园的景观设计及色彩运用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日益注重旅游活动的作用价值时,创新茶园的经营理念,丰富景观茶园的设计思路,极为必要。茶园作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多数处于基础阶段,必须对茶园进行创新完善,通过融入旅游元素,从而实现茶园经营建设。本文拟从旅游景观茶园的开发基础和优势分析入手,结合当前旅游景观茶园的园林艺术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旅游景观茶园的园林艺术设计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旅游景观茶园的园林艺术设计应用与表达。  相似文献   

11.
第三部分缅甸茶树栽培技术: (一) 茶园的建立:缅甸现有茶园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林地茶园、园地茶园和专业茶园等三种,各种茶园的形成原因,存在意义与建立方法略有其殊,现简述如下: 1.林地茶园:就是与森林混种的茶园,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德宏州茶园总面积达35.4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7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7.8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9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茶叶总产量20983t,平均单产67.3kg。茶农人口28.7万人。按照云南省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界定,单产低于50kg/亩的投产茶园都归为低产茶园,现有低产茶园面积15.3万亩,占总面积的43%,占投产茶园面积31.2万亩的49%,主要分布于上世纪50年代和  相似文献   

13.
<正>茶园养鸡,可以借助鸡在茶园觅食、活动,清除茶园杂草,消灭茶园害虫,疏松茶园土壤,增进茶园肥力,减少茶园施肥,降低喷药次数;同时茶园养鸡还可节省养殖场地与鸡饲料费用,鸡活动量大,肌肉紧致,营养丰富,鲜香味美,价高易销。将种茶与养鸡结合,可谓互惠互利,一举多得。但在山区实际调查中发现,不少茶农在茶园养鸡,不仅没有达到赚钱目的,反而把鸡赔了个精光。其主要原因是对茶园养鸡  相似文献   

14.
茶园机械化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我国茶园机械化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茶园耕作的必要性作了简要的分析,对茶园耕作的方式进行了技术分类。并以茶园的耕作种类及需求为导向,分析了现有常见的几种茶园耕作施肥技术与机具特点。最后根据茶园的分类与耕作机械装备的适应性特点,给出了适合3种不同坡度茶园的耕作机械配置方案。本文为茶园耕作机械的选用提供了指导意见,对提升我国茶园耕作机械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常规茶园和有机茶园蜘蛛资源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天敌种类中,茶园蜘蛛是一类种类、数量丰富的农业天敌,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害虫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在湖北恩施州茶园开展蜘蛛普查和定期定点调查,查明恩施州茶园蜘蛛资源的生态习性,明确恩施有机茶园不同时间、不同生态位蜘蛛分布的优势种;根据对不同时期,不同区位优势种蜘蛛的调查,分析同时期茶园病虫害暴发规模,最终做到茶园害虫的生物控制,实现有机茶园的保质保量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适合高山茶园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作物对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川西北茶园主要叶部病害种类;通过对茶-黄豆、茶-玉米、茶-李树、茶-厚朴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山茶园主要叶部病害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圆赤星病和茶赤叶斑病;4种间作作物中黄豆和玉米是较为理想的间作作物。茶-黄豆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发病率最低,两种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和74.34%;茶-玉米间作茶园炭疽病发病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49.76%。茶-厚朴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7.82%,是单作茶园的11.50倍。同时茶-厚朴间作茶园9月份炭疽病的发病率高达51.67%是单作茶园发病率的2.73倍。因此,黄豆和玉米是替代厚朴等林木类较为理想的高山茶园间作作物,间作黄豆可显著降低茶园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丰产茶园的肥力指标,国内已有不少报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培育优质丰产茶园及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的措施亦有差异。湖南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份之一,现有茶园170余万亩。有不少高产茶园亩产300公斤以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茶园亩不足50公斤。改造低产茶园,培育高产茶园,提高茶叶品质是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对在湖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做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培育优质高产茶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茶源自于中国,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茶文化。多种多样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在旅途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茶园逐渐发展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场地,在茶园景观设计中运用茶文化,能够使茶园的文化气氛得到提升,吸引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阐述了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与茶园景观设计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从茶园雕塑、茶园地面、茶园设施及茶园绿化等方面分析了茶文化的运用及表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园开沟机     
茶园施用有机肥料,是改良茶园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促进茶叶高产必不可少的措施。茶园施用有机肥料,要在行间开深沟,作业条件差,人工进行,费时费力,是茶园中最繁重的作业项目之一。为此,国内外近年来对茶园开沟机的研究都很重视,日本现已研制成茶园专用的开沟机系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1981年从日本引进了F—15A型茶园开沟机在茶园中进行了性能考核和试用。  相似文献   

20.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15,35(4):316-322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①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和个体数递减;三行密植茶园总个体数最大。②在垂直分层上:天敌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皆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则以上层最多;害虫种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在品种园和有机茶园以中层最多;③在水平分布上,除了品种园,其他3类茶园东、西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分别大于南、北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④在茶丛内、外层,4类茶园皆以内层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略多;外层天敌种数和个体数略多;⑤12月至翌年2月的越冬期间,物种数相对较少;4月、6月和10月物种数相对较多;⑥从有机茶园、品种园、丰产茶园至三行密植茶园,多样性指数递减。分析认为:尽管树龄、品种等相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不同管理模式可导致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