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四、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技能培训。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制定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继续组织实施技能扶贫计划,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  相似文献   

2.
正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河北省人社厅、财政厅日前共同印发了《河北省2018年度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重点扶持贫困县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岗位+技能+劳动力"的培训模式。全年将免费培训2万名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燕  薛景华  时贇  张彤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62-7064,7067
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要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拓宽转移渠道,培育就业新载体,合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村》2004,(1):11-12
各区县(自治县、市)要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和财力情况,调整农业资金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市级农业、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培训的资金,都要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安排培训农民技能技术的移民资金,要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经贸部门开拓国际市场的培训资金,一部分用于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转移的主要形式,但劳动者素质偏低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瓶颈"因素,为此,加强各种技能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地方高职教育在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培训中有其独特优势,高职院校应在培训宣传、培训理念、培训功能、培训内容及培训模式等做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地方高职教育功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培训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农业部、财政部等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教育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岔河镇是洪泽县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人口4万,农业人口3.8万,占总人口的95%。年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8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8%。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岔河镇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70人,转移就业率达90%。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民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一是农民工技能培训落实到位。近3年来,全市通过“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累计培训农民12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仅2005年就鉴定培训学员18500人,发证17020人,其中初级2998人、中级11793人、高级981人、技师1248人。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目…  相似文献   

9.
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建德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到2007年底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1.6万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1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9万人,转移就业率达70.7%;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4万人;失地农民培训3120人;后备劳动力培训944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057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苏北地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差,缺乏生产技术,只能干脏、累、工资低的工作等.为此,需要对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增加其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我院组织了服务团队对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技能培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按照市、区每年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工作目标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培办的精心指导下,以全面提高技能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强化激励机制,扎实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村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审要措施之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适应现代产业的生产技能和业务技能、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工积极性、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状况的调查,我们认为提高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仍然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点,另外培训还应包括劳动者获取信息的能力、经营与管理能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培训资金、思想观念、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困难,以及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等是培训任务圆满完成的难点。因此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蒋瑞芳 《甘肃农业》2006,(11):31-32
针对甘谷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各级党政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社会增效和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要求,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因素,分析研究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他们的转移就业技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 Logistic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月收入、培训费用、获得培训证书、证书等级、证书与工资挂钩、培训对技能提高的作用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影响显著,其作用大小依次是获得证书、性别、培训费用、月收入、证书等级、证书与工资挂钩、技能提高。应扩大培训群体,积极宣传技能培训学校,规范技能证书资格认定,以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更好地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急需得到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输出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农民规划出有效的劳动力转移方向,并全程跟踪服务,做到转移得了,也能转移得好,最终能让农民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己职业地位和财富的提高。本文以福建省沙县政府利用沙县小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案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情况培训和就业指导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结合峨山县13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境,提出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规范用工管理,促进维权保障;活跃就业形式,拓展转移渠道等对策建议,以加快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相似文献   

19.
切实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认真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日前我们深入景宁县有关部门和乡镇,采用现场观察、召开座谈会、听取  相似文献   

20.
目前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了改善农村落后现状的一种可行途径,而要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得以成功转移,并且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项技术顺利就业也是一个问题。于此,本文基于在县人才服务和公共就业局任职期间的点滴工作看法,且提出对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技能培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