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葵是布尔津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全县2013年种植面积达860多公顷,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年限短等因素,使我县油葵菌核病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发病地块轻者可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特别是多雨年份发生更加严重。为减少农民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索归纳出了油葵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新军 《农村科技》2010,(10):23-24
<正>菌核病是油葵生产上的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危险性病害,对生产影响很大。虽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但生产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轻危害。一、发病症状菌核病在油葵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因发  相似文献   

3.
油葵是布尔津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全县2013年种植面积达860多公顷,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年限短等因素,使我县油葵菌核病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发病地块轻者可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特别是多雨年份发生更加严重。为减少农民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索归纳出了油葵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油葵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葵是特克斯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全县每年种植作物达6万亩以上,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年限短等因素,使我县油葵菌核病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发病地块轻者可减产20%~30%,重者高达80%以上,甚至绝收,是制约我县油葵生产的主要病害.为减少农民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索归纳出了油葵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油葵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笔者近期接到许多农户反映,今年的油葵死棵特别严重,于是,笔者多次深入到农户田间调查,发现造成油葵死棵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菌核病,而且比较严重,调查地块的发病面积占油葵种植面积的60—70%以上,个别地块死棵率达到了15%以上,对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当地,油葵是一年两熟作物,春季油葵在7月中旬进入采收期,夏季油葵进入播种期,为了确保下一茬油葵能健  相似文献   

6.
油葵菌核病在油葵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发生.病害症状有以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菌核病是向日葵种植区发生最广、危害较重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向日葵连作区,土壤带菌量大,菌核病大面积发生,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时高达80%,特别是多雨年份发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穆龙 《农村科技》2014,(2):44-45
<正>近年来,随着181团油葵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油葵褐斑病的发生也有加重之势,逐步成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一、发病症状褐斑病又称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在油葵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子叶和幼苗染病,叶片上生近圆形褐色病斑,外围生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染病时发病初期叶背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展为0.5~3.0厘米褐色大斑,边缘不整齐。病斑呈多角形,褐色,也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点。多雨潮湿,病斑易脱落或穿孔,发病重的病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区别 油葵霜霉病菌是属于真菌中的鞭毛菌亚门、卵菌纲、单轴霉属.油葵菌核病是真菌中的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核盘菌属.  相似文献   

10.
杂交油葵具有高产、高油、高度的抗逆性和较高的种植效益,已被各地列为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推广和发展的作物。菌核病是向日葵生产中发病范围广泛,危害性大而难防治的主要病害,发病面积占向日葵种植面积的60%~70%。是阻碍油葵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2017年阿勒泰地区棉铃虫在向日葵(食葵)作物发生区域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根据病害情况采取的农业防治及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细辛菌核病是细辛的主要病害,病原菌为细辛核盘菌。传播途径主要是苗传、土传和杂草传染,不能靠空气传染。侵染蔓延迅速,是一种全株腐烂型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使细辛大面积烂死,仅剩根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嗑食型向日葵籽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区豆张庄、黄花店、上马台等乡镇已出现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向日葵。向日葵是一种易管省工省事的经济作物。由于田间管理过于粗放,加之连片多年重茬,使得许多病害发生流行逐年加重,直接造成向日葵产量下降,威协其生产发展及农民的收益。经几年的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现将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西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柄,多从叶柄基部开始侵染,发病初期呈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发病后期逐渐扩展到叶柄和茎基部变成褐色软腐,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发生浓密絮状白霉,而后生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2.发病规律西芹菌核病发病适宜温度为5~25℃,湿度为80%以上,菌核混杂于种子中或残留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病菌通过土壤、气流、种子、灌溉传播,土壤湿度过大,种植过密,连续耕作和氮肥施用过大,均促使该病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大蒜是金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23万hm2左右,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大蒜菌核病自1989年在我县发现以来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已发展到6300hm2,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我县大蒜持续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从1995年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打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瓜是布尔津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3年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上,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年限短等因素,使我县打瓜白粉病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发病地块轻者可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特别是多雨年份发生更加严重。为减少农民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索归纳出了打瓜白粉病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菌核病是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核盘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大豆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成株期。最早出现在主茎下部的分枝处,形成水渍状病斑,形状不规则,病斑向上、下扩展,呈浅褐色或近白色,后期病斑环绕茎部,使病部以上茎叶干枯,病株容易倒伏。发病部位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类似鼠粪,为病菌的菌核,很容易脱落。纵剖病秆,中空,可见黑色圆柱形菌核。干燥条件下病株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称苗枯。叶片、豆荚染病形成叶腐和荚腐。病菌依靠菌核过冬,它散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种子间。春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雨量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重迎茬或前茬向日葵,地势低洼,密度过大或长势过盛使田间郁闭的大豆田发病严重,7、8月份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菌核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病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多种蔬菜,随着互助县的保护地面积不断扩大,露地蔬菜面积逐步增加。菌核病造成的保护地蔬菜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者在50%以上,露地蔬菜一般在10%以上。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瓜菌核病又叫烂尖病,塑料大棚栽培黄瓜发生比较普遍而且严重,一般损失10%~30%,严重地块达90%以上,致使有些大棚黄瓜绝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