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77-22478
基于对宁夏农村民居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宁夏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及近年来一些中等强度地震中农房的震害情况,提出了如何提高和加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的对策,以期为宁夏的生态移民、危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中防震灾减灾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京郊既有民居建筑普遍存在的抗震性能弱的问题,对京郊部分村镇的民居开展了随机抽样的散点调研,共计走访280户。根据调研资料分析京郊农村既有砌体结构民居抗震性能现状,提出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在场地、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结构构件及抗震设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注重抗震设计规范、规范农村建材市场等提高村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鲁中地区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研究旨在运用建筑设计手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期对鲁中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有所启示。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总结了鲁中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农村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选取实际地块结合空间营造等建筑学手法进行了新农居方案的设计。经过方案设计与探讨,提出“美丽乡村”背景下新农居的设计应注重文脉继承和技术革新的观点。并对此做近一步探索,在空间布局和建筑造型上实现文脉继承,利用新兴技术和新材料实现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实际,直面现实,就当前小百户镇农村民居现状进行调查,阐述了全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的基本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小百户镇民居抗震设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龙村地区住宅的研究调查,黑龙江农村地区农居耗能高、居住环境差。该研究旨在设计一种低碳节能的新型农居,通过蓄能设计的应用,农居在寒冷的冬季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采用复合太阳能电池板、废弃物为原料的无机泡沫保温材料、聚苯板作为建造材料,采用水源热泵蓄能系统,使能源采集、居住环境、农业种植一体化,从而达到农居零能耗的目标。该节能新居可以减少农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能源战略要求,可以带动相关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最近,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称,到2020年,力争使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群 《现代农业》2009,(7):110-111
针对地震对房屋的危害、不同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建筑地基的选择应结合防震抗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个例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斌  吴次芳  杨遴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99-800,843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未来耕地补充的理想来源.通过深入调查,找出农居点用地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典型案例比较分析,阐述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发展的主要模式、未来农居点整理的理想模式及各种模式发展的可能性及实用领域,同时提出了未来农居点整理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九江地震看农村房屋抗震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忠  张文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00-4603
通过分析九江地震震害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提高对建筑抗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针对旧房改造和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从工程防灾角度论述了目前农村房屋进行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抗震设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卢玫珺  郑智峰  李红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5-4686,4823
通过对中原地区古民居的调研,选取几个典型古民居作为案例,结合碉楼民居特点,对其特征进行细致分析。为了合理诠释中原地区碉楼类民居的抗震价值,基于构造视角,从平面形式、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角度入手,归纳出该类民居的抗震结构特征:①平面形式为塔形;②平面和立面布局规整、均匀;③墙体高厚比合理,门窗洞口少而小;④墙体中设置有拉结石,起到类似拉结钢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衡阳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充分挖掘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并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模型对各区域农居点整理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修正后衡阳市农居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8836.71hm~2,其中最小的是南岳区,为138.73hm~2,最大的是衡南县,为3688.42hm~2。衡阳市各区域农居点整理重要程度排序为:珠晖区、衡南县、衡东县、常宁市、耒阳市、雁峰区、石鼓区、衡阳县、衡山县、祁东县、南岳区、蒸湘区。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分析和挖掘各区域农居点整理潜力,促进耕地保护、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通农村民居百年变迁历史的回顾与总结,结合时代特征与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3个时期民居的文化风格与建筑特色,强调了新时代下农村民居传统特色的消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南通农村百年民居的变迁为缩影,主张农村民居建设应注重对当代地域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村镇建筑概况、村镇民居的结构类型与震害特点,以及村镇砖、木、石结构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村镇民居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要闻     
《云南农业》2008,(7):4-5
中央财政核销农民债务26.23亿;白恩培滇西南调研强调多方促农接收;孔垂柱:努力发展壮大云南茶叶产业;省农业厅干部职工心系地震救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云南5年完成100万户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和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大事。自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以来,农村新民居建设进展如何?政府新民居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效果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政府新民居建设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人们面前。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新民居建设和管理的特点,从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政府新民居建设管理工作等方面,构建了定量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估模型,创新了对政府新民居建设工作的绩效评估模式,实现了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广大农村的建房达到一定的防震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原则,结合地震灾害特点,找出房屋破坏薄弱环节,提出相应抗震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是必要的。一、震灾及其特点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人防震意识淡薄,缺少地震常识,农村在建房时,基本上没有抗震设计,而是根据当地传统、自己爱好和经济条件建造,耐震能力差。震灾资料表明,在6—8烈度区,房屋的破坏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到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者阐述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综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各类建筑的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调整后的设防烈度列表表示,希望对正确运用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笔者具体阐释了北方农村新型民居的概念及特点,概括了北方农村新型民居的建筑布局,分析了其现阶段功能和设计上的优化,并罗列了几个典型实例,如采暖、旱厕、防震防雷的优化,同时描述了农村民居新型技术的应用,旨在为北方农村新型民居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村砌体房屋是震害受损最普遍的结构形式,通过分析砌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及评估砌体结构抗震水平,减小地震作用下引发的房屋坍塌等次生灾害,降低震害损失。[方法]运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农村砌体房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得出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裂缝分布以及荷载位移曲线等地震响应特征,以层间位移角为量化指标对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地震作用下结构开洞纵墙损伤大于未开洞横墙,底层损伤大于上层;裂缝主要集中在楼梯间、大开间墙体等应力集中处以及构件连接薄弱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开洞纵墙底层墙体,结构承重横墙稳定性较开洞纵墙好。对于不同模型,砂浆强度等级由M7.5提升为M10时,结构损伤度下降2.1%,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24.2%和30.5%;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结构损伤度下降10.9%,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30.0%和45.1%;提高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时,结构损伤度下降17.4%,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45.7%和63.2%。[结论]提升结构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砌体房屋稳定性满足抗震要求,对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以来,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已连续7年开展农村防雷示范工程建设,并在当地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凤庆县新林村防雷示范工程为例,分析说明在农村防雷工程中,如何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针对其特点,设计合理的方案,最大程度减少雷电对农村的危害并有效规避二次雷害。从该村的雷灾特性、所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民居分布和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传统雷电防护方法应用于该村的局限性,提出应以区域防雷的理念来进行设计施工,方可满足防护要求,并对具体设计思路及实施要点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云南省复杂丰富的地形地貌,对其它地貌环境下农村民居的分布特点予以概述,并提出相应的防雷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