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刺蛾是近年来传入新疆的新入侵有害生物,在阿克苏地区主要危害核桃和红枣,库车、沙雅、新和3个县为黄刺蛾重发区。本文针对黄刺蛾分布危害情况、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等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枣农及时防治黄刺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库车县、新和县、沙雅县是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粮、棉、油、畜及林果业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域,近10年(2007~2016年)来,3县在易产生冰雹灾害的移动路径上,建立了防雹试验区,同时又增添了多部防雹火箭和高炮。本文利用试验区近10年的防雹试验效果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分析,以检验防雹火箭和高炮催化法在防雹作业效果中是否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 杏树是阿克苏地区的主要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驰名中外的库车白杏产于本区。全区杏树总面积1.05×10_4hm~2,占果树总面积46%。杏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杏干,杏脯等,成为新疆主要出口创汇商品。近年来,多毛小蠹虫(Scolytus seulensis Musayawa)在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大面积发生,白杏受害最重,结果盛期的杏树大量干枯死亡,经济损失严重。1990—1991年,我们对此虫的发生及危害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大面积综合防治示范。  相似文献   

4.
刘臣亮 《北京农业》2013,(6):128-129
根据2005年6月26日发生在奎玛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防雹指挥作业分析,比较准确地分析了此次强对流云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规律,从而抓住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利时机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成功地抵御了这次降雹概率较大的强对流天气。对防雹作业条件的分析和作业时机的把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的差异性,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1978年~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统计资料,以1996年作为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喀什地区作为对比区,分析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差异性。【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23 802 hm~2,相对减少率为54.5%。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44 417×10~4元,年投入产出比接近1∶10,统计显著性水平高达0.01。【结论】阿克苏地区通过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显著减小,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一、棉花生产现状阿克苏地区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5 308千米2,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滴灌棉田皮棉平均667米2产量达到140千克以上。近年来,棉花施肥存在有机肥投入不足,养分配比不合理,重氮磷肥、轻钾肥和微肥等问题,已成为棉花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瓶颈。本文从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肥技术措施。二、棉田土壤养分状况阿克苏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库车、沙雅、新和、  相似文献   

7.
TWR-01型天气雷达是2008年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10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不能覆盖的旗县投入使用的,为旗县更加科学的实施人影作业提供了较好的依据。而旗县TWR-01型天气雷达的使用在起步阶段,研究应用较少,对TWR-01型天气雷达在人工防雹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总结近2年的使用经验,以对今后旗县TWR-01型天气雷达的使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边建伟  边涵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39-7142,7240
从盐边气候特点、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必要性、强对流云的生命史、影响降水云消散的因素、人工防雹和增雨的原理、盐边降水的贡献与防雹的对应关系几方面,探讨盐边人工影响天气的贡献,科学解释人工防雹和增雨工作,为人影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塔额盆地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华  曾伟  毛力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17-16119
利用塔城地区人工影响天气雷达站的探测资料以及Micaps系统提供的欧洲数值预报中心、T213物理量场资料、塔城站高空探测实况资料,对2010年6月10日发生在塔额盆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高温天气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启动机制;高空有强的冷平流,中低层为暖平流,上冷下暖,且高低空温差达33℃;水汽呈上干下湿型分布,中低层湿度明显好于高层,K指数高达30℃以上,沙氏指数降至负值,具备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3个基本条件。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冰雹云属于多单体雹云,降雹强度为软雹型,且过程持续时间长,期间共有4个对流系统分为4个阶段过境,并以4条路径分别影响塔额盆地。山区是塔额盆地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区、频发区,也是人工防雹重点区域。经实际工作验证塔额盆地人工防雹作业的雷达回波指标为云体回波强度达到或超过40 dBz、雹云回波顶高达到或超过6000 m、40 dBz强中心回波突破-6℃层高度。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博州地区强对流冰雹天气雷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掌握博州地区强对流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对雹云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及时空分布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人工防雹作业点的布局和人工消雹科学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域干旱特征规律能够为干旱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研究区内9个气象站点1960 ~ 2007年日降水数据,计算SPI 4个时间尺度3、6、9、12个月的干旱指数,分析该地区的干旱程度.在此基础之上,利用马尔可夫链预测随后3年阿克苏地区干旱的概率,与实际情况做比较.结果表明,①12个月时间尺度的结果表明,干旱强度最高的是沙雅,相对干旱频率最大的是库车;6个月时间尺度的结果表明,干旱强度最高的是柯坪,相对干旱频率最大的是拜城和库车.②年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基于SPI的马尔科夫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阿克苏地区2008 ~ 2010年的气象情况一致.③SPI-12和SPI-6空间分布整体变化趋势一样,但是12个月时间尺度的结果干旱的整体趋势大致是东部比西部要严重;而6个月时间尺度的结果干旱20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西部的干旱要比东部的严重.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客观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1978 ~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数据,以1996年作为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运用序列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Welc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明显减少,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参数性Welch检验显著性水平高达0.01,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15 063 hm2,相对减少率为43.14;.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28 109×104元,年投入产出比为1∶6,统计显著性水平达到0.1.[结论]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明显减小,减灾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9~2017年呼和浩特市地面观测月报表,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降雹天气发生的一般规律;利用近5年地面人工防雹作业过程个例资料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本地地面人工防雹作业指标,以期在以后的防雹作业天气过程中得到应用,并不断修正,促进地面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向科学化迈进。  相似文献   

14.
吴萍  邓志强 《农业灾害研究》2022,(5):105-107+110
统计了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阿克苏市、温宿县、乌什县、柯坪县、阿瓦提县)95个气象站点和148个人工防雹作业点的降水、降雹资料,从宏观上分析了阿克苏地区西部区域性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主要的雹云移动路径和冰雹源地,为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部署方案设计、作业条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南1号是新疆农科院粮作所玉米品质育种研究组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适合南疆复播的玉米单交种,1989年元月由阿克苏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一、选育经过1981年以普通玉米自交系103A为母本、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南75为父本配制组合,1982年与南斯拉夫玉米专家潘切奇博士田间共同鉴定选出;1983和1984年在选种圃参加品比试验,折合亩产分别为358和471kg;1985—1987年分别在库车、阿克陶、沙雅、  相似文献   

16.
对2007年8月17日海林市北部的个别乡镇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作了具体分析,探讨在盛夏季节强对流天气造成局地小范围暴雨发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内蒙古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卫星云图特征分析与雷达回波分析进行在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对内蒙古强对流天气分析,用以使天气气象报告更加精准,便于进行防灾减难,作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实况检测和防雹作业的主要参考依据,利用在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内蒙古气象特征,分析其对流天气的性质与产生表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SCRXD-01型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5月30日凌晨塔里木垦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多普勒雷达回波的强度、径向速度等雷达产品进行分析。雷达连续跟踪观测,回波强度能很好地反映飑线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飑线回波带上,对流单体发展旺盛时,对应的速度场上有逆风区,辐合系统等中小尺度系统存在。对流单体在飑线中发展成熟后,可造成局地冰雹。通过及时科学有效的人影防雹作业,遏制了雷暴单体中冰雹的发展,最大程度降低了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方地区进入7月份以后。天气开始炎热,同时也预示着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会逐渐增多,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雷电、大风或冰雹以及连阴雨对养殖业影响较大,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强对流天气下,雷电、冰雹、连阴雨对鱼塘破坏造成从渔农民巨大损失的报道。因此,各养殖场及广大养殖户要注意防范雷电、冰雹、瞬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的灾害。文章就北方夏秋季节出现强对流天气情况下怎样管理好鱼塘谈些初浅意见,供养殖场(户)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提高冰雹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雹作业方案。2017年5月3—4日在湖南省南部发生了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过程发生前24 h,利用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初步预判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的时间、区域。结合人工影响云模式GRAPES_CAMS预报的云宏微观物理量,了解云系的发展程度和演变趋势,判断降水机制,确定播云作业的温度和高度范围,制定作业方案。临近长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刻,利用雷达实况资料对作业方案进行调整,实施作业。结果显示,在传统冰雹预报手段的基础上引入人工影响云模式预报产品,能够更精准地判断适宜作业高度、作业位置、作业时间,使得作业实施更加科学、更加有针对性。作业后雷达回波减弱,作业区未收集到冰雹灾情资料,作业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