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关于贫困的衡量存在很多种方法和分析框架,可持续生计这一框架的核心是生计资本。目前云南直过民族是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最贫困的种族,他们的贫困问题应该得到重视。目前很多直过区仍然处于贫困的状态,他们早日顺利脱贫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可持续生计的视角,利用生计资本的内容分析直过民族的贫困类型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元旦刚过,笔者前往云南勐海布朗山调研采访,几天的见闻让我对与化肥与粮食的关系产生了新的感悟。布朗山位于中缅边境,是布朗族主要的聚居地。这里海拔高、交通难,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布朗山茶产业得到很快发展,成为布朗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生产效益很低。我们走访的一个5口之家,茶叶的全年收入还不到10000元。因此山寨孩子们的上学成为大问题,家长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布朗族适龄儿童就学率几乎达到了100%。但如何保证教育受到一代又一代布朗人的重  相似文献   

3.
论普洱茶与布朗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与布朗族密不可分。布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云南独有,是人口不足10万的较少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才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以及保山市等普洱茶文化区。布朗族在普洱茶的茶树驯化、茶叶栽培、种植、加工、品饮、宗教、民俗、人文等方面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以全国唯一德昂族乡三台山为案例,以微观的视角探索了"直过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前"直过民族"地区劳动力人口过于集中在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投资力不足,农业生产化肥使用过量,农户市场意识浅薄,这一系列因素阻碍了"直过民族"地区农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得出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大农业生产的资金扶持力度,发展特色农业等策略,已成为推进"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经过多年努力,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从横向上看,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仍然是客观现实。如何实现人口较少民族农民增收,是云南省各级政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怒江人口较少民族农民收入发展现状,并以此为背景探索怒江州为农民增收所做的措施以及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对此加以分析,找到一条更适用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人口较少民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影响,人口较少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上滞后于全国,也滞后于其他民族。加强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全民族共同进步,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后发优势理论为指导,以云南省阿昌族为例,具体分析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上存在的后发优势。结合实际,提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文章通过作者多年在直过民族山区的工作经历,总结了直过民族山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群众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直过民族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出重视直过民族山区群众的教育、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引领带动试验示范、培育本土科技带头人、重视现场培训和服务、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对策,以期做好做优直过民族山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诺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属直过民族。通过对景洪市基诺族乡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促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减少和消除贫困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世界共同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对于我国而言,更是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要解决贫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精准识别贫困家庭,并通过向真正贫困的家庭和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扶持,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贫困。目前,尚未摆脱贫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部分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是中国反贫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族地区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作为全国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是西部地区“欠发达、欠开发”的典型代表,具有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村人口比重大、少数民族人口多等主要特征。脱贫致富一直是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但贫困并非“不治之症”,历史、人文、社会、政治、科技、地域、城乡、民族,环境等等,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探究人类贫困的根源、规律、现状…目的是为了了解贫困,找到消除贫困的途径。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的角度剖析贵州贫困的根源,以贵州特有的“欠发达、欠开发”现状为突破口,试图寻找在新时期解决贵州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布朗族,在中国民族大家庭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布朗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流失和消逝的危险,本文就怎样在现代化过程中传承布朗族传统文化浅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直过民族"的佤族贫困人群扶贫实践,针对他们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在扶贫过程中,往往不接受或者怀疑先进的思想观念的问题,从文化扶贫的概念、文化扶贫的作用与意义方面入手,提出对于区别于不同其他地区的佤族贫困人口,需要首先用先进文化进行引导"补课",然后再进行文化扶贫,才能达到文化扶贫的真正效果,为该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南地区5285份稻种资源信息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密切相关;不同民族文化和稻作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对传统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和壮族等民族的自然圣境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全州范围内31个乡镇、152个村委会、819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西双版纳州范围内自然圣境的现状。各种自然圣境面积与1957年相比,现有面积仅为其1%左右。面积减小除历史原因外,传统观念淡化、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是其主要原因。在现有基础上,可采用建立保护小区、完善村规民约及加强宣传等加强对自然圣境的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摸清民族地区贫困底数,提高帮扶精准度,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改进的Park瞄准数量缺口公式,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例,本研究首先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接着对贫困农户"五个一批"帮扶精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以社保和生活条件最为突出;2)家庭特征对多维贫困有重要影响,户主为女性,户主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口越多,贫困剥夺愈加严重;3)与汉族地区不同的是,民族地区贫困更多表现为绝对贫困,盲目外出务工非但没有减轻贫困,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4)容易出政绩和进入门槛较低的帮扶措施做得相对较好,瞄准精度较高;5)整体上看,贫困帮扶中漏出问题比渗入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接下来应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多维识别和精确帮扶,并重点解决好绝对贫困、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渗入和漏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中除了人口最多的汉族之外,其余五十五个民族被统称为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在这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中,满族是一个不可不提的重要成员,其曾经在清朝时期的中国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满族的民俗文化从服饰、形象、礼仪等多个方面,曾经在全国形成过重要影响。直到今天,满族的民族服装旗袍、马褂等,仍然被视为近代中国的代表性服饰之一。因此对满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本文谨以满族为例,对其民俗文化的嬗变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61-162
通过对芒市的调查,课题组发现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困难,具体表现为贫困面大、返贫率高、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和项目监管难度大等。提出了建立大扶贫工作格局、包保结对帮扶和实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多元化等措施来有效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云南有八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普米族、独龙族、怒族、德昂族、阿昌族、景颇族、基诺族、布朗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保护土地的方式:日常管理、宗教性保护、村规民约。这些方式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的保护本民族的土地,更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利用土地,同时对于人地矛盾突出的民族解决人地矛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村落众多,许多村落刚刚摘掉贫困的帽子,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当前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在帮助民族村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忽视文化多元性、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相比之下社会工作在助人方法和理念以及链接资源等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开展工作时面对民族村落多元的文化环境,需要更多发挥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力量,不仅可以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同时在推动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培养民族人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生计脆弱、经济发展滞后,集中表现为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低下、社会资本不足的多维贫困。在2020年时间节点约束下,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民族贫困地区需遵循内源性发展理念,构建以内生动力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的贫困治理框架,逐步打造一种以政府扶贫资源为依托,以培育内源性发展能力为动力机制,以内源资源开发为增收模式的可持续性、稳定脱贫路径。结合库克拜村减贫实践分析发现,政策、行政、制度等扶贫资源有序推进,在物质资本层面实现贫困有效干预;民族贫困地区实现从外部资源推动到内在素质提升转型,贫困群体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基于优势草场资源开发,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生计多样化,脱贫稳定性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