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51 a青藏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藏高原地区6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普兰、改则为1973-2011年)逐日、逐月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和空间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地区雪灾时间发生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51 a雪灾频次呈增长趋势,雪灾发生站次不断增多,尤其是90年代以来增加趋势更为显著;初春为雪灾多发季节,前冬其次,后冬最少;雪灾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雪灾发生较多区域,轻、中、重度雪灾都频繁发生,这些地区主要位于高原中部和高原东南部边缘。  相似文献   

2.
县级尺度下雪灾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雪灾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的气象灾害。目前国内外对于雪灾风险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该文借鉴气象学、灾害科学、自然地理学、草地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观点,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一套较全面的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有公认的风险形成机制构建雪灾风险评价模型,在县级尺度下进行雪灾风险评价。研究成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区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不仅具有突发性且危害巨大,对其进行全方面的风险评价有利于崩岗综合整治。该研究引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并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根据崩岗侵蚀过程从易发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较为综合的崩岗侵蚀风险评价体系,然后对安溪县官桥镇2010、2015和2020年的崩岗侵蚀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DPSIR的崩岗侵蚀风险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良好,ROC曲线下方的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 AUC)均大于0.59;其中沟壑密度、土壤侵蚀强度和人口密度指标权重较大,分别为0.217、0.182 和 0.174。2)3个年份的官桥镇崩岗侵蚀风险主要为低风险等级(占总面积57.49%~62.90%),在空间上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风险变化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且中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主要向低一级的风险等级转变,但在2015—2020年该区域的空间变化速度放缓。3)与崩岗侵蚀易发性风险评价结果相比,二者的空间分布趋势大致相似,但综合性风险评价结果的空间变异性更大,即综合性崩岗侵蚀风险的描述更为全面,更能体现崩岗侵蚀风险体系中不同指标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崩岗侵蚀风险评价思路和方法,并且可以为崩岗预警、防治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洪  张克映 《山地研究》1996,14(4):230-234
哀牢山气温时空分布特征:最热月为6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日平均最代气温在07-08时出现,日平均最高气温在15-17时出现,平均气温的垂直分布一般是东坡高西坡低。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水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该文意在探索西藏河流水体重金属变化规律。研究了雅鲁藏布江第二大支流尼洋河的Zn、Cu、Mn、Cd、Fe 5种重金属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和相关性,以及迁移变化机理,对重金属富集程度和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尼洋河重金属含量源头较低,中上游位置有突变。Fe、Mn、Cd是影响水质变化的敏感因子。Zn、Cu、Mn含量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丰水期重金属含量主要受人类活动或水文气象活动影响,平水期及枯水期的Zn、Cu、Mn、Fe含量主要受自然过程影响,枯水期Cd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库对重金属富集有一定的影响。河源和中下游河段污染较轻,上游河段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6.
陕南土壤侵蚀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历史文献和遥感技术及实地考察资料,对陕南地区的土壤侵蚀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了系统分析研究,并针对影响土壤侵蚀发展趋势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陕南石质山地土壤侵蚀综合整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别于2009年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2010年1月)采集胶州湾东岸海域1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程度、年度分布特征、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岸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总量年度平均值较低,在10.39~22.26 ng.g-1之间,但各站点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在1.84~105.22 ng.g-1之间;不同监测季节多氯联苯含量有明显差别,各海域总体含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整体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各调查海域含量是李村河〉海泊河〉石老人浴场。生态风险值、效应含量标准法以及毒性当量法评价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岸表层沉积物总体潜在风险不高,未对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但是李村河表层沉积物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海伦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陈玉东  王火焰  周健民  赵永存 《土壤》2012,44(4):613-620
海伦市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黑龙江省县级市,为了解该市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现状,对农田耕层及亚耕层土壤中Cd、Cr、Cu、Ni、Pb、Zn、Hg和As等重金属全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总体表现为西南和西北含量较高、西部含量高于东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松嫩平原土壤元素背景值为标准进行评价,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染。以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进行评价,综合污染指数为0.504,所有样点土壤重金属均未达到污染水平。与耕层土壤相比,亚耕层土壤Hg和Cd含量显著下降,其他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则与耕层相似。从1980年到2008年,随着时间的变化,该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趋势不明显,近期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
涡河是淮河流域严重污染的支流之一.对涡河干流主要污染参数NH3-N、BOD5、CODCr、TP、砷、氟化物的监测分析,表明涡河干流水污染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污染参数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由春季向秋季逐渐降低,然后又逐渐升高的“Ⅴ”字型变化规律,且在各采样断面各种污染参数季节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上游高、下游低,呈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的分布态势.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涡河干流水污染严重,绝大多数河段全年为V类水质,已失去或大部分失去生活饮水和生产性用水的价值.涡河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自然过程与人为活动强干扰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2007-2010年年度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2007-2010年67个县(市)的地面观测资料和福建省各地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近年来的年度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应用GIS技术和统计推断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省各县(市)年度生态质量良好,各县(市)年度评价值介于0.47~0.67;(2)2007-2010年年度生态质量除2008年与2010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年度差异显著(P<0.05);(3)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布区域性明显,内陆环境质量优于沿海。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沙尘暴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主要的工作包括利用黄土高原地区253个旗县市气象站20世纪50年代至1984年沙尘暴的多年平均值做空间插值,结合遥感影像,分析了沙尘暴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先增多后减少,北多南少的分布。利用1961-2000年沙尘暴记录分析了沙尘暴年内的季节分布,发现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尤其是4月。最后,对40 a间沙尘暴进行了趋势分析,发现该区沙尘暴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在1984年发生了明显转折,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上不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新疆雪密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9个代表站点实测资料显示,新疆雪密度变化有明显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之分,稳定期雪密度随时间呈斜率为0.0059的直线变化;进一步通过对新疆29个有雪密度观测资料的气象站40a(1964—2003年)气象资料进行聚类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雪深、大风、吹雪日数等因子与稳定期雪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建立了雪密度估算的气候模型。利用雪密度气候模型,以79个站雪密度为基础,采用mapgis65,结合地形、高程和卫星遥感数据,完成了新疆稳定期雪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图是可用于计算的电子图集,可随时提取新疆及其任意区域的雪密度。  相似文献   

13.
川西高原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华  曾皓 《中国农业气象》2003,24(1):54-56,F003
川西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出亚热带,温带,寒带3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6−2015年川西高原48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气象数据,结合草莓的生物学特性和2018年分播期试验观测结果,根据气候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气温、水分以及综合适宜度评价模型,对川西高原草莓生长的逐旬适宜度进行分析,确定适宜草莓生长的时间段,并分析草莓各生育期的生长适宜度,利用综合打分的方法完成草莓综合适宜种植区的区划,以探究川西高原气候条件错季大规模种植草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错季草莓生长气温较适宜期集中在4−10月,同期水分适宜度及综合适宜度均达到次适宜水平及以上,能够满足草莓种植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满足草莓鲜果在夏季错季上市的时令需求。(2)川西高原错季草莓的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冕宁、喜德、西昌、布施、普格、宁南等地;次适宜区主要覆盖凉山州东部和中西部等海拔3000m以下地区,以及阿坝州中南部和甘孜州东部等海拔2000−5000m地区,并从中部向西侧的高海拔地区呈带状延伸;而石渠、色达、红原、若尔盖等高纬度地区和巴塘、理塘、得荣、乡城、稻城等高海拔地区则不适宜错季草莓的种植。因此,在适宜播期和覆膜等农业技术措施的补充下,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进行错季草莓的种植栽培。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原冻融型高速滑坡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川西高原这类特殊环境下发育的滑坡,因其发生前无明显的滑动迹象,滑坡隐蔽性强,其危害性极大。这类滑坡在无地震和降雨作用情况下,因冻融作用使得上部岩体突然溃滑,继而转化为碎屑流,并沿途携卷铲刮坡体表层松散物质而产生高速运动,表现出与一般重力条件下滑坡不同的运动和堆积特征。以四川省德格县中扎科乡赵玛滑坡为例,对其发育特征及失稳过程进行了论述。根据滑坡的分区及动力学特征,将其失稳过程概括为孕育阶段,高速运动-碎屑化阶段和堆积阶段。结果表明,赵玛滑坡的运动速度最大可达75 m/s,强烈的冻融作用以及滑坡区特有的地质构造是引起该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川西高原因冻融过程诱发的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福建省沿海地区区域生态风险变化规律,为该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和损失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地统计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生态风险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结果]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的面积呈上升趋势,灌丛、草地、耕地、滩涂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碎化程度加深,分离度加大,而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逐渐下降,地域分布逐渐趋于集中;2000—2013年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均大致呈带状分布,低、较低及中等生态风险等级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较高、高生态风险等级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研究区内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且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均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结论]总体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但景观生态问题依然很严峻,因此政府部门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区域碳储量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在“双碳”目标下,从碳储量视角开展重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对协调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以川西高原为研究区,以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为数据源,预测不同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结合修正的土地利用碳密度数据和InVEST模型估算区域碳储量变化。[结果](1)从各地类相对研究区的面积占比变化看,2000—2020年草地从65.20%逐步缩减到63.65%,林地从31.73%不断扩张到32.92%,未利用地先减后增且净增0.57%,水域和耕地先增后减均净减0.11%,湿地持续增加,共净增0.07%;研究区2000年、2010年、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24.26×108,24.29×108,24.27×108 t,呈先增后减趋势。(2)与2020年相比,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3.19×105 t,在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耕地生态联合保护情景下将分别固碳4.29×10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0年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冷冬,大部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温、冰雪等气象灾害。为了做好低温冰雪灾害的防御工作,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当年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寒潮发生次数和降雪情况等进行了时段统计,进而对2009/2010年冬季全区的低温雪灾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冰雪灾情较常年偏重,由于灾害影响,全区冬季牧业生产及设施农业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同时造成大范围路面积雪结冰,给道路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川西高原植被NDVI动态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分析川西高原2001—2017年植被NDVI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植被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09A1数据反演川西高原植被NDVI,结合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气温和降水等资料,利用Theil-Sen media趋势分析、Mann-Kendall统计检验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川西高原2001—2017年植被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变化特征,探讨川西高原植被ND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1)川西高原2001—2017年植被NDVI均值为0.486,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的趋势,垂直分布上植被NDVI随高程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2)近17 a川西高原植被NDVI整体以0.01/10 a的速率变化,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改善和退化面积分别占比83.5%和16.5%;Hurst指数研究表明,川西高原植被NDVI总体变化持续性较强,反持续性较弱;(3)2001—2017年川西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上升趋势不明显;整体上植被NDVI对气候的响应存在空间差异,研究区北部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西南部主要受降水影响。[结论]川西高原植被的生长受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植被NDVI呈现明显空间异质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近17 a植被NDVI改善面积持续增加,且未来持续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