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评定几种不同发酵条件的发酵豆粕的感观品质,并测定豆粕和4种不同发酵条件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粗纤维含量,旨在探讨发酵及发酵条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豆粕发酵后,pH下降,气味酸香,色泽较好;2)发酵后,豆粕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提高,适宜的发酵条件可明显提高发酵豆粕的粗蛋白含量;3)不同发酵条件的发酵豆粕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不同;4)不同发酵条件的发酵豆粕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粗纤维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3种发酵增效剂对发酵豆粕肽含量的影响。在复合菌剂接种量为0.5%,无氧发酵48 h后有氧发酵24 h条件下,以正交试验的方式对发酵增效剂在发酵豆粕基质中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水比进行优化。分别得到3种发酵增效剂最适宜的添加条件。发酵豆粕肽含量随3种发酵增效剂添加量增大而提高(P<0.01)。发酵增效剂Ⅰ组中,发酵温度为41℃时最佳,料水比4:6最适宜,最优条件组合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8.99%;发酵增效剂Ⅱ组中,发酵温度39℃或41℃时最佳,料水比3:7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产肽量观测值为17.57%;发酵增效剂Ⅲ组中,料水比3.5:6.5或3:7时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9.67%。通过抗原蛋白抽提及SDS-PAGE分析可知,在发酵基质中添加发酵增效剂可以改善豆粕中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比较最适宜添加条件下3种发酵增效剂对肽含量的提高效果可知,发酵增效剂Ⅲ对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效果最佳,在39℃、3:7料水比、5kg/t添加量条件下可使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208.31%。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发酵条件,获得适口性较好的微生物饲料.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枯草芽孢杆菌液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接种比例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一定范围内发酵温度影响不明显;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比例6:10 mL/g、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24 h.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花生粕的条件优化.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以发酵花生粕中多肽含量为优化目标,使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花生粕中多肽含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花生粕的最佳发酵参数为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为150 g、发酵温度38℃、发酵...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对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大豆皮和菜籽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黑曲霉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为指标,探究乳酸杆菌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对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0∶2.8 g/mL,发酵时间60 h,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2∶1,接种量5×107 CFU/g。乳酸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5×106 CFU/g,尿素添加量1.0%。经黑曲霉和乳酸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和单宁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可提高大豆皮和菜籽饼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发酵工程技术在微生物发酵饲料、微生物酶法生产维生素、饲料酶制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学、仪器科学、自动化科学的发展,发酵工程必将在菌种选育、发酵工艺研究、新型发酵设备研制、发酵过程的低成本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混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混菌发酵生豆粕,研究表明,酵母菌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豆粕中抗原蛋白的降解影响最大,后发酵温度其次,前发酵温度影响最小;当前发酵温度为35℃,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42℃,后发酵时间32 h,豆粕中两种主要抗原蛋白的残留量仅0.1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屏风口服液药渣发酵产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纤维素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黑曲霉发酵玉屏风口服液药渣的最佳发酵条件。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未发酵组和发酵组,分别灌服蒸馏水、蒸馏水、未发酵药渣提取液和发酵药渣提取液,试验结束前3 d,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利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检测发酵药渣对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另取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发酵组和发酵组,分别灌服相应的药物,14 d后,检测发酵药渣对小鼠体增重和耗料增重比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药渣发酵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玉屏风口服液药渣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含水量40%、发酵时间72 h、纤维素酶活为3.94 IU/g;未发酵、发酵药渣组胸腺与脾脏指数与免疫抑制模型组均无显著差异;发酵组小鼠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未发酵组(P<0.05);发酵组耗料增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和未发酵组;HPLC检测经黑曲霉发酵的药渣提取物中有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增加。可见,黑曲霉发酵玉屏风口服液药渣对小鼠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养猪,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养猪话题。关于发酵床养猪的大多文章,千篇一律地说发酵床养猪的优点,发酵床的好,发酵床的妙。本人虽未亲身体验过发酵床养猪,进行过对比试验,但是通过对部分养殖场的调查,显示发酵床养猪未必能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同时发现发酵床养  相似文献   

10.
王诚刚  郭芸  赵雯 《饲料研究》2023,(3):102-105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豆粕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酸菌粉接种量、液料比对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比较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豆粕中各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影响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时间>乳酸菌粉接种量>发酵温度>液料比,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乳酸菌粉接种量1.5%、发酵时间72 h和液料比0.8 L/k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9.6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解率达97.32%(P<0.05)。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可进一步有效改善豆粕营养价值,提高豆粕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发酵时间、发酵工艺和发酵初始水分三种因素对复合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将玉米、豆粕、麸皮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初始发酵物料,以产朊假丝酵母和粪肠球菌为发酵菌株,菌株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控制在30℃.结果表明:当发酵初始水分控制在40%,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发酵72 h后,发酵饲料的品质最佳,此...  相似文献   

12.
两种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山 《猪业科学》2010,27(2):62-64
根据垫料在进猪饲养前是否需要加水和提前发酵,发酵床总体可分为2种,即需要加水提前发酵的湿式发酵床技术,和不需加水发酵的干撒式发酵床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国 《水禽世界》2010,(5):15-16
正发酵床养禽技术的核心是发酵床,而发酵床的核心则是垫料制作与维护。垫料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发酵菌种,这是发酵床养禽成功的前提,垫料合理的维护是发酵床养禽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闻亮亮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33(6):267-268,298
牛乳必须保持在相应发酵剂的最适温度,当发酵乳获得最好的滋味和香味时,必须迅速冷却以打断发酵。如果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风味和稠度都会相应变差。为了获得最佳产品,当酸奶发酵终点达到时,必须终止发酵过程。通过对酸乳发酵工艺过程温度变化的研究,以酸乳酸度和pH值作为参考指标,确定了一种酸乳生产发酵终点预报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酸乳发酵进程中的温度跳变,正确预报酸乳生产发酵的终点,实现发酵工序自动转序。  相似文献   

15.
几株益生菌发酵豆粕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株微生物菌株发酵豆粕,在优化豆粕发酵技术参数基础上,对豆粕发酵前后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筛选出可用于豆粕发酵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对发酵后蛋白肽含量检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发酵,豆粕的大分子蛋白得到有效降解,发酵产物中小分子蛋白肽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发酵产物中还含有高活力蛋白酶和大量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6.
刘卢生  玉永雄  王东  周丽  廖颖 《草业科学》2010,27(3):144-147
为有效利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深加工工业所得的浆汁和草渣,对紫花苜蓿浆汁和草渣的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苜蓿浆汁发酵较草渣发酵更容易。适当添加葡萄糖和发酵汁可以促进发酵,但添加葡萄糖质量分数超过2%后,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添加浆汁和草渣发酵的葡萄糖的最适宜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2%。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可以加速发酵,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均不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研究中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5℃。在试验所选取的3个不同发育时期(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的发酵原料中,结荚期苜蓿的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棉粕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利用产阮假丝酵母对棉粕进行固体发酵脱毒,通过对生物量的测定,获得最适发酵脱毒条件,然后进行发酵降解棉酚实验,通过测定发酵终点和起始点棉酚的含量,获得产朊假丝酵母对棉酚的降解率。结果显示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底物含水量为37%,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0℃,接种量为5%。对发酵前和发酵48h后的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方法进行棉酚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棉粕在发酵前后,棉酚去除率在85.7%左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崂山奶山羊瘤胃真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测定,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的最佳发酵条件(N源、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发酵温度),并按筛选出的发酵条件对玉米秸秆、花生蔓、地瓜蔓和麸皮不同发酵底物的产酶活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活力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5mL,发酵起始pH值为5,发酵温度35℃,产酶最高的发酵底物为秸秆。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15mL,发酵起始pH值为7,发酵温度39℃。  相似文献   

19.
试验首先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豆粕固态发酵过程中影响蛋白酶产率的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变温发酵温度转变的最佳条件。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对蛋白酶活力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通过优化,豆粕发酵时蛋白酶产生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基质层厚度1.75 cm、含水量44%及发酵时间44 h,此条件发酵豆粕中蛋白酶活力可达907.94 IU/g。由此确定变温发酵在44 h后提高发酵温度至40℃,再继续发酵28 h,对比变温发酵与恒温发酵样品中蛋白含量与酸溶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变温发酵可以减少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但可以产生更多的低分子肽类物质,发酵72 h后其酸溶蛋白含量可达19.75%,其含量比恒温发酵提高6.45%。  相似文献   

20.
桑红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普通红茶加工方法制作桑红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影响桑红茶发酵的因素桑叶成熟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湿度的优化区间,再选择后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影响桑红茶发酵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湿度,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以顶芽下2-3叶位的新鲜桑叶为原料,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3h,相对湿度90%。在此优化条件下,桑红茶的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滋味回甘,综合品质最好。对桑红茶在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游离氨基酸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逐渐增加,而总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并且各种活性成分的配伍也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