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2019年从福建省福州、三明、莆田、泉州和南平市采集具有大豆炭疽病症状的大豆豆荚,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豆荚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株炭疽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属于3种类型,从3种类型的病原菌中分别选取3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这9株代表菌株分别与Colletotrichum 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其占比分别为10.53%、50.00%、39.47%。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但不同的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表明平头炭疽菌是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而C.plurivorum为引起我国大豆炭疽病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宁夏高粱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经鉴定为大孢指疫霉引起的高粱霜霉病。与寄生在玉米、小麦、水稻上的大孢指疫霉3个变种Sclerophthoramacrosporavar.maydisvar.nov.,S.macrosporavar.triticinavar.nov和S.macrosporavar.oryzaevar.nov.形态比较,寄生在高粱上的大孢指疫霉有性器官比寄生在玉米、小麦、水稻上3个变种都小,初步认为是一个新的变种。  相似文献   

3.
山茶花根部针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龙岩市山茶花(Cameliajaponica)根部采集到一批针线虫标本,对雌虫唇部、侧带和尾部以及雄虫尾部等部位的细微结构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确认为突出针线虫(ParatylenchusprojectusJenkins,1956)。此线虫在福建属首次记录,山茶花为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病原子实体的诱导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92~1996年作者对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认为该病由Coniothyriumsp.(.sp)、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和一种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等多病原引起。经室内外对上述病原菌的子实体诱导,以及越冬后自然病果上子实体的发现,病原菌C.sp.经再鉴定为C.olivaceumBon,另一病原菌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订名为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至此明确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为C.olivaceum、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Dothiorelagregaria和一种细菌(待鉴定)  相似文献   

5.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橡胶炭疽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来自西双版纳11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西双版纳橡胶炭疽病的病原有2种,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2个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分生孢子的形态,菌落正反面的颜色,菌落的生长速度及对农药的敏感性等。  相似文献   

6.
珠海非洲菊疫病的鉴定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珠海非洲菊生产基地非洲菊出现萎蔫症状,大量植株死亡,感病品种年发病率达40%~50%。经病情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该病由PhytophthoracryptogeaPethybridge&Laferty和P.cactorumSchroter所致,前者为主要病原。发病程度与温度、田间湿度及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甲霜灵-锰锌抑菌效果最好;杀毒矾次之。田间选种抗病品种、作高畦、改喷灌为滴灌、拔除病株、药剂防治等措施,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粉葛拟锈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岩  黄丽华  陈健 《植物保护》1999,25(1):11-13
近年在广州地区粉葛上发现一种症状极似豆科锈病的病害,经采样分离致病性测定,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以及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认为引致该病的病原菌为葛藤集壶菌(SychytriumpuerariaeMiy)。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春小麦植株高度与灰翅麦茎蜂危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11.2462+0.2966,=0.7821。植株高度100cm以上,断茎率普遍在22%以上,70cm以下,断茎率仅有2.65%~4.07%。  相似文献   

9.
三七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三七(又名田七)炭疽病(ColletotrichumPanacicolaVyedaetTakimoto)是三七的主要病害,在三七产区发生普遍,部分地区受害严重。影响产量及质量。植株发病时,叶上病斑呈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后变褐色,...  相似文献   

10.
侯天爵 《植物保护》1997,23(2):24-25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样品检验,带菌率分别为15%和48%。初步认为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27个主要菜地和果园的叶螨种类作了调查,共鉴定出6个种,分别隶属于3个属,其中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turkestani)是危害该区蔬菜和果树的优势种。另外,首次在新疆发现了绣球叶螨(Tetranychushydrangeae)。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茄茎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连续 3年在甘肃省主要茄子栽培区大量采集茄子茎腐病病株和病土 ,经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表明引起当地茄茎腐病的主要病原为镰刀菌和疫霉菌。根据病原形态特征、培养性状以及致病性测定 ,确定其为尖镰孢菌 (Fusarium oxysporum)、黄色镰孢菌 (Fusarium culmorum)和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nicotianae)。两种镰刀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均为20~30℃ ,最适pH为7.0;在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3.
李桦 《植物保护》1990,16(Z1):5-7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r)不同单孢菌株,培养性状差异较大。经多年研究,将培养性状初分为4大类型10个分型。并认为培养性状与病菌来源和致病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临夏地区春蚕豆根腐病发生与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甘肃临夏地区的340块春蚕豆田根腐病的调查,明确了该区蚕豆根腐病死亡率为1%~90%,平均为15.33%;死亡率小于10%的地块占调查地块总数59.7%,大于30%地块占17.35%,随着海拔梯度的增高,蚕豆死亡率逐渐下降。病原真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粘帚霉(Gliocladiumrose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相似文献   

15.
枇杷花腐病病原物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发现,在重庆发生的枇杷花腐病症状有2种类型:干腐型和湿腐型。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初步鉴定这两种症状分别由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Guba)Chen et Cao]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枇杷花腐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湿度有关,且湿度越大,病害发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牡丹瘤点病的症状,病菌经PDA培养基培养,进行病原菌鉴定,引起该病发生的病原菌为瘤座孢菌(Tubercularia sp.)。  相似文献   

17.
交链孢霉对速克灵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ternaria solaniA.citri在含速克灵10~50微克/毫升的PSA培养基上培养7-10天,很容易获得抗药水平很高的抗性突变体。这种突变体对异菌脲有交互抗药性,但其致病力有所下降。具有高抗水平的抗药突变体在无药条件下培养不易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 solani)和落叶病菌(Marssonina sp.)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花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297个微生物菌株,其中105个为真菌,192个为细菌。通过初筛,获得了20个对3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均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将其中7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5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3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的不同种,2个鉴定为安徽黄杆菌(Flavobacterium anhuiense),3个为其他种。经复筛和验证,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P87的生防潜力最强,可以作为花椒病害生物防治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19.
寄主植物对桃蚜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1995~1996年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诱导作用。在试验的甘蓝、茄子和桃树3种寄主植物中,取食甘蓝的桃蚜种群CarE和AChE活性最高,取食茄子和桃树的桃蚜种群CarE活性没有明显不同,而AChE活性取食茄子的桃蚜种群明显高于取食桃树的种群。CarE与底物的亲和力是桃树>茄子>甘蓝,而AChE与底物的亲和力则是甘蓝>茄子>桃树。AChE与毒扁豆碱的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大小顺序为甘蓝>桃树>茄子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茶树根际线虫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广州、从化茶树根际线虫的调查结果显示 ,广州地区茶树根际有 6种寄生线虫 :粗筛纹垫刃线虫(Coslenchus costatus)、双角螺旋线虫 (Helicotvlenchus dignonicus)、加利福尼亚螺旋线虫 (H .californicus)、厄萨拉斯螺旋线虫 (H .exallus)、双宫螺旋线虫 (H .dihystera)和生根真滑刃线虫 (Aphelenchus radicicolus)。记述了它们的形态鉴定特征、线虫标本采集地和其生物习性及分布。茶树是粗筛纹垫刃线虫、加利福尼亚螺旋线虫、厄萨拉斯螺旋线虫和生根真滑刃线虫的新寄主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