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特征及其优化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特征及土地资源利用特点,重点讨论并阐述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途径 。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盐城滩涂土地资源的开发意义,针对滩涂土地资源开发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其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通过宏观规划管理,建立环境资源质量经济评价体系,采用技术、教育手段来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矛盾,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地区农业资源的有效模式。即:农场式管理,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并就管理机制、经营形式、机械化作业方式及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沿海滩涂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沿海滩涂地区自身的五大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农场式管理、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是沿海滩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评价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期工程,也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在生产能力,以创造更多效益。因此,评价土地生产力及其适宜性程度,成为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而如何将这些指标数量化?又成为土地资源评价的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丰县沿海滩涂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及其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井根据“整体、协调、优化、再生、效益”的原则,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经济学在我国形成时间虽不长,但该学科发展较快,目前已日趋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科体系建设进行了评述。文中提出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的概念,评价了土地资源经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并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沿海滩涂地区机械化立体种养模式及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利用沿海滩涂地区的土地资源,根据立体种养的特点,提出了机械化立体种养的3种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了实施3种模式的效益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沿海滩涂生态工程构造及其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大丰县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工程构造的主要模式及其建设这些生态工程的主要做法作初步总结,实践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必须坚持以生物工程为主的原则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0.
滩涂的持续开发利用对于江苏省对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维护全省耕地的动态平衡和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滩涂演变和开发历程的分析基础上,作者比较深入全面地论述了江苏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滩涂污染加剧和湿地退化等6个主要问题。针对江苏滩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并结合滩涂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作者提出了江苏滩涂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和滩涂资源开发的空间布局和区域利用模式。重点强调了加大科技投入、充分挖掘滩涂上特有的农业品种和特质资源和大力发展具有滩涂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是实现滩涂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19年江苏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岸带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成为人类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强烈的开发利用活动导致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显著改变。从时间序列上选取1995年、2002年、2009年、2013年四期遥感影像数据,借助RS和GIS技术对近19a江苏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服务功能价值开展研究,以期为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实现人地的和谐统一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来看,耕地是江苏海岸带地区最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为人工塘,而林地、草地和滩地面积相对较小;(2)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集中体现为耕地、水体、滩涂的减少和建设用地、人工塘面积的增加;(3)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来看,各研究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耕地、建设用地、人工塘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更为普遍与频繁,相互转移量大;水体主要与滩涂发生相互转换;而耕地则是林地与草地的主要转移目标和来源;(4)近19a来,江苏海岸带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逐渐减少,且减少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2.
海涂土地资源适宜性空间分析与优化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涂是沿海地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与优化利用结构是科学开发海涂的前提.选取典型海涂围垦区,把GIS空间分析与数学规划模型结合起来,首先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海涂土地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然后针对研究区内的新围海涂,运用数学规划模型对其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中总土地开发利用系数为0.629,在开发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兼顾了海涂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海涂开发用地规划,提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模式,实现海涂土地资源开发中定性分析、定位配置与定量优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所论区域各县(市)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生产水平、经济技术水平等自然社会条件方面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该区农业经济类型进行划分。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优化、系统动力学、综合评价等多种数学方法,分别建立典型县乡的各级各类农业资源配置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运算,得到不同等级层次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区域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入手,提出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然后从农作物遥感估产、土地变化监测及驱动机制研究、耕地粮食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耕地资源及其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10 a黄河三角洲LUCC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滨海脆弱生态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过程,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1995-2004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10 a来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发生了复杂变化;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而人类活动是近10 a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尽管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部分人类经济活动给区域土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导致区域土地质量的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黄河河口镇至龙门段沿线的35个县(图1),总面积86378.5km~2,1985年总人口602.69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70人/km~2。这一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农林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该区一直被作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及遥感应用动态监测的重点研究区。本文通过动态仿真模型模拟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和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优选出能促进该区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述了大西南石山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山区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该文根据实例对沿海盐碱土地区高矿化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观测研究,并结合有海洋,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就其成因和演变规律进行初步探讨,对沿海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土地开发经营组织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分析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土地开发经营股份合作社,在土地开发经营中发挥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