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经验与太子河流域水污染处理方式分析,从密西西比河和太子河流域的地理自然简况、污染状况以及治理方法进行对比,归纳太子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不足,以期吸取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有效治理的成功经验,从而对太子河流域治理有所启发,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省九龙江水污染凸显了流域管理内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这就必然要求政府立足实情,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区域内多方主体的协作机制。这不仅需要依靠政府间的合作积极推动区域跨界水污染的治理,而且需要公民、企业和媒体等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本文以协作治理为视角,通过分析九龙江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和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提出了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指出开封市水资源面临干旱、洪涝和水环境污染等三大问题,其中水环境污染问题巳十分突出。详细分析了水污染趋势、现状及原因,并针对当前治理工作中的不足,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流域跨界水资源因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导致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困难。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流域水污染的外部成本更加明确的同时,其水污染防治方式对于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模式的构建更具借鉴性。拟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以海河流域引滦入津工程水污染防治为例,在分析海河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现状及效果的基础上,建议从推动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打造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平台等方面着手构建普遍适用的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汶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在分析泰安市大汶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探讨了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在新兴科技的介入下,可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效率,推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环境.本文阐述了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的含义、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的重要性和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战略主题,围绕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的总体效果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当前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乡村生态环...  相似文献   

7.
山东小清河水质污染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小清河流域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污染原因及污水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小清河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小清河流域水质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苗宁平 《南方农机》2023,(16):95-98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落实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次研究分析了数字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理论,以价值为依托,阐述了数字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数字时代助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措施。结果表明,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需要将乡村治理需求理论、人才基础、治理观念改革、信息建设以及法治建设进行统筹发展,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韩文功 《河北农机》2019,(5):77-77,79
本文主要针对河北省水污染问题现状,分析造成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水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根据10年来污染治理投资的相关数据,回归了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现负相关。并从投资层面分析了我国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原因,提出应依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加大废水治理投资,只有保证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持续增加,工业废水的污染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王琼 《南方农机》2022,(19):101-103+107
主体是工作目标实现的执行者,是影响农村生态治理质量和乡村经济发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必须着力于乡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科学引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工具,明确乡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夯实乡村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精准定位农民在乡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以网络为媒介全面传播先进理念与优秀文化、构建互联互动的合作治理长效机制等几项有效措施。实践证明,乡村生态治理要具备鲜明的绿色发展导向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和深层次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乡村生态治理质量和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理顺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及村民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结合乡村治理资料,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概述了内江市乡村治理环境,并通过实证研究方式分析了乡村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内江市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为内江市乡村治理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谢安平 《南方农机》2023,(4):105-108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笔者在乡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治理路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改革乡镇管理体制,理顺乡村权力配置关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村民主治理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力度。落实上述乡村治理路径,有利于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杨怡 《南方农机》2022,(23):105-10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也悄然到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作为数字乡村治理的指路灯,明确指出数字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数字化治理作为乡村智能治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当前,我国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数字乡村治理进行了一些较有成效的探索,在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纵深发展的同时,也让乡村社会逐渐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借助大数据系统构建、人才引进政策、配套机制建设来分析数字化治理的内在逻辑,为大数据在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提供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需要"刚性治理"的开展,也需要"柔性治理"的保障.乡村社会"柔性治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和价值合理性,其对于克服乡村社会"刚性治理"的弊端、彰显乡村社...  相似文献   

16.
房春娟  陈晓燕 《湖南农机》2011,(11):245+247
淡水污染的程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日趋显著,其对环境的危害也在逐渐加深。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水污染,是当前的趋势。文章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治理水污染的方法,指出了微生物法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黄圣岚  潘冬南 《南方农机》2023,(12):122-124
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均有推动作用,并促使乡村朝着现代化治理方向发展。课题组选取东兴竹山村作为案例地,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乡村治理存在基础设施与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村民自治主体缺失、人才队伍建设落后、自治能力薄弱、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基于此,从治理主体、过程和特征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村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乡村生活、生态环境治理等标准体系,推进生态农业转型发展,才能推动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作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对乡村治理进行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当代乡村治理的伟大实践。基于此,文章探究了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更是维持农村秩序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乡村治理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内部协调和外部衔接功能,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研究结合河北省L县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基于案例分析法和嵌入性理论,从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社会治理嵌入四个维度,分析了L县新乡贤嵌入乡村振兴的方式和途径,发现新乡贤群体可以有效嵌入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层面,通过贯彻政府政策参与的行政导向、完善城乡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促进乡贤文化的情感培育、发挥乡贤个人典型带动四个层面论述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和作用,旨在为促进农村善治和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20.
杨博程 《南方农机》2022,(21):98-100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要求是建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乡村社会发展上尤为明显,进而影响乡村的社会秩序,因此乡村社会治理必然要面对许多挑战。为了加强乡村的基层工作,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提高村民的自治水平,把法治和德治融入村规民约中,将“三治”有机结合起来,以村民自治为主体,法治和德治为两翼,整体化发展的同时,三者之间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构建一个动态的有机体,促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推动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