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发病时间和症状的区别立枯病:发病较晚,三叶期秧田最易发病。早期发病,秧苗枯萎、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腐烂,手拔易断,后期发病,常是心叶萎垂卷曲,茎基部腐烂变成黑褐色,潮湿时病基部长出淡红色霉状物。绵腐病:发病较早,一般在播种后5~6天即可发生,主要危害幼根和幼芽。受害部  相似文献   

2.
蔬菜苗期病害最常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灰霉病、早疫苗、沤根、晚疫病,这些病害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危害极大,严重时可造成幼苗成片死亡,是蔬菜苗期大害。一、猝倒病(绵腐病、小脚瘟)。主要浸染瓜类、茄果类、莴苣、芹菜、洋葱和甘蓝等蔬菜幼苗,还可引起瓜类、茄果类蔬菜的果实腐烂。出土前染病,多为烂种所致,出苗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茎一周,易变软,使表皮脱落,病部缢缩,茎呈线  相似文献   

3.
<正>油松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危害油松幼苗茎基部,以造成油松死苗,严重影响油松幼苗的生长,为防治这两种幼苗病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病害防治实践,现将油松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后。1症状1.1猝倒病。幼苗茎基部受害,病部水浸状软腐半缢缩成线。病菌致幼苗成片倒伏,在病苗及附近土壤表面可见棉絮状物。1.2立枯病。多危害较大幼苗茎基部,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尚未充分木质化前,在茎基部出现褐色长形病  相似文献   

4.
1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及土壤偏碱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5.
水稻秧苗立枯病是早春旱育秧的常见病害之一,一般在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容易发病.发病初期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腐烂,扯时易断,后期受害常心叶枯萎卷缩,茎基部腐烂软化,病株基部大多有赤色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水稻立枯病一旦发生,轻者影响秧苗素质和成苗率,重者秧苗全部坏死,贻误农时,使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茎瘤芥又名青菜头,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腌制品为榨菜。茎瘤芥既是重要的鲜食蔬菜,也是较好的特色加工蔬菜。现将茎瘤芥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立枯病1.发病症状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病苗基部产生暗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缢缩腐烂,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以后随病情加重而萎蔫枯死。幼苗初期发病倒伏,中后期发病不倒伏。  相似文献   

7.
<正>一、常见病害1.猝倒病(1)症状。猝倒病又名绵腐病,俗称“小脚瘟”“倒苗”“霉根”,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3种,是辣椒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种子发芽至出土前即可发生,表现为烂种、烂芽。幼苗出土后主要危害真叶展开前的幼苗及具有1~2片真叶的小苗,茎基部木质化的大苗一般不会受害。幼苗发病时,基部像开水烫过一样呈黄绿色水渍状,病斑很快变为黄褐色并发展至绕茎1周,病部组织腐烂、干枯进而凹陷、缢缩,  相似文献   

8.
菜豆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和茎基部,从伤口侵入.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红褐色斑点,以后变为暗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或开裂;主根腐烂或坏死,侧根稀少,植株矮化,容易拔出.严重时主根全部腐烂,茎叶枯死.潮湿时,茎基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 1、防治措施 1)苗床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一、西瓜枯萎病1、症状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瓜蔓和根部。幼苗受害即腐烂而不能出土。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垂,茎基部萎缩变褐猝倒。成株期病蔓发病,茎基部缢缩,出现褐色病斑,有时病部流出琥珀色胶状物,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有时出现纵向裂痕,茎叶凋萎,后期病株皮层剥离,木质部碎裂,根部腐烂。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粉红色霉状物。初发病时,白天叶片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似缺水状,数日后  相似文献   

10.
正一、西瓜枯萎病1症状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瓜蔓和根部。幼苗受害即腐烂而不能出土。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垂,茎基部萎缩变褐猝倒。成株期病蔓发病,茎基部缢缩,出现褐色病斑,有时病部流出琥珀色胶状物,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有时出现纵向裂痕,茎叶凋萎,后期病株皮层剥离,木质部碎裂,根部腐烂。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粉红色霉状物。初发病时,白天叶片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似缺水状,数日后  相似文献   

11.
1.病害识别①猝倒病。幼苗出土前染病引起烂种,出苗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茎1周,后变软,表皮脱落,病部缢缩,茎呈线状。该病发病迅速,症斑上部未及表现症状便折倒。②立枯病。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椭圆形凹陷病斑。病斑绕茎1周,造成缢缩干枯,植株萎蔫或直立死亡,一般不倒伏。③枯萎病。幼苗  相似文献   

12.
一、苦瓜枯萎病 (一)症状 苦瓜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而以结瓜期发病最重.幼苗发病,茎基部变褐色缢缩,子叶萎蔫下垂,严重的猝倒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维持几天后,全株萎蔫枯死.病株茎基部表皮粗糙且多纵裂,有些呈现水渍状腐烂或呈褐色,潮湿时长有粉红色霉状物,切开根茎可见维管束组织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13.
赵燕 《河南农业》2008,(19):16-16
主要是幼苗根茎处及幼茎接近地面处受害,初期出现褐色斑点。像开水烫伤,以后病斑扩大。使茎皮腐烂或坏死。如茉莉、唐菖蒲、扶桑等茎基部坏死后植株直立枯萎,所以叫立枯病:而一串红、鸡冠花、香石竹、翠菊、秋海棠、凤仙花等幼苗得病后,很快从接近地面处倒伏,所以又叫猝倒病。一般刚出现1-2片真叶时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一、症状识别立枯病主要发生于幼苗出土到定植前后。病苗茎基部开始仅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白天萎蔫,夜晚恢复。之后,病斑凹陷,绕茎扩展一周,发病部位明显变细,呈褐色干枯,直立而死,故称“立枯”。潮湿时,病斑上可以见到淡褐色的霉状物。二、发病规律立枯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真  相似文献   

15.
1苗期病害1.1症状1.1.1立枯病。病原先侵染幼茎,茎基部出现淡黄色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绕茎,使幼茎缢缩变细,形成病、弱苗乃至枯死,一般不倒伏。1.1.2炭疽症。病苗在茎基部发生红褐色条形斑,组织硬化、凹陷,造成幼苗死亡。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桔红色粘状物,遇风易折断。1.1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2006,(1):30-30
冬暖棚黄瓜要获得最高产量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除选择耐寒性的品种外,更重要的是抓住适期,针对性地防治病害。一、黄瓜苗期病害冬暖棚黄瓜均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黄瓜在嫁接前,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①猝倒病。猝倒病发生及危害多发生在黄瓜第1片真叶充分展开前,该病发生迅速往往早晨没有症状表现,而中午幼苗突然倒地死亡。病株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子叶尚未凋萎。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物。②立枯病。立枯病多发生在黄瓜2~3片真叶时,主要危害幼苗的茎基部。茎部出现椭圆,形成不规…  相似文献   

17.
黄瓜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玲 《吉林农业》2003,(2):20-21
一、黄瓜枯萎病的识别 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死秧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生普遍,感病率高,毁灭性强。一般减产30%-50%,重者绝收。 幼苗期感病,茎基部变褐缢缩,严重时倒伏死亡;成株期发病,茎基部纵裂,潮湿时病部呈水浸状腐烂,并长出白色、粉红色霉状物,干缩后呈麻状。感病初期,植株中午萎蔫,早、晚、夜间恢复正常,反复几日后整株死亡。将病株茎蔓、根纵劈,可见维管束变褐。  相似文献   

18.
花生病害防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花生根腐病、立枯病、冠腐病、茎腐病防控技术(一)为害症状此类病害主要是引起子叶、胚轴、根部、茎基部的腐烂,进而引起不出苗,幼苗甚至成株期矮小、萎黄、倒伏、枯死等症状。花生茎腐病在种子发芽和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根茎部和茎基部发生最重。发病植株拔起时往往在地表处发生折断。花生根腐病从发芽出苗至后期都能发生,以开花结果期特别是盛花期发生最重。出苗前引起烂种烂芽,幼苗期引起死苗,成株期可引起根腐、茎基腐和荚果腐烂。根部症状主要是湿腐和干腐两种。湿腐是皮层腐烂,只剩木质部;干腐是主根变褐皱缩,侧根少而短,拔  相似文献   

19.
正102团在酱用番茄种植过程中,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有立枯病、早疫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现将这3种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立枯病1.发病症状立枯病主要危害番茄幼苗,发病后先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病部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最后病部缢缩,植株枯死。发病轻的幼苗,仅在茎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幼苗生长不良,但不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稀疏的蛛网状霉层。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1.立枯病症状:扦插期及幼苗期多发。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继而流汁、褐化,最后变成黑褐色甚至腐烂,植株倒伏,叶片发黄、萎蔫、枯死,故又称茎腐病。防治方法:控制苗床浇水量,及时排水、通风、遮阴。发病后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