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自然资源产权的交叉问题日渐凸显。虽然,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但关于自然资源交叉产权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法规规定,进而带来生态补偿制度的系列问题。文中分析了自然资源产权交叉问题的制度根源,认为中国大陆法系下自然资源产权的规制特点不可避免地带来“产权公共域”问题,且因资源不同用途的产权规制程度差异,产权的界定程度也不同。这是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产生错位、隐性“寻租”、资源价值扭曲等问题的产权制度原因。文中基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216户居民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产权争议草地的生态补偿责任主体不明、生态补偿资金错位、补偿草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切合、隐性“寻租”、“混合”产权土地流转后生态保护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以上问题会进一步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的生态保护积极性及对生态保护公平程度看法,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补偿纠纷。文中进而提出加强自然资源产权协同立法,生态补偿资金用于扶贫等其他用途要有法理依据,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以避免“切割”补偿带来的利益失衡问题,补充关于生态补偿中涉及土地流转的相应法规规定等...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态补偿机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补偿是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直接以降低保护区的经济活动强度为导向;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补偿机制则更倾向于通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来补偿保护地的发展机会损失。这两类生态补偿机制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认为,我国应当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以降低保护地经济活动强度为导向,结合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压力较大,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难以落地。以外部性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双线"管控要求和生态补偿实践,提出了"纵向委托有限责任"和横向补偿坐标系,明确第三象限城市开发边界内的城市非生态空间补偿第一象限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城市生态空间,由此构建了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城市生态空间补偿机制,并进一步对补偿标准和方式进行了讨论。该机制通过补偿激励解决了现有"委托-代理"型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制度在不同层级和不同主体纵横两个方向上的不公平问题,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空间、推进"双线"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中根据环境库兹尼茨曲线(EKC)的思想,试图分析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与草原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理论上提出草原生态环境库兹尼茨曲线(GEKC)的概念,并以内蒙古为例,模拟草原生态环境库兹尼茨曲线的形状。模拟结果显示:近年来,草原地区经济增长与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文中根据草原生态补偿对GEKC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提出草原生态补偿是优化GEKC的有效途径,从横向上分析,有效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缩短达到GEKC顶点的时间,即缩短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时间;从纵向上分析,草原生态补偿可以降低草原EKC顶点的高度,即可以降低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等生态问题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口之一。明确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责任,可以有效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文中量化京津冀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测算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资源类型及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以2013年为例,河北省应对京津两地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相应生态补偿,补偿总量5 456.55亿元,但7类生态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供给量与消费量存在较大不匹配,耕地和未利用地两类生态资源是河北省向京津支付生态补偿,北京市需要支付的生态资源是森林,天津市应该支付的生态资源是草地;河北省应获得由北京市和天津市支付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271.22亿元。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计策略由是生计活动组成,通过系列生计活动来实现。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来实现生计策略。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主要对受补偿者给钱、予物,提供实物、资金、智力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这势必影响到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生态补偿工程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遏制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进一步退化。实施生态补偿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而易见,不乏论述,但对于改善农户生计水平,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效用却鲜有论及。从农户生计入手,评估农户的生计资本,量化实施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揭示农户生计策略对于实施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对于系统优化生态补偿设计、科学指导生态补偿实施、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发展能力"双赢"的生态补偿本质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张掖市来讲,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其区域经济优势,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研究区主要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和以非农经营为主的生计策略,前者更倾向于选择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两种生态补偿方式,而后者则倾向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种补偿方式;并且采取以农业生产为主生计策略的农户,偏好多种生态补偿方式组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干旱区山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干旱区占有贺兰山以西、昆仑—阿尔金—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土地,其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众多山地。这些山地与干旱的平原、盆地相间排列,使主要盆地均被高山环绕,或至少一侧有山地依傍,形成了中国干旱区一个重要的地理分布特征。例如,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和天山环绕准噶尔盆地;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环绕塔里木盆地;阿尔金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回归方法研究政府环境规制、企业产权性质对企业环保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呈显著负相关,我国目前环境规制水平并不能促进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国有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较非国有上市公司要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域下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天津”.文中建立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隶属度函数构建ER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测算了天津市1998-2012年ERE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天津市经济发展迅速,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ERE系统协调发展度1998-2012年平均处于中级协调水平,进一步促进资源、环境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应成为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最后提出严守生态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以提高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主体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对于草原生态保护和促进牧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内蒙古490户牧户的样本数据及34个样本嘎查的草场承包数据,对按照面积抑或人口分配草原生态补偿资金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导致补偿方式选择问题的原因在于牧民草场承包面积的差异化,政府部门确定政策实施方式时需要考虑多重目标,而牧民作为受偿主体主要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选择合理的补偿方式.通过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目标的探讨,研究认为按照草场承包面积进行补偿资金分配相对更能确保政策的生态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博弈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生态环境脆弱,尽快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务之急。通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中主要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违规处罚力度、政府检查成本、应缴补偿费与企业违规概率成反比,且重处罚优于勤检查和高收费;只有各利益相关者补偿后的净收益大于零,且生态补偿标准不宜太高,才能确保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运行。基于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建议:完善生态补偿立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努力降低政府监管成本;科学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多渠道降低生态补偿成本;全面提高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与系统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生态林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要力量。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可以在商品林建设中发挥积极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和保护中同样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要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现状 ,采取单一的经济补偿是不够的。需要采用系统补偿的思想拓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 ,从观念、政策、法律、经济、管理等多维角度建立补偿系统 ,实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资源环境绩效与变动态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改善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落后的地区之一。虽然综合绩效指数从2000年的53.9上升为2007年的112.3,但其在全国的25~29位徘徊。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的总体绩效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其他10省(自治区)平均水平。COD排放绩效指数变幅明显,SO2排放绩效指数却呈现"Ⅴ"型变动态势;内蒙古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下降态势不明显,环境绩效改善也不稳定。环境治理指数呈"N"型变动态势,区域生态脆弱性没有明显改观。提高内蒙古资源环境综合绩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回顾了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机制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分析了传统的生态保护政策法律手段的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机制是生态保护和效益补偿机制的主要保障。着重研究了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补偿强度、补偿方法 ;从立法、执法、监督以及产权改革等方面 ,系统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依据、原则及配套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林轻草、重政府投入轻民间参与、重有形价值轻无形价值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建设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从研究草地的价值贡献和我国草地严重的退化与沙化现状出发,分析了进行草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草原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原则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供给的不足与消费过度的矛盾,导致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生态补偿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是补偿主体的确定.文中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范式从理论上界定了草原生态补偿主体的范畴,构建了多元化补偿主体范式-“草原生态四元补偿主体模型”,并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偿主体从单一补偿主体到二元补偿主体再到三元补偿主体,最后将发展成为四元补偿主体模型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草原生态四元补偿主体模型”的演进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最后走向自觉补偿.  相似文献   

18.
城镇居民公益林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省932个调查样本,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城镇居民公益林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72.32%的城镇居民愿意为公益林建设付费.性别、文化程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生态环境关注度和对公益林重要性的认识等因素对居民支付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住宅与森林的距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户外活动时间等因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生态补偿中,种植结构调整、冬小麦春灌节水、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三项政策是参与农户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地下水压采主要措施,综合分析三种政策的节水效果对于实现地下水压采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对试点区域内上述三政策的节水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节水效果最优,冬小麦春灌节水政策的节水效果不理想。根据各政策的节水效果以及区域实际情况,实现政策实施的"精准化",将对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雨洪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城市防止内涝、减少灾害、改善水环境,同时能够解决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有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文中从雨水径流模型、降雨量分析、雨洪资源利用政策方法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雨洪资源利用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缺水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经济浮价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