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海细点圆趾蟹数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5,29(2):198-204
本文依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夏、秋和冬季调查海域细点圆趾蟹平均资源密度重量和个体数分别为65.00 kg·km-2、2076 ind·km-2,43.71 kg·km-2、395 ind·km-2,26.27 kg·km-2、643 ind·km-2和0.36 kg·km-2、7 ind·km-2。冬春季,东海北部近海细点圆趾蟹重量占蟹类总重量的一半以上,出现率和优势度远远高于其它水域,以产卵群体为主,是目前细点圆趾蟹最大的生产渔场。东海南部近海80-120m水深和北部外海80 m以深海域,各有一个细点圆趾蟹的高数量分布区。细点圆趾蟹的生产旺汛在春季的3-6月。夏季由于该种渔获个体规格和经济价值较高,加上有一定的资源密度,也是较好的捕捞季节。该种虽然能够适应广泛的温度和盐度,但具有明显的温水种特征,在东海北部近海又具有较低盐度的分布趋向性。  相似文献   

2.
闽东外海细点圆趾蟹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根据 1998年 5月~ 1999年 2月闽东北外海虾蟹类资源探捕调查资料 ,报道了闽东北外海细点圆趾蟹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细点圆趾蟹的时空分布差异很大。从时间上看 ,夏季资源密度指数最高 ,达 10 .17kg/h ,秋季资源密度指数为最低 ,仅 0 .0 5kg/h ;从分布海域看 ,主要分布在 2 6°0 0′~2 7°0 0′N ,12 2°0 0′~ 12 3°0 0′E ,水深 10 0~ 12 0m一带海域。研究结果还表明 ,细点圆趾蟹甲宽范围为 2 5~12 5mm ,平均甲宽为 84 .6mm ,雌性个体平均甲宽 75 .2mm ,雄性为 90 .1mm ,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雌性初次性成熟个体最小甲宽为 6 3mm ,体重为 76g ,大量性成熟甲宽范围为 75~ 90mm ,体重范围为 95~115g。目前该海区细点圆趾蟹资源状况尚好 ,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东海南部鲐Shen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晓荣  许柳雄 《海洋渔业》2001,23(3):117-121
本文对东海南部鲐Shen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Shen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000年7、8月份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4-26cm。1999年鲐鱼叉长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2000年鲐鱼叉长组成明显存在两个峰值,2000年相同叉长的鲐鱼体重要略低于1999年,认为跟1999年、2000年海洋环境因子变化有关,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年的曲线更贴近实际情况,并认为5月份北上参加产印洄游的鲐鱼群体,其性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并沿途产卵。  相似文献   

4.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友喜 《海洋渔业》2002,24(4):169-172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胴长范围为39~357mm,优势组为81~120mm;体重分布范围7~572g,优势组为31~70g;胴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1.8592×10~(-3)×L~(2.2020)(相关系数r=0.9979),雌雄性比为1:1.26,一年性成熟,产卵后亲体相继死去。  相似文献   

5.
对蟹源拟态弧菌HX-4菌株外毒素的酶活性、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和致死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固体硫酸铵盐析法和层析技术提取拟态弧菌HX-4菌株外毒素,所得外毒素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溶血素等多种毒性酶活性、细胞毒性(HEp-2)、肠毒性和致死性等生物学特性,TC ID50为0.025μg,对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40μg。  相似文献   

6.
东海黄鳍马面豚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东海黄鳍马面豚的生物学特性,计测若干形态性状和差异比较。指明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豚系两个不同的群系。  相似文献   

7.
池养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池养条件下幼螯(中华绒螯蟹幼蟹,下同)背甲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率略有差异,并揭示出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营养和溶氧相似的条件下,动蟹在适温范围内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根据对185只不同时期幼蟹的测量,计算出幼蟹背甲长对体重的关系式为W=0.4209L~(3.1150)。  相似文献   

8.
东海假长缝拟对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渔获率表示了假长缝拟对虾在东海的数量分布 ,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调查区 ,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 1.4 kg/ h,春季较高 ,其余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南北数量分布变化大 ,30°0 0′N以北海域密度低 ,主要密集区在 2 6°0 0′~ 30°0 0′N,6 0 m水深以东海域。以 10 0 m水深附近密度较高 ,最高站位达 2 4 .2 kg/ h,出现在春季。其主要分布区在台湾暖流海域 ,底层水温、盐度比较恒定 ,渔场季节变动不大。繁殖期 7~ 10月 ,盛期在 8月 ,8月份开始出现补充群体 ,翌年春季生长加速 ,8~ 9月达最大值。为合理利用该资源 ,建议实行春保、夏捕 ,增加补充群体资源数量 ,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 Daii)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指出其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生长快、生长周期短、市场前景看好等优势,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同时,分析了目前合浦绒螯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东海黄鳍马面鲀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阐述东海黄鳍马面的生物学特性,计测若干形态性状和差异比较。指明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系两个不同的群系。其次,从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出现频率、摄食强度变化等方面情况反映,黄鳍马面主要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产卵前又往往处于旺盛状态,这些多与跟它相近似鱼类的适应习性一致。在繁殖上,100mm以上(1龄)的个体基本成熟。年龄与生长方面:1龄鱼平均为102.70mm、22.75g,2龄鱼和3龄鱼分别为132.70mm、56.90g和150.00mm、88.20g。另外,结合生产统计资料,分析和探讨了黄鳍马面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东海带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利用2002年12月~2004年8月在东海中北部(27°~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带鱼渔获样品,共采集788ind,每月对带鱼矢耳石生长轮计测和带鱼样品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带鱼年龄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东海群系带鱼呈现出较以往任何时期低龄化和生长加快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体重与肛长的关系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该群系的生长其性别间无显著差异,雌雄合并估算的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L∞=493.3mm,K=0.346/yr,t0=-0.387yr。  相似文献   

12.
东海凹管鞭虾的渔业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6-1990年和1997-2001年东海虾类资源调查及近年来监测调查的资料,对凹管鞭虾的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凹管鞭虾平均渔获率为562.3g.h-1,秋季最高达到1283.8g.h-1,主要分布在60m水深以东外海,盐度34以上,水温12~24℃海域,为高温高盐性虾类。雌虾周年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为76.0mm和7.0g;雄虾为72.8mm和5.5g,最大值出现在6-9月,最小值在2-4月。繁殖期在6-11月,高峰期在8-9月。周年出现两次快速生长期,第一次在8-11月,相对增长率雌虾为12.9%~11.2%,雄虾为7.9%~5.9%;第二次在翌年4-6月,雌、雄虾相对增长率为22.4%~13.4%和14.8%~14.1%。周年雌虾略多于雄虾,性比为1∶0.99。周年都摄食,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以夏季摄食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耳石对2007年3月~2009年5月取自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鱼安鱼康群体由1~5龄组成,以1~2龄鱼为主,捕捞群体呈低龄化;生长特点属均匀生长型,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1.55897×10-5L3.10865,体长与耳石半径关系为L=244.11R-210.6,体长生长方程为Lt=749.9[1-e-0.349(t+0.256)],体重生长方程为Wt=13496.4[1-e-0.349(t+0.256)]3.10865,极限年龄Tmax为8.337龄,生长拐点年龄ti为2.994龄,此时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508.8mm和4038.7g。为保护黄鮟鱇资源,应限捕体长在500mm以下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勇  严利平  胡芬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5,27(2):133-138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结果表明叉长与体重的关系雌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鉴定鲐鱼年龄组成为1~3龄鱼,共3个年龄序列,并补充20世纪80年代4~5龄鱼对鲐鱼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1993、451.3514和-1.20307;鲐鱼的生长拐点年龄为2.7yr,拐点体重为450g,拐点叉长为320mm。比较分析东海群系鲐鱼的渔业生物学历史状况,在目前所能观察得到的鲐鱼年龄段内(1~3龄),东海区鲐鱼个体平均叉长比20世纪80年代的都要小;与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相比,东海群系的平均叉长在鲐鱼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明显的大。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区红娘鱼属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芬 《水产学报》2005,29(2):188-192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红娘鱼属Lepidorigl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调查中共出现7种:翼红娘鱼、贡氏红娘鱼、深海红娘鱼、岸上红娘鱼、日本红娘鱼、短鳍红娘鱼和斑鳍红娘鱼,其中深海红娘鱼、贡氏红娘鱼和短鳍红娘鱼为优势种类。7种红娘鱼主要分布于50~190m水深范围内,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现其分布可分为两种类型:110m以浅和110m以深海域,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这两个海域红娘鱼属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布于110m以浅海域的种类以翼红娘鱼和岸上红娘鱼为主,平均分布水深为87.9m和103.1m;分布于110m以深海域的种类以深海红娘鱼、短鳍红娘鱼、贡氏红娘鱼和日本红娘鱼为主,它们的平均分布水深为138.3m、130.5m、132.1m和128.5m。此外,还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ANOVA)检验红娘鱼属各种类间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非生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东海海樽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海域23°30′~33°N、118°30′~128°E 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Thaliacea)种类组成、物种数平面分布和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调查水域共发现浮游海樽类20种,夏季16种,春季12种,秋季11种,冬季9种;季节更替率显示,海樽类物种季节更替,从春季到冬季,是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暖流势力消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冬季到春季,主要受暖流势力增长的影响.春季海樽类物种数与表温和底盐相关,夏季与10 m水层温度和盐度相关;秋季相关性不明显,冬季与表温相关.东海海樽种类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的形成,主要与暖流势力消长有关.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 democratica orientalis)等7个种是东海的常见种,羽环纽鳃樽(Cyclosalpa pinnata)等6个种是次常见种,其余则是稀有种.东海各分海区海樽类多样性指数大多较低,主要是由于优势种具有很强的聚集性,这种种间和各站位之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多样性指数较低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薄治礼 《水产学报》2005,29(5):676-681
方头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据记载中国有4种。本文报导的是1998年8月-2004年6月在27°00′~34°00′N、128°00′E以西海域深水流网作业捕捞的日本方头鱼(Branchiostegus japonious)和白方头鱼(Branchiostegusalbus)混合群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状况。本海域方头鱼捕捞群体体长范围100~390mm,平均体长223.9mm。体重范围30~1470g,平均体重231.5g,捕捞群体1~9龄,以1~3龄为主,体长与体重关系呈幂函数曲线增长,雄鱼平均体长、体重比同龄雌鱼大,但肥满度雌鱼略高。捕捞群体雌、雄比例接近1∶1.2。浙江近海有产卵场,主要产卵期在4-8月。方头鱼属广食性肉食性鱼类,在繁殖期间不停食。本海域的日本方头鱼主群分布在126°00′E以东海域,白方头鱼主群分布在124°00′E以西海域,124°00′~126°00′E为混栖区域。方头鱼在深水流网作业渔获总重量中约占30%,居其它种类之首。目前方头鱼资源虽未见明显衰败,但与早期比较,其产量占深水流网总渔获量比重已明显下降。因此,必须合理利用,保护该种资源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东海大陆架海域蟹类资源量的评估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4,28(1):41-46
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4个月在26°~33°N,127°E以西,水深20~120m的东海中北部大陆架海域,使用桁杆拖虾网进行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资料,应用资源密度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主要经济蟹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和MSY,结果是:东海调查海域蟹类总资源量约为18.2×10~4t,MSY约为21.9×10~4t。估算出的蟹类现存资源量比当年渔获量略高,表明该海域蟹类资源总体利用不足,尚有一定潜力。文中还讨论了不同蟹类种类资源的不同利用程度,具体是三疣梭子蟹资源已达过度利用,而细点圆趾蟹、锈斑(虫寻)、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光掌(虫寻)等蟹类资源则还利用不足,其中细点圆趾蟹是群体数量最大,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一种蟹类资源,MSY约为10.1×10~4t,最高资源密度达3375.0kg·km~(-2),为合理开发利用蟹类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带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鱼食物组成以鱼类为主(IRI=7034.95),出现率达65.34%,尾数所占比例为13.68%,重量占93.99%;其次为甲壳类(IRI=1527.99),出现率为18.41%,尾数所占比例为80.11%,重量占2.87%;头足类(IRI=39.42)的出现率为7.58%,尾数所占比例为2.13%,重量占3.07%。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2种,其中,鱼类的种类数最多,达38种;其次为甲壳类,14种;头足类为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带鱼、磷虾、糠虾、刺鲳和七星底灯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