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利用典型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定位试验,设5个处理,即不施肥(NoF)、玉米连作正常施用化肥(LZ)、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CF)、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15 000 kg/hm2有机肥(CF+15T)和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30 000 kg/hm2有机肥(CF+30T),研究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和子粒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淀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CF处理相比,LZ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降低15%,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CF+15T处理和CF+30T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高8.8%和13%。单施化肥处理下连作与轮作玉米子粒品质指标差异不大,轮作处理后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处理的玉米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施用有机肥的量增加而增加,对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同LZ和CF处理相比,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中K、Na、Mg和P含量,Ca、Mn、Fe和Zn含量无显著变化。因此,黑土区玉米连作减产,对品质影响不大。玉米-大豆轮作制度下连续4年增施1...  相似文献   

2.
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生物质炭在农田应用的农事操作工序,探讨生物质炭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产品——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以施用炭基有机肥为处理,以施用商品有机肥与不施有机肥为对照,共计3个处理,探讨了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甲烷(CH_4)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及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有促进小麦产量提高的趋势,但与商品有机肥、不施有机肥相对而言,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千粒质量显著大于商品有机肥及不施有机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处理的麦田土壤甲烷排放总量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而氧化亚氮的排放总量则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与商品有机肥相比,施用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降低了36.48%、单位产量的GWP下降了37.3%,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公主岭国家黑土监测基地为平台,研究玉米连作条件下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可持续性影响。试验共设有机肥和化肥N、P、K的不同组合共24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施用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FYM1、FYM2)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分别达到7668kg/hm2和7925kg/hm2,FYM(无有机肥)处理为5718kg/hm2。有机肥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N肥165kg/hm2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单施磷素、钾素及磷钾配施增产作用不明显,表明土壤中的磷钾营养水平没有限制作物产量。降雨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磷、钾处理的产量与8月份的降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 水稻系统重金属平衡的影响。试验设置化肥(T1)、化肥+低量有机肥(T2)、化肥+中量有机肥(T3)、化肥+高量有机肥(T4)等4个处理,各处理施肥量相等,重复4次。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及籽粒的干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糙米镉含量有随有机肥配施比例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中量和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T3和T4)糙米镉含量分别为020和0.19 mg/kg,已接近谷类污染的临界值0.2 mg/kg,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不施有机肥和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都会导致锌和铜的亏缺,适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保持微量营养元素的平衡,也能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是建立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新冬42号为材料,进行了常规化肥减量25%配施有机肥(CF+M25)、常规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CF+M50)、常规化肥减量75%配施有机肥(CF+M75)、常规化肥(CF)、空白对照(CK)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小麦生长、光合相关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CF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变化,CF+M25处理小麦叶片的比叶重显著增加,增加幅度3.7%,CF+M50处理使小麦叶片单株分蘖数增加了7.89%;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冬小麦SPAD和光合参数有一定影响,但与CF处理比较规律性不明显;CF+M50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有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常规化肥减量25%和减量50%配施有机肥能促进小麦增产且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可作为新疆伊犁地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化学氮肥减量配施稳定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风险,为洞庭湖双季稻区化肥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F)、减氮20%配施硼硅肥(0.8CF+B/Si)、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0.8CF+0.2OM)、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氮肥增效剂(0.8CF+0.2OM+N-serve)、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硼硅肥和氮肥增效剂(0.8CF+0.2OM+B/Si+N-serve)共6个处理,研究化肥减氮配施对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处理早稻产量较CF均有一定下降,而晚稻产量提高2.02%~5.03%。田面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氮素流失风险也增大。与CF处理相比,化肥减氮配施处理早晚稻季田面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降低8.08%~35.05%、5.88%~34.22%和5.02%~18.06%,有效降低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其中以0.8CF+0.2OM+N-serve处理效果最好。施氮肥后一周是氮素流失的高风险时期,随后各处理田...  相似文献   

7.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及不同减氮比例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模式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早、晚稻的平均产量略低于常规施肥模式,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模式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4. 3%,表明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减量化肥是可行的,是一条化肥减量和水稻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娇  韩晓增  邹文秀  严君 《大豆科学》2012,31(5):778-783
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了5个不同施肥处理,包括无肥(CK),单施氮肥(N),氮肥+有机肥(N+OM),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有机肥(NPK+OM),研究了连续27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明显增加大豆株高和荚数,并且能增加植株的生长速度,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大豆根瘤干重和根瘤数,而有机肥对根瘤的作用不显著。与单施化肥和无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大豆的根冠比较小,说明有机肥能够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长期施肥对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表现为:NPK+OM>NPK>N+OM>N>CK,大豆产量也表现出相似趋势,说明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改善大豆的产量性状,同时氮肥配施有机肥的大豆产量低于氮、磷、钾平衡施肥的处理,说明在东北黑土区有机肥不能代替磷钾肥施用。  相似文献   

9.
依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旱农区建立的不同培肥措施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肥(NA)为对照,研究4个等氮量的不同培肥措施单施化肥(CF)、单施商品有机肥(SM)、商品有机肥+化肥(SC)和单施玉米秸秆(MS)对旱作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48.8%、136.5%、70.8%和105.7%、70.8%、81.6%。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化肥、单施商品有机肥、单施玉米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0.37%、83.97%、12.19%和50.18%、73.78%、44.14%。单施化肥处理和施商品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提高玉米产量、生长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施商品有机肥+化肥产投比低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10.
施肥方法对红河烟区绿色烟叶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  荣凡番 《作物研究》2012,26(4):363-367
2008年在弥勒县西三镇和红河卷烟厂烤烟试验基地两个试验点,探讨不同施肥方法对红河烟区绿色烟叶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试验设11个施肥处理,调查各处理烟叶的农艺性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和烤后产质量.结果表明,处理4(施用自配化肥,不含硝态氮,由磷酸二铵、碳酸铵、硫酸钾混配而成,不施有机肥)和处理7(50%N的自配化肥+50%N的成品有机肥)的总体表现较好,可以初步作为红河烟区绿色烟叶生产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区试验,探索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芒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速效磷含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但化肥减施20%和常规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顺序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化肥减施20%处理土壤酶活性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差异显著性,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真菌、放线菌数量顺序为:化肥减施20%>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20%,差异不显著;细菌数量顺序为:有机肥替代20%>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Only 0·20–0·70 of the fertilizer-nitrogen (N) applied to grassland is taken up in herbage in the harvest directly following application. Residual effects at subsequent harvests can be large but are poorly quantified, and rare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cur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N-use efficiency per harvest can improv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ssessed the residual effects of previously applied N fertilizer on N uptake, dry matter (DM) yield and soil mineral-N (SMN) during the whole of the growing season. It is based on field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peat and mineral soils in 1991–1994. Statistical models were derived for SMN, N uptake and DM yield as a function of previously and freshly applied N fertilizer. There were clear residual effects of previously applied N in later cuts. They were relatively greater at higher levels of N fertilizer. On peat soils, 0·15–0·25 of the N applied was recovered as SMN. On mineral soils the proportion was maximally 0·08. There was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MN and N uptake in the subsequent cut on mineral soils but not on peat soils. The value of SMN as a tool to adjust fertilizer-N application rates was hence found to be limited. There were cl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mount of previously applied N and the N uptake in subsequent cuts, on both soil types and over the whole of the growing seas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reviously applied N i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adjusting N-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3.
在吉林黑土地区,在减氮肥50%、减磷肥100%条件下,评价15种商业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肥50%处理减产3.6%~5.5%;不施磷肥减产0.6%~4.1%.在减氮条件下,33.3%的微生物肥料稳定增产,增产率为15.7%~35.5%(平均增产25.6%);在不施磷条件下,26.7%的微...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系数分别为41.2%~54.8%、66.3%~88.2%和10.3%~10.9%。N、P和K增产效应的变异系数规律与其增产效应相反,说明养分对双季水稻增产效应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双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稳定性均表现为早稻优于晚稻。氮磷钾肥的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磷肥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钾肥使用提高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然而水稻生物量的输出却与之相反,两者的平衡决定着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氮磷钾肥对土壤pH值影响则不一致,氮肥(尿素)的长期使用降低土壤pH值,而磷肥(钙镁磷肥)的使用减缓了土壤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浅层咸水型盐渍化土壤,由于有效钼及有效铁含量较少,对花生采用钼拌种再根外追施硫酸亚铁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比对照增产达48%左右)。硫酸亚铁喷施浓度与花生荚果产量间存在着非线性回归关系。在1%硫酸亚铁浓度范围内,产量与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78);但浓度超过1%以上时,则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根外追铁的最适浓度在1%左右。稀土元素对花生也有极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龙岩市新罗区进行了水稻宜优673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区中低等肥力田块种植宜优673最佳经济施肥量是纯氮162.6 kg/hm2、五氧化二磷90.6 kg/hm2、氧化钾225.0 kg/hm2,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佳产量为10 511.7 kg/hm2,其他杂交稻品种可参照施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钙肥对瘠薄红壤旱地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同时为优化花生生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 湖南长沙选取红壤瘠薄旱地以及3个不同粒型大小花生品种(大粒湘花2008、中粒湘花55、小粒蓝山小籽),运用土 柱试验栽培法,设置施钙肥(CaO)和不施钙2个处理,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的根际、0~20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与 分析。结果表明:在缺钙酸性土壤下,施钙能提高所有品种、各时期(成熟期略有不同)、各土层花生土壤的pH值, 调节土壤过酸强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蓝山小籽>湘花2008>湘花55);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湘花55>湘 花2008>蓝山小籽);更好地提高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因此,在 氮、磷、钾营养元素充足,钙元素缺失的土壤下,增施石灰钙肥,既可降低土壤酸度,又能提高有机质、碱解氮、有效 钾含量,却降低速效磷含量,在缺钙酸性土壤花生生产中施用石灰时应增施磷肥,从而保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海南岛6类土壤,进行不同施磷量盆栽试验,应用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水溶性磷肥在砖红壤中转化的情况。盆栽试验历时5年。其结果表明:(1)过磷酸钙与土壤充分混合,连续盆栽作物5年中均有明显效应。(2)施磷肥处理所增加的有效磷比例和盆栽后土壤有效磷量逐年下降幅度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差异很大。(3)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很快转化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但其形态比例、变化趋向和速度也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玄武岩(铁质)砖红壤以Fe—P(磷酸铁盐)为主,浅海沉积物(硅铝质)砖红壤以Al—P(磷酸铝盐)为主,花岗岩和云母片岩(铝质)砖红壤的Al—P含量略高于Fe—P。在盆栽过程中各类土壤的Al—P含量逐年降低,而Fe—P的含量除了在玄武岩砖红壤中是逐年降低外,在其他类型的土壤中则逐年提高,施肥后,Ca—P(磷酸钙盐)的含量在各类土壤中都比盆栽前提高,但变化幅度很微小。(4)不同施磷量处理间土壤中O—P(闭蓄态磷酸铁)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盆栽过程头3年没有明显变化,而盆找后第5年比前3年有所增长,但只有玄武岩砖红壤的增长量达到显著水平。(5)无机磷转化的次序,似乎存在Al—P→Fe—P→O—P转化的趋向,因此,Al—P的有效性>Fe—P。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云南亚热带湿热地区微量元素硼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硼不同施量对距瓣豆生物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硼1.65kg/hm2比不施硼的对照明显提高距瓣豆的种子产量163%(P<0.01)和干物质产量83%(P>0.05),而且硼肥与种子产量之间存在一元二次曲线显著相关(Y=8.83+19.0x-0.8x2,r=0.80988**,SE=±13.9);施硼增加距瓣豆的磷、钙含量80%和144.4%;明显地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钙产量(P<0.01),其次是磷尧铜和硫的需求量(P<0.05),此时单位面积距瓣豆的净营养需求或移出量依次比对照增加钙137.0%、磷133.3%、镁44.4%、硫34.4%、氮29.5%、铜28.6%、锰26.4%和钾26%。综合分析,在施磷肥等其它元素肥的基础上,加施硼1.1kg/hm2可以获得较好的优质距瓣豆产量和较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满足牲畜生产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0.
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4年(2009~2012)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配施不同比例生物基质肥料(养猪场发酵床垫料)对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探讨生物基质肥料降低茶园土壤酸度机制。试验设置生物基质肥料替代化肥比例的5个处理:0(CK)、25%、50%、75%和100%。结果表明:与CK相比,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处理的0~20β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3.00%~22.74%,pH值提高0.22~0.72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16.01%~73.64%,盐基离子总量增加39.29%~248.21%,盐基饱和度提高43.90%~254.21%;20~40β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0.99%~11.48%,pH值提高0.14~0.59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8.75%~32.15%,盐基离子总量增加46.03%~301.59%,盐基饱和度提高51.79%~252.95%。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处理能有效降低茶园土壤酸度,改良效果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提高而增大。配施生物基质肥料能提高酸化土壤的盐基离子浓度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是生物基质肥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