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类森林植物群落中,多孔菌的分布较为广泛。其中有些种类能引起立木腐朽病,造成木材的严重损失。因此,探索多孔菌,森林树种和生态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理分布的规律性,便有可能对重要的立木腐朽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支对森林采伐中几种应伐木提出了处理原则及办法,认为只有因林因地制宜,才能处理好采与留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森林采伐中对几种应伐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兴隆林业局森林采伐中几种应伐木提出了处理原则及办法,认为只有因林因地因木制宜,矛能处理好束与留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凉水保护区1989、1999、2009年3期森林调查数据,结合蓄积量-生物量转化方程和各优势树种平均含碳率,估算了凉水保护区林分立木碳储量,按照各区域、林龄组分析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结果表明:经过20 a的有效保护,凉水保护区森林面积和立木碳储量稳步增长,在2009年时保护区森林面积达到了6 330.9 hm2,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8%,立木碳储量为434 054 t,平均立木碳密度为68.6 t/hm2,其中天然林碳立木密度为70.1 t/hm2,人工林立木碳密度为53.8 t/hm2;20 a间,凉水保护区各区域林分立木碳储量稳步增长,增长率大小为原始林实验区(100.2%)人工林实验区(58.2%)次生林实验区(55.6%)核心区(32.9%),分类保护效果明显;凉水保护区森林以成、过熟林为主,林分立木碳密度与林分年龄成正比,分别为幼龄林(50.7 t/hm2)中龄林(54.4 t/hm2)近熟林(61.7 t/hm2)成熟林(70.5 t/hm2)过熟林(76.8 t/hm2)。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实际,从理论上阐明了龄级法是我国集体林区森林经理的主要方法,并着重指出恢复立木龄级表、认真组织森林经营类型和编好森林经营类型设计表这三个方面工作在编制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中的主要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出发,提出社会主义林业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及木材价格的决定因素及构成内容。认为森林价格取决于培育立木的必要劳动量及森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而木材价格则受木材价值。木材供求关系,木材与其相关产品比价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材价格的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7.
森林病害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森林生态系为基础,以营林技术措施为中心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林保护方针,本文概括论述了森林病害的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密切关系。森林“病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物链关系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天然林生态系中,生物种群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关系,“病害”处于有病无大害(立木腐朽除外)状态,而在人工纯林,特别是大面积人工纯林的生态系中,由于食物链结构简单,给有害生物提供了有利环境进而繁殖成灾,成为当前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各种营林技术措施与森林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营林技术措施是“综合防治”的核心,把营林防病措施贯彻到育林各个生产环节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控制或减轻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使林业工作者进一步认清森林病害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关系,对“综合防治”森林病害工作,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倡合理伐木,最大限度地减少伐木作业中发生的木材损伤现象,是森林采伐部门节约木材,增产木材的最有效和最现实的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伊春林区正在某些复层异合林分的伐区内试行“保存幼树”的采伐工艺(伊春称为“采育兼顾伐”)。保存幼树的重要意义已初步地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得到肯定。它对于伐木作业中的树倒方向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合理伐木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Pilodyn方法评估阔叶树种人工林立木的基本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采用Pilodyn设备评估立木的基本密度,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预测立木基本密度的方法。首先以我国种植的I-72杨、粗皮桉、尾巨桉和尾叶桉等4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木胸高位置处南北向进行Pilodyn测试,然后在Pilodyn测点位置附近钻取生长锥锥芯,并测定木材基本密度,最后比较立木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未剥除树皮条件下,使用Pilodyn方法评估立木胸高处外侧的基本密度比整个径向的基本密度更具有优势,其中I-72杨、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的基本密度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但尾叶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剥除树皮条件下,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高于未剥除树皮时的结果;而尾叶桉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虽然Pilodyn方法在预测立木木材密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剥除树皮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其预测立木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推进广东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贯彻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规范和强化广东省碳汇造林项目作业设计技术要求,运用恢复生态学和造林学的方法和理论,因地制宜、长远兼顾、适地适树,选用抗逆性强、稳定性好的优良乡土树种,针对目前的无立木林地,通过人工造林等营造林工程措施营建碳汇林。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储量,从而实现森林碳汇增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照林分测树因子中的树高(H)、胸径(D)、蓄积(M)与立木密度(N)之间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编制的。它是以数日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而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本文根据林分生长规律和密度效应法则介绍了天山云杉人工幼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应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和资源清查等,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对立木进行无损检测,探索了超声波在立木内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子。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立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式阻抗仪对30棵样本立木内部缺陷状况进行了初步估计,利用RSM-SYS5超声仪测试了超声波在立木内部的传播速度,分别统计了健康和含缺陷立木内的超声波传播速度,并对缺陷大小与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直径为30~55cm时,超声波在小叶杨健康样本立木中径向传播速度为1000~1616.766m/s,并且绝大多数大于1000m/s;小叶杨立木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径向传播速度均小于1000m/s。立木缺陷对超声波在小叶杨立木内的径向传播速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缺陷大小与径向传播速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2=0.887。  相似文献   

13.
调查与经营均是森林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调查是森林发展的基础,而经营是森林发展的核心。本文分别分析了森林调查和合理经营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表明了森林调查及合理经营均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重视森林的调查设计与合理经营。  相似文献   

14.
全站仪测算伐区设计蓄积的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站仪测树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应用全站仪与PC-E500袖珍计算机或PDA连接.可自动测算伐区或样地内每一株立木的树高、胸径或树干任意高度处直径.进而可自动而精准地计算出单木材积和伐区立木蓄积.理论上.树高的量测精度可达1/1400,直径的量测精度可达1/200.实测结果表明:全站仪重复测量数据比较稳定.直径的量测误差在毫米级以内.树高的量测误差控制在厘米级,材积测定精度可优于1%,均高于测树的需要精度.全站仪测树技术实现了实时、快速、精准测定立木材积.不用材积表推求蓄积量.克服了传统测树方法的缺陷,其实测数据可作为伐区设计立木蓄积的测算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林区复层异龄林垂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皆伐样地资料,利用立木的树种与树高,年龄与树高,径阶与树高的关系分析了长白山林区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群落中林木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认为群落中的目的树种必须有连续更新的能力,立 各高度级中均有分布,群落中应有分布不同高度级组成树种作为辅佐木线或伴生种;长白山林区的阔叶红松林系统和暗针叶林系统的森林植物群落有较强的自我恢复和自我稳定机制;同一树种立木按径阶或龄级分布的峰值有随林层上升而增  相似文献   

16.
单株立木图像信息的提取与解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采用数码相机获取立木的图像信息,对单株立木图像信息的提取分别运用近景摄影测量DLT模型和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进行解算,解决了立木图像信息与立木二维坐标之间的解算问题.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树木图像信息的二维处理方法,简化了解算方程,提高了求解的运算速度.在提取单株立木形状参数时, 采用计算机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存在着操作复杂、成本高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提取单株立木图像信息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立木材积表是森林经营和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它的适应范围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外业调查成果的可靠性。阜新地区位于辽宁西部,油松人工林多,经营活动频繁。过去使用的是《辽西油松一元立木材积表》和《辽宁省油松二元立木材积表》。为提高调查精度,我们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搜集了本地区不同立地条件10—46年生油松人工林标准地平均标准木样本共486株,做为编表样木,使编表范围只限阜新地区人工林,用95%的可靠性检验精度分别为97%和99.6%,精度高,适用性强,现已在生产中应用,提高了本地区森林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8.
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粗木质残体是指森林中林木生长的竞争排斥、老龄林内树木自然死亡、自然干扰(风倒、火灾、雨淋、雪折、病虫害、泥石流灾害、真菌侵害等)以及人为干扰(伐木、砍樵)等而形成。从粗木质残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营养结构等方面综述了粗木质残体的功能。根据国内外对粗木质残体的研究情况详细论述了其研究方法,并对我国森林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五营森林公园中不同腐朽程度的红松为研究对象,选取无损、易获取指标(阻力损失及心材、边材异常面积比)为模型自变量,腐朽等级为因变量,利用无损检测并结合随机森林对活立木腐朽程度进行分级。使用重复分层K折交叉验证保证样本数据在训练和测试时分类均衡,并建立随机森林立木腐朽分级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腐朽分级模型训练、测试精度分别为100%、90%,说明其拟合效果好、泛化能力强。随机森林对腐朽等级(Ⅰ、Ⅱ、Ⅳ、Ⅴ)的辨识均正确,召回率都为100%,腐朽等级Ⅲ错判1例,对腐朽立木进行分级的准确率高达96.67%,随机森林的微观、宏观平均AUC值分别为0.979 2、0.970 8。  相似文献   

20.
采伐利用木材是人工造林的主要目的之一。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的主要措施,实质上就是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人为选择淘汰制。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采用不同的抚育方法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采伐木,是抚育间伐技术成败的关键。基于此,从被伐木的选择开始,对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施工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