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2.
<正> (一)把握“敞口”关 白灵菇发菌期必须紧紧把握“敞口”这一关键技术。具体方法是:菌袋在发菌室内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走到袋底后.即可搬入出菇房棚内上架,疏摆菌袋。1~2天后进行敞口培养。操作方法:短袋栽培的解开袋口,  相似文献   

3.
4.
5.
姬菇杂交菌株的出菇产量及商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0株姬菇杂交菌株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栽培出菇试验,考察其出菇产量和商品性状.结果表明:40个杂交菌株与亲本J2-1的平均单产比较,其中有29个杂交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亲本,13个杂交菌株(506、36、16、66、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9个杂交菌株(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对具有典型姬菇特征的7个杂交菌株(36、41、68、71、258、432、608)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菇体商品性比较表明,4个菌株(608、36、258、432)是商品性较好的杂交菌株,其中杂交菌株432综合商品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出菇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缩短时间;保持绿色,适时(尽早)采收。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后期是管理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在配料时即已基本确定了基料的含水率,大多在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幅度,一般要求在10%左右,比如出菇期间要求保持菇棚内相对湿度在85%~95%。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将地面浇湿,墙体多喷水,结合空间喷雾,使湿度保持在80%以上即可。  相似文献   

7.
鸡腿菇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珍稀菌菇,被誉为“菌种新秀”,其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易于栽培,非常适合我国农村种植。本文针对鸡腿菇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科学管理,以保证鸡腿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1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 2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玉贞 《福建农业》2007,(12):16-16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肉质脆嫩、清新爽口、兼具防癌抗癌和降血糖等功效,是我省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产品之一。它属中温偏高的菌类,分解能力强,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下脚料,如稻草、麦秸、玉米秆、甘蔗渣、棉籽壳等。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7℃,适温23—27℃,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17—33℃,适温18—25℃;适宜pH值为6!5—7!5,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刺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拉大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盖层薄膜,可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相似文献   

15.
<正> 鸡腿菇出菇期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技术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主有次,管理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管理者就能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相似文献   

16.
17.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月份-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月份~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潮~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
李婉真 《农技服务》2011,28(8):1210+1218-1210,1218
从菌丝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3个方面阐述了草菇菌丝和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