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主要病害1、玉米大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  相似文献   

3.
一、玉米大、小斑病(一)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玉米小斑病主要为害叶、茎、穗、籽等,病斑为椭圆形、长方形或纺锤形,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在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二)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闽.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1)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主要病害 1、玉米大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流行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一、玉米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1)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  相似文献   

8.
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青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玉米螟、蚜虫等. 一、主要病害 1.大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相似文献   

9.
一、玉米病害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1)玉米大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引起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1、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  相似文献   

11.
正1.玉米主要病害1.1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2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  相似文献   

12.
玉米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等。1.玉米大斑病1.1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流行发生。1.2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大、小斑病是河南省周口、商丘、漯河等地的玉米主要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等,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一、症状:1、玉米大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病害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 (1)玉米大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引起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玉米是一种生长期短,产量高、较耐旱不耐涝的禾本科碳四植物。但在生长中,玉米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玉米健康成长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1主要病害1.1玉米大小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1、米大斑病(一)危害特点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二)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田间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严重影响到玉米收成量。现对玉米生长期间常出现的病虫,提出有效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1.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玉米是一种生长期短,产量高、较耐旱不耐涝的禾本科碳四植物。但在生长中,玉米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玉米健康成长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1主要病害1.1玉米大小斑病1.1.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玉米大、小斑病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小斑病: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锺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大斑病1.1、危害特点: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1.2、防治要点:病发前用品润500~600倍,每隔1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