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7-7798
就我国水田主要种植模式、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的现有基础和必要性作简要综述,介绍我国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重点阐述了水田保护性耕作的重大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西土壤特性和高度集约利用给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履带自走式旋耕机、轮式拖拉机带旋耕机和手扶拖拉机带旋耕机3种方式对水田进行耕作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拖和手扶相比较,效率高,行走灵活、不易陷泥,比轮拖省时30~75 min/hm2,比手拖省时10~12.5h/hm2;耕后地表平整,泥脚变化程度低,适宜机插;早稻较轮拖增产1.0%,较手扶增产2.3%,晚稻较轮拖增产0.5%~1.0%,较手扶增产0.5%~2.3%。选用履带旋耕机耕作,可以减轻机械对水田的破坏作用;增加水稻产量,达到保护性耕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全国保护性耕作规划将宁夏划分为两个区域,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典型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吴忠市利通区近年来逐步形成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总结了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技术模式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9.
宁夏固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旱地冬小麦种植试验。试验设4种处理,结果表明,以a、b两种模式适合固原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增实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抗旱保墒、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统一,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适宜葫芦岛市的实际情况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及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建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原则以及用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等。  相似文献   

12.
王丽 《农技服务》2003,(10):57-57
<正>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以免耕为主要内容、被相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懒汉种田”的耕作模式。 旱地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迥然不同,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使用茬地播种机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凤翔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总结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讨认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创新不足、技术的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不完善、农田休闲期保护性绿色覆盖作物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是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侵蚀、增肥地力、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小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护性的农耕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保水、保土、保肥,从而促进整个农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工艺,机具的选型与配套,作业质量,技术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保持和改善土壤结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减少土壤表面的无效蒸发;对土壤具有"降温",和"增温"的双重效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歧最多,研究者在不同作物及不同研究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不同.目前生产中保护性耕作仍存在低温、杂草防治难、播种质量不易保证、耕层变浅、犁底层明显上升、播种机具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保护性耕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嫩北农场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属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有效积温与常年降雨量偏少。由于大风频繁等特殊气候的影响,使农场的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风蚀剧烈,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农田土壤暴露,有机质和土壤水分跑失严重等,加剧了土壤贫瘠化进程。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对于嫩北农场节约型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