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苎麻近缘野生种细胞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苎麻属主要代表种进行细胞学比较分析,其中包括6种5变种的花粉形态,7种4变种的染色体数,6种2变种的纤维细胞形态结构,苎麻属花粉粒为球形、近球形、近长球形,萌发孔有2孔、3孔、4孔等3种类型。所研究的种类其染色体均为2n=28,大叶苎麻组中存在倍性不同的种群,苎麻及其近缘野生种纤维细胞的遗传变异,在外观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单纤维细胞的长度、直径、壁厚、节间距离等解剖结构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染色体倍性甜菜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甜菜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同时进行了扫描摄影及特征描述。结果表明:三种甜菜花粉在花粉粒的形状、萌发器官类型及表面纹饰等主要性状上均为相同;不同染色体倍性品种的花粉之间,在花粉粒的体积、萌发孔的数量、孔口直径和孔膜表面纹饰等方面亦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花粉粒壁的剥离技术和扫描电镜对棉花四个栽培种(陆地棉北农-1号;海岛棉8763依;中棉完县紫杆和草棉金塔)的花粉粒进行观察。着重观察比较各棉种的花粉粒大小、外壁纹饰和刺的分布。经剥离花粉粒壁后,还观察了花粉粒外壁结构包括外壁—1(复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和外壁—2的结构以及萌发孔的构造排列状况。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猪毛菜属3组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的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相似程度很高,其形态均为球形,以单粒形式存在,萌发孔数量为18~38个,孔圆形或近圆形,均匀分布,外壁纹饰为不同形状的突起.种间花粉形态区别于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孔的数量,花粉外壁纹饰的类型及突起密度.同时,研究从孢粉学角度初步分析了该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孢粉学特征揭示的系统演化关系与前人基于外部形态特征建立的猪毛菜属分组演化系统相一致,此外,还对五种植物的花粉萌发孔数量与其系统进化地位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枣正常的花粉形态均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不同枣品种之间花粉形状相似,但大小存在差异.襄汾木枣的部分花粉粒是异型的.枣品种花粉的发芽器官是萌发沟.属三孔沟类型.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枣品种的花粉外壁表面有明显的网状纹脊,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9个西瓜供试品种的花粉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得知:西瓜花粉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花粉互相排列的关系符合“Fisher”规律。成熟花粉粒为单粒;花粉粒为圆球型;极面观为正圆形;花粉萌发孔以孔沟为主,大部分品种有三孔沟出现;供试品种均有孔盖结构。  相似文献   

7.
周群  徐夙侠  王振 《农学学报》2020,10(5):48-57
采用扫描电镜对三角梅42个品种的花粉形态作观察,参考已发表的三角梅花粉育性的数据,探究花粉形态和花粉育性的联系。采集42个三角梅品种的花粉,人工干燥后进行电镜形态观察,采集3000倍下的近极面观、远极面观、赤道面观、侧面观以及10000倍下的外壁网脊等图片,确定三角梅不同品种花粉的整体外观形态。测定花粉的大小、萌发沟数量,对比不同品种和不同花粉部位的芽突数量。三角梅花粉呈现单侧凹陷、单侧突出的凸饼状结构,三角梅不同品种的花粉粒直径在21.64~31.14 μm之间。少数品种的萌发沟有3个,萌发沟少于3个的品种主要集中于花粉育性低的品种中。花粉表面网脊状褶皱,褶皱上芽突数量不等,不同品种有所差别。芽突数量与植株花粉育性关系密切,花粉育性高的品种花粉表面芽突数量多于花粉育性低的品种。花粉粒表面芽突数量减少,降低三角梅花粉的附着能力,这有可能是导致该品种花粉育性极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镜对野生百合属百合组、钟花组和卷瓣组的8个野生百合种(变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百合花粉形状皆呈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形状较为一致,具单沟萌发孔,沟延伸到两端;不同种或变种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纹等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花粉形态性状比较基础上,通过SAS软件聚类分析,得到了百合属这3个组植物的合理进化关系,表明花粉形态对区分百合属的某些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荣林  王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54-16155
[目的]观察双荚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 Linn.)花粉的超微结构,并首次对双荚决明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双荚决明正常的花粉形态为椭球形,极面观为钝的凸三角形,赤道面观为钝的截形菱形。花粉大小为21~23μm(极面),13~16μm(赤道面),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为1.44~1.54。花粉的萌发器官是其萌发孔,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属3沟孔的萌发孔类型,萌发沟在极面端不汇合,在赤道面处隆起,是花粉破裂花粉管萌发的位置。花粉具有穿孔状雕纹。[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双荚决明花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分布地区野生欧李花粉形态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7个不同分布地区欧李资源花粉粒的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欧李花粉形态为长球形或椭圆形,萌发孔为三孔沟类型;不同分布地区欧李之间在花粉大小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欧李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核果类主要果树花粉大小与萌发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核果类果树的花粉大小,形态和萌发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属间花粉大小,形态和萌发率差异很大,花粉萌发率与花粉大小和极轴/赤道轴比值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同一属内不同品种间花粉大小和开头差异较小,且与花粉萌发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个茶树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茶树花粉粒为近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平均直径32.3~50.0μm,萌发孔为3沟孔,棱形。外壁厚2.5~3.5μm,分内、外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外壁表面为网状雕纹。但个别品种极面观为钝四角形、钝五角形,具4沟孔或5沟孔,萌发孔呈狭缝的。不同茶树品种的花粉粒其形状、大小、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均存在着差异、这些特征都反映了茶树花粉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梧桐科梭罗树属(Reevesia Zindl.)植物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中国。该属植物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在种间表现出彼此比较接近,直到目前为止,对它的属下各等级的分类仍以叶的外部形态为主要依据。为了对本属的系统分类提供更多的证据,我们应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13种梭罗树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梭罗树属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的形态结构、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在种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特点,显示出它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组合统一体,这点与植物分类学者对它的看法完全一致。但它的萌发孔数目的变化比较复杂,在种间甚至在某些种内都存在着一定的变异。属内明显地存在着三个花粉萌发孔类型:(1)三沟孔类型,(2)四沟孔类型,(3)五沟孔类型,而且类型间关系密切。泰梭罗(Reevesia siamensis Craib)无疑是五沟孔类型的种,而且它的萌发孔位置变异比较突出,至使它的花粉粒形状、极性、对称性等都与梭罗树(Reevesia pubescens Mast.)有所区别,因此我们认为可把它仍然作为一个种看待,不应把它作为梭罗树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部分常见小杂粮作物的7个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同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花粉粒在形状,萌发器官及表面主纹饰等主要性状相同,而花粉粒的大小,表面的辅纹饰等细微性状各有差异。不同种作物花粉粒表面性状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花粉形态主要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5.
香花槐与刺槐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EM技术,对香花槐的花粉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根据花粉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鉴证花粉的类型.发现花粉粒呈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附近具萌发孔,外壁纹饰为桔皮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植物花粉数量大,形态特征具有遗传性.一般认为,同属的植物花粉,其形态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同一属的共同点.从花粉资料显示,香花槐和刺槐花粉在形态上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属,这一论断有待于香花槐的细胞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6.
张怀山  乔国华  张茜  王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43-18846
[目的]研究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的形态。[方法]对狼尾草属土生种3草种、1变种的3个变形共6份材料的花粉颗粒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花粉粒形态为近球形,萌发孔为单孔,位于远极面,周围有明显加厚处,花粉壁薄而易皱,分为2层,外壁纹饰与颗粒大小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狼尾草土生种结实率低与花粉粒形态不够饱满具有一定关系;花粉粒形状与外壁纹饰的差异性与狼尾草属草种、变种的划分相一致;花粉形态与结实率的关联性,为引种狼尾草优良草种及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部份常见小杂粮作物的7个品种(品系)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品系)之间花粉粒在形状、萌发器官及表面主纹饰等主要性状相同,而花粉粒的大小、表面的辅纹饰等细微性状各有差异。不同种作物花粉粒表面性状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花粉形态主要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8.
皇甫山黄精属几种植物花粉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表明:几种黄精属植物的花粉粒各自形态特征比较稳定,且有差异。这对种的鉴定有一定的价值。花粉特征可归纳为:(1)花粉粒呈球形、扁球形,属此类的有黄精、长梗黄精、多花黄精。(2)花粉粒呈梭形,属此类的有玉竹。(3)壁表面有突起或无,其中黄精和多花黄精有突起,而玉竹和长梗黄精则无。壁可分成2层,纹饰粗细不一,有3个萌发孔。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藏东南18种杜鹃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为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18种杜鹃属植物分属于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结果表明,供试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四合体直径以大萼杜鹃最大,林芝杜鹃最小。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为3孔沟,黄杯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高,为17.38 μm×3.32 μm,而林芝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低。花粉外壁由大小、形状不一的颗粒组成,其中黄毛雪山杜鹃和白毛杜鹃的颗粒形状较为特殊,为长颗粒状。综合认为,花粉形态特征不宜作为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但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的形态。[方法]对狼尾草属土生种3草种、1变种的3个变形共6份材料的花粉颗粒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花粉粒形态为近球形或近球形,萌发孔为单孔,位于远极面,周围有明显加厚处,花粉壁薄而易皱,分为2层,外壁纹饰与颗粒大小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狼尾草土生种结实率低的问题与花粉粒形态不够饱满具有一定关系;花粉粒形状与外壁纹饰的差异性与狼尾草属草种、变种的划分相一致;花粉形态与结实率的关联性,为引种狼尾草优良草种及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