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熟料制种和栽培新技术:本技术先创造适宜条件使原料所含的杂菌孢子全部萌发,再常压灭菌3小时或1.5公斤/厘米~2的高压灭菌半小时即可。以此法制种和栽培不仅省柴省对,而且灭菌效果好于老法。(二)最新几种蒸气接种法:本法采用简易用具加以特殊改装,完全解决了以往蒸汽接种效果不稳定、受环境与人的影响大、污染率较高的缺点,接种快而舒适不受药物毒害。(三)SC—102型补水器制作及使用:该机取材易造价低,其补水的特殊性在于先抽尽培养料之中的空气,再补水,因此补水快而匀又能定量。克  相似文献   

2.
<正>1一季四季大多数时候都可定植容器苗起苗和定植时不伤根,全部带土移栽,故只要有一定的灌溉条件,不仅春季、夏季和秋季可以定植,而且冬季(严寒冰冻天气除外)气温较高的时期都可定植。因此,定植时间主要是根据容器苗而定。一般苗高75厘米、茎粗1.5厘米,有分  相似文献   

3.
袋式栽培平菇,常由于后期补水困难而影响着平菇产量.过去人们是采用浸泡菌袋或用注射器补水,前者费工费时,后者补水效果差.笔者是采用自来水补水,效果甚佳,具体方法如下:用一直径略小于自来水笼头咀的木棍,在采收两潮菇的菌袋中间打一3厘米深的洞,把自来水笼头咀  相似文献   

4.
《北方园艺》2011,(5):50
由于冬季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给菇棚补水增湿还是很必要的。一般补水增湿的主要方式就是地面洒水、空间喷雾,墙壁喷水。补水增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二是水尽可能不要喷在菇体上,特别是在原基、菇蕾期,由于这时菇体的生命很娇嫩,给它们"洗冷水澡",也会令它们"感冒"生病,甚  相似文献   

5.
《蔬菜》1992,(2)
一、湿润保藏法将用过的农膜洗净,带水卷叠起来,装进新塑料袋内,扎紧袋口,用绳子缚住上端,吊在房间的半空中. 二、水浸贮藏法农膜用冷水洗干净,将带水的农膜卷叠好并放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清洁冷水将农膜淹没,容器口用厚膜封闭,放在室内.  相似文献   

6.
程洪花 《蔬菜》2009,(2):17-17
棒式栽培香菇的菌棒经过秋冬二季出菇,含水量减少,为了使香菇增加产量,需要进行补水处理,补水方法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两种,现主要介绍注水法补水。菇畦中的菌棒就地不动,用直径2cm的塑料管沿着畦向安装,菇畦中间设总水管,  相似文献   

7.
袋栽平菇的优点很多,一般不用床架,设备少,可减少污染,便于管理。本文重点介绍几点袋栽平菇的转潮管理技术。 菌丝长满袋后,及时将温度降到4~10℃,低温培养4~5天,再进行温差管理,拉大温差10℃左右,刺激菌丝扭结。当子实体原基分化后,要减少温差,室温控制在15~17℃,空气湿度保持85%~95%,促子实体生长,出菇整齐、均匀,便于转潮管理。 头潮菇采收后让菌丝恢复生长2~3天,再进行补水。清除残余菇柄,投入盛有1%石灰水的容器内浸泡一昼夜,捞出控去余水,起堆后便可按前法进行温差管理。 两潮菇出完后结合补水要补充营养,即置营养液中浸泡,如煮胡萝卜水、淘米水、1%白糖溶液等,最好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5,(1)
<正>平菇菌袋补水,通常采用的加压泵注水、覆土和浸泡法补水。此类方法不仅需要购置机械工具,因菇农嫌累嫌麻烦而放弃补水,造成减产收入降低。"菌袋最容易补水"专利技术(专利号ZL 2012 2 0266976.X)。此补水方法无需购置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低,单人和零散时间同样作业,单人操作每小时补水600袋。本技术方法不受种植规模大小限制,更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平菇的补水工作。本技术实用,易懂易学,可广泛适用于各类立体栽培的袋栽食、药用菌补水。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十里乡五里村种植平菇合作社,联系人:章夏生,电话:18225724849,QQ:2305597697。  相似文献   

9.
1.贮藏种子先将装种子用的容器洗净晒干,放在通风处,在容器内先放5—6厘米厚的干草、木灰,接着放一层牛皮纸或2—3层旧报纸,把要贮的种子放在纸上面,然后在种子上面再铺一层牛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为了使庭院栽种的葡萄安全越冬,冬季必须进行防寒。过去的防寒方法一般采用土埋法,也有采用塑料薄膜或水冻法。近几年来,尤其是我县开始采用一种新的防寒法,就是应用麻肖防寒法。方法是葡萄下架后,将枝蔓捆成捆,在上面盖上草片或麻袋片,再在上面复盖二十厘米厚的亚麻肖,  相似文献   

11.
袋栽平菇2潮后菌棒失水干缩,能否补水成为限制出菇的主要因子。脱袋覆土成了补水兼顾补养的优良措施,方法主要有畦式覆土法和泥菌墙法,为了弄清两者优劣以便更好地指导平菇生产,特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畦式覆土法更易于补水、补养,不仅管理方便,而且出菇潮次多、转潮快、出菇商品性高、生物转化率大。相比之下,泥菌墙法在补水、补养上不易使上下层均匀,在上层已显缺水时,下层还在水渍状态,且平菇易污染泥水而导致品质下降。另外,泥茵墙法中平菇转潮慢,生物转化率小,容易积温。平菇2潮后菌棒畦式覆土栽培法是获得高产的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室内培养蜜环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是口蘑科蜜环菌属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其味美可口,清香嫩脆。常生在高山杂木林地初期腐烂的树杆基部。菌体生长时发萤光,是我国珍贵药材天麻的共生菌。菌体可作药用,已制成“蜜环菌片”代替天麻作药。 (一) 培菌方法:在室内用砖砌高40厘米、长100厘米、宽100厘米的培养床,底铺腐殖土或沙壤土10厘米,将栽种过天麻一年以上的腐老菌材逐一平放床内,约3~4层,每层都盖3厘米透气良好的土壤或锯木屑,上盖15厘米厚的草,浇透水,经常保  相似文献   

13.
甘小芳 《食用菌》2005,27(4):23-23
补水控温,保暖防寒 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为原重的50%~60%,须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蘑菇在冬季基本不需要补水。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1985和1986年探索陈棉籽壳生料制平菇栽培种,并进行了小面积栽培试验,均获成功。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用1000公斤生料菌种进行扩大栽培试验,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简报如下:(一)制种方法:选用无霉变的陈棉籽壳,曝晒3天后加1%石灰、0.2%多菌灵拌匀,再称取0.5%糖、0.3%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少许溶于水拌入料中,含水量约65%。用纸盒作培养容器(规格50×66×33厘米),先在箱里衬一张薄膜,采用层播法(料三层种三层),播种量为10%(百公斤料用40瓶原种)播后稍压实,料厚10厘米,箱框上覆薄膜,置室内25~27℃下发菌,约培养10天菌丝满料即可分装塑料袋或罐头瓶,再培养5天菌丝全部长白即可出售。  相似文献   

15.
曲双保 《食用菌》2000,22(4):42-42
袋栽食用菌的中后期补养补水(以下简称补水),是提高后期产量和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传统的补水方法,既费工又耗时,补水量又不易掌握,很难达到理想的补水增产效果。本人根据工业浸渗原理,自制了一台成本低,速度快补水器。该补水器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调节补水量,一次可补30~40袋,补水全过程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而且能做到不同缺水状况菌柱,补水后达到含水相对均衡之目的。经过两年来的使用,效果良好。现将其原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以便读者自制时参考。1制作原理(见图1)补水器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移动的…  相似文献   

16.
用于贮藏的草莓,应在完全成熟前二三天、八成熟左右,即果实向阳面鲜红、背阴面泛红时,选择清晨、上午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采摘。采前不能浇水。中午前后采果,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散热预冷。采收时,用手轻轻托起果柄,在离果0.5厘米处切断,手指不要触及浆果。采收容器用塑料箱或小筐,内铺垫一些柔软材料。采收同时进行单独分级和包装。剔除病虫果及劣果,好果放入90厘米×60厘米×15厘米的塑料盘中,堆放厚度9~12厘米。减少翻动次数,箱内果层堆积不宜过厚,装好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散热。一、坛罐贮藏 把刚采摘下来的草莓轻轻地放入坛罐之类的容器中…  相似文献   

17.
山东夏津县新圣店镇新圣店食用菌厂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培养料二次补充水分的专用器械——SC-102型培养料补水器和简易手动机动原料搅拌机,最近已通过了主管部门技术鉴定。 SC-102型培养料补水器改变了繁重的浸泡补水法,彻底解决了食用菌栽培中菌块出菇(耳)后二次补水难的问题。简易手动机动原料搅拌机,多半是木制结构,成本只  相似文献   

18.
香菇(Lentinus edodes)生产目前普遍采用"注水法",费工费水。"深孔法"可利用保湿喷雾用水补充菌棒,"穿管法"可结合菌棒摆放方式进行补水,可提高棚室利用率。后两种方法与"注水法"补水效果相仿,但可节约用水量并节省注水用工。  相似文献   

19.
苏世荣 《果农之友》2010,(10):23-24
<正>所谓容器大苗是指普通1~2年生裸根苗在容器中培养3~4年,育成的符合定植要求的大规格苗木。容器大苗地茎一般为3~5厘米,高度为1.5~2.0米(树种间有差异),具有了基本的树形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王尚荣 《食用菌》2004,26(1):34-35
袋栽食用菌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主流,然而袋栽食用菌最大不足就是中后期缺水干料,这使食用菌还有30%~50%的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大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想了多种补水办法,如浸泡法、注水法、草帘增湿法,覆土法并在生产中得到较为广泛使用。本试验以上述3种补水法与新滴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