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灌用砂过滤器的过滤与反冲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节水灌溉工程中使用的砂过滤器的过滤与反冲洗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了新的过滤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式,给出了新的计算初始水头损失公式。分析了过滤和堵塞的规律,并根据反冲洗试验结果,提出了最佳反冲洗强度和最佳膨胀率,为正确设计和使用砂过滤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灌砂滤料的表层过滤和气水反冲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过滤器模型,在3种滤料粒径的条件下进行了过滤和气水反冲洗试验研究。根据在不同的过滤速度、原水颗粒质量分数、粉煤灰粒径条件下测得的滤层表面的压力,判断各因素与发生表层过滤的关系。以出水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比3种加气模式以及单纯水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原水颗粒质量分数和煤灰粒径是发生表层过滤的主要影响因素,且砂滤料的粒径越小,越容易发生表层过滤,在一定速度范围内过滤速度的影响最小。反冲洗以出水浊度为指标,气冲-气水混冲-水冲与气水混冲-水冲要优于气冲-水冲和单纯水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微灌系统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的试验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系统的水过滤器是整个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随着微灌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概述了微灌系统水过滤器现状和全自动反清洗过滤器的特点,设计了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的结构与控制系统,并对过滤器的水力驱动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微灌用叠片过滤器的过滤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微灌用叠片过滤器的水力和过滤性能,采用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叠片过滤器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叠片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均随加砂量的增加而呈现非比例的增加,在加砂量达到一定量时,水头损失出现激增,并迅速达到或超过安全压差;粒径的大小影响安全过滤砂量;叠片过滤器的朝上安装时的过滤性能优于朝下安装;根据叠片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得到了叠片过滤器过滤精度M与叠片最小断面内切圆直径D的关系范围为:M∶D≈1∶1.2。  相似文献   

5.
微灌过滤器用水压驱动反冲洗阀启闭机构的力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工业用液压系统换向阀的结构设计、所用液压介质类型等技术出发,分析影响换向阀各方面稳定性能的因素,针对性地设计出一种微灌系统过滤器用的新型换向阀——水压驱动反冲洗阀,通过介绍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反冲洗时所需驱动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过滤器的正常压力条件,对驱动力进行了校核,得出水压驱动反冲洗阀在0.18MPa以上的水流压力下即可正常工作,满足产品靠过滤系统管路的自身压力实现反冲洗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微灌用自吸式自动过滤器滤网内外工作压差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滤器是微灌工程中处理含沙水源的重要设备,在预设细过滤网内外压差的条件下对微灌用自吸式自动过滤器的过滤和反冲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过滤过程中,细过滤网内表面的泥沙含量和内外压差值随过滤时间增长不断增多,当压差值大于预设压差值时,需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若预设压差值过大,排污时间间隔变长,细过滤网将承受较大压力差而严重影响使用寿命;相反,过滤器的过滤时间较短,频繁排污,影响泥沙的过滤效果,因此如何设置细过滤网内外压差值显的尤为重要。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细过滤网内外预设压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021~0.086 MPa,并对80目的自吸式自动过滤器进行了试验,结合过滤时间、过滤流量、水头损失等因素,预设压差值设为0.08 MPa时过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常微灌系统是由水泵(自来水管道)、压力表、阀门、过滤器、连接件组成的首部枢纽和担负着输配水任务的各主管、支管、毛管组成的管网系统以及直接向作物根部供水的各种形式的灌水器组成。其中灌水器是完成灌水任务的末端关键设备,为了使灌水器能正常工作,过滤器的选择和工作性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过滤器的选择不当,就会导致灌水器堵塞,会引起给水不均和系统性能下降,甚至造成整个微灌系统瘫痪,这样就会因修复或重建系统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9.
介绍几种过滤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系统上游的水质情况,实验得出不同类型过滤器对去除灌溉水中不同污物的有效性,根据过滤器对各种污物的有效过滤程度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疆棉田采用河(渠)水源滴灌的现状,针对(砂石+网式)自动反冲洗过滤组合装置,分析控制系统的压力+时间控制任务流程,运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一般设计步骤,以西门子产品型号S7-200设计鳊写梯形图程序及硬件连接图。  相似文献   

11.
鹿毅  李明  靳智  杨涛  龙泽荣 《节水灌溉》2012,(3):64-68,71
微灌是当今诸多节水技术中节水效率最高的一种灌溉技术,构建微灌技术标准体系,制定相关微灌技术标准,是规范农用节水灌溉器材市场,推广微灌技术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国外微灌技术、微灌标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了解,提出了微灌标准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从微灌技术实施流程出发,参照水利标准体系,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微灌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在此基础上制修订30多项地方标准,起草2项国家标准,并进行了微灌条件下作物-水-肥-土壤关系模型研究探索。提高了微灌技术标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制修订国家、行业微灌技术标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微灌用叠片过滤器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灌是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重点技术。过滤器是微灌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灌溉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其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介绍了微灌用叠片式过滤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对叠片过滤器在研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叠片过滤器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微灌自压软管毛管灌水均匀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压软管微灌技术通过灌溉渠道与大田的水位差和地面的自然坡降,利用干管、支管、毛管三级软管实现自流灌溉。通过试验分析了毛管铺设长度、压力水头、铺设坡度、滴孔间距等参数对毛管灌水均匀性的影响,给出了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铺设长度、坡度对均匀度影响显著,均匀度随铺设长度增大而减小,随坡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管压力水头、滴孔间距对均匀度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微润灌与滴灌对黄芪草地冠层气温与地温以及对干草与药用根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滴灌后黄芪冠层气温和地温均低于微润灌黄芪,并且这种情况通常持续3~5d。(2)生长季内,微润灌黄芪冠层≥10℃和土壤≥5℃活动积温较滴灌黄芪分别高90日度和147日度。(3)微润灌黄芪与滴灌黄芪相比,高度生长差异不显著,但微润灌黄芪生长期提前于而枯萎期延后于滴灌黄芪,即微润灌黄芪整个生长期较滴灌黄芪长。(4)微润灌黄芪干草产量高于滴灌黄芪50%以上,药用根产量高于滴灌黄芪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自压微灌管网系统布置与管径优化设计的问题,节省工程投资造价.[方法]以新疆某灌区一微灌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微灌系统中各级管道的管段长度、管径为决策变量,支毛管允许水头差、工作压力、管径、流速等为约束条件,以管网总投资最小为目标,分别建立了双向毛管布置和单向毛管布置的自压微灌管网数学模型,并采用混合蛙跳算法进行...  相似文献   

16.
微灌用滤网过滤器水力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网过滤器是一种特殊的泥沙处理设备,有着比较独特的水力性能。从分析其过滤机理出发,结合实验研究,得出:在浑水条件下,滤网过滤器过滤元件的过水面积应该设计偏大一些,预留一部分的堵塞面积,保证筛网在堵塞到一定程度之前,堵塞对过滤器的局部水头损失增幅的影响不是太大,从而保证在这段时间里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初步分析了滤网过滤器的...  相似文献   

17.
微灌沉沙池在新疆兵团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沉沙池是为了直接利用地表水资源作为微灌系统灌溉水源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泥沙处理技术,在进水口加设调流墙、在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溢流槽两个方面对传统沉沙池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微灌沉沙池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并在几个方面与传统沉沙池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微灌沉沙池可以大大提高泥砂的沉淀效率,出池水流平均含砂量最大降幅可达95%,特别是对细颗粒泥沙的沉降具有很好的效果,使出池水流含沙量更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微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均匀度系数是衡量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微灌灌水均匀度智能测试方式,此法可对微灌系统的均匀度进行快速测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农田灌溉自动化、信息化的需要,本着实用、可靠的原则,设计了阀门控制电路及自动阀门的传动装置.采用双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整形电路构成主控电路,继电器及开关电路的合理连接组成直流电动机正、反转的自停机构,由齿轮传动装置构成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践证明,由电路控制和机械传动组成的自动阀门具有耐压高、寿命长、维护方便等特点,而且接口电路简单,适合各种形式驱动信号,并能够与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相配套解决输水管道中阀门自动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