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清本省鸡病潜伏感染程度、掌握疫病动态,我扪在长春、德惠、梨树等10个县(市、区)对鸡新城疫(ND,1122份)、禽霍乱(FC,1052份)、鸡马立克氏病(MD,673份)、鸡法氏囊炎(IBD,952份)和鸡白痢(SP,889份)血清应用免疫扩散试验(FC、MD、IBD)、血凝试验(ND)和平板凝集试验(SP)进行了血清抽样调查.结果,其阳性率 IBD 为39.4%;SP 为18.1%;MD 为13.5%;FC 为8.1%;ND 为0.09%。从抽检结果看,曾在我省猖獗流行几十年的 ND、FC,由于近年来的防制工作比较扎实,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然而,SP的污染率仍然很高.IBD 于1912年首次在本省确诊,这次抽检情况表明,它的污染率最高,严重地破坏了鸡体的免疫机能,使其他疫苗达不到预期免疫效果.MD 于1973年在我省确诊,至今,它在鸡群中的阳性率仍然较高.因此,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防制工作,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鸡新城疫(ND)是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两大疫病.据调查,两病的混合感染率可达70%~80%,混合感染的发病鸡群,病死率在80%以上.因此,IBD和ND的免疫  相似文献   

3.
鸡的三大传染病鸡新城疫(ND)、马立克氏病(MD)和鸡传染性囊病(IBD)均早已有疫苗预防,但 IBD 近二、三年到处流行,MD 和 ND 也常发生,均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免疫不确实造成的。IBD 多采用饮水免疫,14日龄和50日龄各采用饮水免疫一次,种鸡在126日龄再加饮水免疫一次。这种免疫程序的效果很不理  相似文献   

4.
由于鸡胚免疫系统并不活跃,家禽在出雏前获得人工主动免疫一直使人们难以相信。在美国,随着蛋内注射的采用,鸡胚免疫已成为现实。本文就近十年来(1982~1992)国内外对鸡马立克氏病(M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及 ND IB、MD IBD 疫苗鸡胚免疫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朱保林 《畜牧与兽医》1991,23(5):210-211
<正> 近几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商水县流行严重,在鸡群抽样检测感染率高达58%,鸡感染IBD病毒后,损坏免疫器官——法氏囊而导致鸡体免疫应答降低或消失,以致一些病的免疫失败,特别是对新城疫(ND)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发生IBD雏鸡群中,应用ND弱毒苗免疫接种效果不理想,时常发生ND,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防治ND,我们借鉴有些资料采用ND高免卵黄抗体对ND的防治,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高免蛋黄液防治IBD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据此,我们于1992年按IED高免蛋黄液的制作方法制备了新城疫(ND)高免蛋黄液,用以治疗N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ND高免蛋黄液的制备 1.鸡群的选择和接种 ND高免蛋鸡群系选择临开产日龄或正在产蛋的鸡群。经鸡白痢净化,剔除鸡白痢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是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传染病.在鸡群发生IBD和ND期间,能否采用紧急免疫接种和添加抗病毒中成药"瘟囊清"?这是郑州地区许多养鸡专业户和鸡场防疫员常咨询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危害最大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免疫应答减弱或消失.近二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极为严重,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为10-15%.严重的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继发感染鸡新城疫(ND),更增加了死亡率.过去我们一直采用IBD、ND二联高免卵黄液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毕竟因其是来自同种动物,有随卵黄传递其他一些病原体的危险.很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又开展了异源IBD、ND高免血浆的研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用动物:6个月龄健康绵羊5只; 2、IBD、ND诊断液:IBD阳性血清和抗原,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鸡新城疫荧光抗  相似文献   

9.
鸡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最大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免疫应答减弱或消失。近二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极为严重,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为10~50%。严重的是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继发感染新城疫(ND)更增加了死亡率。过去我们一直采用IBD、ND二联高免卵黄液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毕竟因其是来自同种动物,有随卵黄传递其它病原体的危险,很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又开展了异源IBD、ND二联高免血浆的研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IBD疫苗免疫后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5种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商品疫苗和 1种中试产品 (NF8株 )免疫 7日龄SPF雏鸡和有IBD、新城疫 (ND)母源抗体的雏鸡。 1周后免疫新城疫ND疫苗 ,随后每周测定NDHI效价。在SPF鸡上的试验表明 ,5种IBD商品疫苗有 2种对ND免疫产生显著的持续的免疫抑制作用。在有IBD、ND母源抗体鸡上的试验表明 ,5种商品疫苗中仅有 1种对ND免疫产生 过性免疫抑制作用。NF8疫苗在SPF鸡及有IBD母源抗体鸡上对ND免疫均未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羊抗 IBD、ND 二联高免血清抗体效价,IBD 为AGP1:1024~4096,ND 为 HI1:1280~5120;实验室治疗有效率,IBD 为96%,ND 为90%;实验室预防保护率·IBD 为98%,ND 为94%,双抗血清在-15℃~-20℃保存一年,其 IBD 效价为1:64,ND 为1:320.现地治疗早期 IBD 病鸡3627只,ND 病鸡4689只,治愈率分别为96.2%和90.4%;治疗 IBD、ND 混感鸡1692只,治愈率为91.7%。现地预防受 IBD、ND 威胁鸡4680只,平均预防保护率为97.1%.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最大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减弱。近年来,该病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日益严重,其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约为10—50%。严重的是在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又继发感染ND,从而增加了死亡率。目前对发病鸡群尚无有效药物,故养鸡单位对此深感焦  相似文献   

13.
按农牧渔业部部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以实验室诊断为主的畜禽疫病普查工作。陕西省农牧厅决定,以眉县为我省普查试点县。我系主要承担鸡、兔的实验室诊断任务,包括鸡白痢(SP)、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马立克氏病(MD)、禽霍乱(FC)、鸡产蛋减少综合症(EDS-76)、新城疫(ND)、“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兔巴杆菌病等8种疾病。现将调查  相似文献   

14.
在制备IBD和ND二联卵黄抗体以及在计划鸡群的IBD和ND免疫程序时,都需要对鸡体内的IBD及ND抗体水平进行监测。通过对一群鸡按一定免疫程序高免IBD疫苗和ND疫苗后,利用鸡所产鸡蛋卵黄液和相对应鸡的血清测定IBD琼扩(AGP)抗体效价和ND凝集抑制(HI)抗体效价的对比试验认为:用卵黄液测定的抗体效价与用鸡血清测定的抗体效价呈一致关系,完全可用鸡蛋卵黄液代替鸡血清进行鸡体内IBD和ND抗体水平的监测。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的法氏囊病(IBD)是由鸡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流行之初,曾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与鸡新城疫(ND)、鸡马立克氏病(MD)一起被称为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该病由于危害巨大而受到养鸡业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对该病进行广泛研究,一些针对性强、保护  相似文献   

16.
鸡的法氏囊病(IBD)是由鸡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流行之初,曾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与鸡新城疫(ND)、鸡马立克氏病(MD)并列一起被称为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该病由于危害巨大而受到养鸡业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对该病进行广泛研究,一些针对性强、保护率高的疫苗的相继问世,使该病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大大降低,鸡群的成活率,特别是后备鸡的成活率大为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近年来养鸡业的高速发展,病毒对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17.
首次应用高免卵黄的三氯甲烷提取液在实验室保护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对现地588,688只病鸡进行了治疗保护试验,对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及两者混合感染鸡群的保护率为96.45%,试验结果表明,卵黄提取液的应用为防治ND-IBD病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发生。据文献报道,IBD一方面对新城疫(ND)的免疫有抑制作用,又能激发ND的发生,有时两者混合感染,对鸡群的危害较大。为此,我们从1986年起,对临床上发生ND的鸡群,作了IBD的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试图说明IBD与ND的相互关系,现把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城疫(ND)、克隆-30株,传染性法氏囊病(IBD)CT株的含毒鸡胚胚体和尿囊液研制成二联活疫苗.用10个免疫剂量ND、IBD二联活疫苗免疫7~10日龄雏鸡,不引起ND和IBD临床症状,说明该苗安全可靠.ND、IBD二联活疫苗与ND、IBD单苗免疫对比试验,测定血清抗体结果,无显著差异,接种7~10日龄鸡,7天产生免疫力,14~21天达到高峰,一次免疫,免疫期2个月,保护率95%以上,从而能产生注射一次疫苗起到一针同时能防两种传染病,减少运输成本和应激的效果.现地应用已逾2亿羽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站1990年9月10日从外地购进三黄鸡品种鸡苗1796只饲养.7日龄进行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12日龄进行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免疫,10月3日(24日龄)鸡群开始发病,并不断发生死亡。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10月18日把鸡群分栏饲养,并在分栏时对鸡群进行ND苗免疫,其中一半用Ⅰ系ND苗按2头份注射.另一半用Ⅱ系ND苗按5头份滴鼻。分栏时,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